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研究口腔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患者具体的骨折部位、全身情况、咬合关等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结果:治愈9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5%。,其中,3例患者张口受限(2例固位不良,1例不配合治疗),1例口角歪斜不能完全恢复,1例咬合关系复位差,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联合内固定方式是颌面骨折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能最大显著降低对患者损伤,大幅度提高治疗有效性,操作安全,简便易行,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惠萍 《中医正骨》2007,19(3):72-72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损伤,由于颌骨血液供应丰富,组织修复能力强,所以多数骨折能愈合,但是如处理不当,也可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期愈合。自2003—2005年,作者共收治下颌骨骨折158例,其中发生骨折延期愈合及不愈合者10例,占6.33%。为了总结经验,减少此类情况发生,现结合临床对影响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坚固内固定法并采取微小切口进路的疗效。方法:抽取近期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骨折患者30例,治疗方案选择坚固内固定法,使用的材料为微小钛板,并在术中实施微小切口进路(微创技术),观察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张口度及愈合情况理想(Ⅰ期愈合),无咬合障碍,其中20例(66.7%)为1级恢复,8例(26.7%)为2级恢复,2例(6.6%)为3级恢复。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未见钛板出现异常的患者。结论: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坚固内固定法并采取微小切口进路可减小创伤面积,快速恢复,避免出现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4.
75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义区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以急诊常见病为主,颌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分,易遭受损伤。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因此,在处理颌面部损伤时,减少面部畸形和功能丧失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有记载的750例口腔颌面损伤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曾勇 《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28-12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23例患者行颌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7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重点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张口度、牙齿咬合情况及面型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接受颌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患者出现轻度牙齿咬合关系不良,以及2例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者出现颌面部形态恢复不满意外,其他患者颌面部形态均恢复满意,牙齿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应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恢复患者颌面部形态及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特点及救治要点,以提高该创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口腔科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急诊治疗的59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3例患者男女比例为3.01∶1;创伤的高峰年龄段为20~40岁(53.8%);致伤原因中居首位的为交通事故(40.1%);在颌面部创伤中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的54%;并发症以颅脑损伤最多见。结论颌面部创伤以交通事故伤多见,颌面部创伤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并发症最严重的为颅脑损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8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年龄、受伤原因、性别以及受伤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80例患者致伤原因以及受伤类型,分别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结果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一期有76例伤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5%;死亡1例,占1.25%。结论患者就诊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严格检查,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相应治疗。软组织损伤需要进行早期的清创缝合;骨折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复位固定,综合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已随之增多,颌面部为人体突出部位,容易遭到外力袭击而造成损伤。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口腔、鼻腔分别是消化道、呼吸道的开口部位,一旦发生损伤,伤情较复杂。严重的颌面部损伤多伴有不同程度多种并发症存在,有些合并伤可导致一些重要器官损伤,如果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和遗留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现将我院2000--2004年因交通肇事住院治疗的7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4年-2008年共收治骨折不愈合9例,结合9例报告,就骨折不愈合原因及防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1例采用平阳霉素泣射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1.8%,好转率9.1%.有效率为90.9%.绪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的疗效。方法:对我科59例口腔颌面外伤住院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软组织损伤均清创缝合,颌骨骨折均根据病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及其它方法,治疗成功率为94.9%。结论: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应注意整体观念与局部观念相结合,软组织损伤清创时不要过度修剪活力组织,骨损伤可采用早期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可以早期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上如何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病例及治疗方案。结果:经积极治疗90例重症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患者,死亡14例,76例痊愈。结论:对治疗重症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经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20例,提出做好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支持。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无窒息、气胸、涎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生存率为95.0%。结论: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我们以患者为中心,做到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相结合,改善和提高了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重建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术前所有患者经X片和CT检查后