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则对肺病咳喘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述痰饮病的脉因证治,极为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后世医家论治痰饮病,莫不奉为圭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论痰饮,全宗《金匮》痰饮篇;喻嘉言《医门法律》论痰饮,对仲景方论推崇备至;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治痰饮,亦本《金匮》痰饮篇创立的原则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笔者在肺系咳喘的治疗中,亦颇受启迪,宗其治则,灵活化裁,屡获效验。兹结合临床,将痰饮病治则对肺系咳喘的辨治意义作如下探讨。1痰饮是肺病咳喘的基本病理因素《金匮》痰饮篇把痰饮与咳嗽合为一篇,显然昭示后人:痰饮是咳喘…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分析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著作《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中有关咳喘的论述和医案,将其对咳喘的病机认识、治法特点和常用经方进行归纳,探析其运用经方治疗咳喘的经验。认为曹颖甫临证重视寒邪闭表、寒闭生饮、寒闭生热、痰湿阻滞、水热互结等病机,重视病机的演变和相互联系。在治法上重视宣肺解表、温化寒饮和肺胃同治,重点着眼于肺气的畅达以解除肺气郁闭使肺气恢复正常的宣降为治疗目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是其临证常用经方,其治疗咳喘经验丰富,辨证精细,善用经方,对经方的应用与咳喘的病机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咳喘证为临床常见病狂,历代著名医家均有一定的论述,汉代张仲景、金元朱丹溪、清代叶天上等均有专篇论述。目前临床咳喘证常常选用多种抗生素,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滥用,往往疗效甚微而副作用很大。现就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咳喘证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弘扬祖国医学。1宣肃并用,寒温并重咳喘证多因于肺气不利,肺系疾患的病脉证治在《伤寒论》、《金匾要略》中论述颇多,如《伤寒论》的太阳病将、少防病篇等,《金匾要略》中的痰饮咳嗽将、水气病篇等。其病理关键在于肺气不利,肺为娇胜,不耐寒热,肺主宜发…  相似文献   

4.
列举《伤寒论》中非治疗咳喘病方剂治愈咳喘之验案六则,验证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乃临床取效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列举《伤寒论》中非治疗咳喘病方剂治愈咳喘之验案六则,验证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乃临床取效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咳喘的诸方 ,临床所治疾病很多 ,治疗咳喘的辨证和应用法则 :一是病机皆有脾肺肾三焦气化不行 ,水津代谢障碍致痰饮内生壅滞于肺之咳喘 ;二是凡以咳嗽 ,气喘 ,咯痰为主症者 ;三是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 ,临证可酌情加减运用。治咳喘诸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 ,除了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也可以用于其他系统疾病过程中表现有咳喘证者 ,无论是急性或慢性 ,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者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7.
正喘证,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分为实喘与虚喘,为后世论述喘证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虽无咳喘专论,但在书中可见"咳喘""上气"等论述,并配有治法方药。研究《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论述,对临床辨证治疗喘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以病因病机为主,分类剖析如下。1表邪之喘1.1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谓:"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  相似文献   

8.
洪广祥“治肺不远温”在慢性咳喘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广祥教授通过对慢性咳喘病的深入研究,提出“治肺不远温”的治疗原则。笔者随师侍诊,体会到“治肺不远温”是导师对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学说的发展与深化。张仲景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了痰饮是咳喘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咳喘是一组常见的呼吸系统症候群,多数医家认为咳喘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内经》言:"五脏六腑均令人咳,非独肺也。"王莒生教授治疗咳喘病多用"1、2、3、4、5"五法治疗,不同数字代表不同中药或方剂,通过不同的组合,调整处方治疗方向,或"宣降并用",或"肺肾同治",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及扩大古方应用范围治疗咳喘病,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伤寒论》三阳经关于咳喘症候条文进行具体分析,以深入感悟仲景"见病知源"重要思想的内涵,回顾经典理论以指导临床,为咳喘病症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1.
周本善     
《江苏中医药》2007,39(5):8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脾胃病、急性热病、小儿咳喘等。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张景岳、李时珍、张锡纯、叶天土。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脾胃论》、《本草纲目》、《景岳全书》、《医学衷中参西录》、《临证指南医案》。  相似文献   

12.
杭敏 《中医药导报》2012,18(2):10-11
咳喘是临床常见病,亦是肺系疾患主要证候之一,易呈慢性、反复性发作,临床治疗难度颇大。《金匮要略》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论治内伤杂病的专著对肺系病症,尤其对咳喘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除  相似文献   

13.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较之前一个时代内容大为丰富。《育婴家秘》发展了钱乙有关论述 ,提出咳嗽三步治法 ;《保婴撮要》咳喘兼见脾虚之证治 :《(新刻 )幼科百效全书》与《医药镜》关于咳喘病因之阐述 ,以及后者关于咳嗽药物的经验总结 ;《幼科证治准绳》与《普济方》小儿咳喘方药的记载 ,等等。他们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心悸、咳喘。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吴尚先、王清任、张锡纯。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理  相似文献   

15.
射干麻黄冲剂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干麻黄冲剂是根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的射干麻黄汤研制而成。原汤方作为治疗咳喘病的经方,配方精当,一直为历代医家所赏用。为了进一步明确疗效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方便咳喘病患者,我们用冲剂首先作了镇咳,祛痰,平喘等药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开辨证论治之先河 ,后世将此书一分为二 :《伤寒》主论外感 ;《金匮》主论杂病。在《金匮要略》中 ,仲景对咳喘之证论述较为详尽 ,现对此作以概述 ,以期为临证有所裨益。1 寒性咳喘虚寒咳喘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人不渴 ,必遗尿 ,小便数 ,所以然者 ,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 ,必眩 ,多涎唾 ,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本证由于上焦阳虚 ,肺气虚寒 ,阳气不化津液 ,故见多吐涎沫。津液流失过多 ,肺叶失于濡润 ,而致肺气痿弱之肺痿证。原文虽谓“不咳” ,但因“多涎唾” ,故临证时常见咳、喘之证。治宜温复肺…  相似文献   

17.
咳喘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在《伤寒论》中,提及咳喘(包括短气,不得息)的条文有32条。根据病因病机及邪结的部位不同,可归纳为如下。一、风寒外袭,肺气不宣这种咳喘,多见于伤寒表实证。临床除咳喘外,每与风寒外袭,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发热,恶寒,无汗,头、身、骨节疼痛,脉浮紧等并见。如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相似文献   

18.
1咳喘病机多责之脾虚挟积小儿咳喘可因各种不良刺激侵袭肺脏引起,正如《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临床观察表明,小儿咳喘病因虽多,但多责之脾虚挟积,其原因是由小儿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各种...  相似文献   

19.
<正> 咳喘病证涉及外感内伤,证候表现寒热虚实,病位不独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论治稍误,非但无功,反贻患无穷。今熟谙《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诸篇,深感医圣仲景先贤论治咳喘确有高见,在以六经辨治外感,以脏腑辨析内伤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创立了卓有成效的咳喘祖方,特别是他那确切而具体的病因病机认识,严谨的组方法度,精湛的配伍应用,巧妙的药物揆度选择,至臻至微,冠世不衰。现以管窥之见,约其一二以探之。审因测机注重寒邪《素问·咳论》谓:“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  相似文献   

20.
咳喘为肺系疾病之一,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喘证不只因肺导致,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经整理《黄帝内经》相关条文发现,外感六淫中,湿邪、暑邪、火邪、寒邪最易引起咳喘.肺、脾胃与肾是影响人体气机正常升降的重要脏腑.文章主要从外感六淫、脾胃失职、肾不纳气三种病因论述肺、脾胃、肾的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咳喘证.从病因病机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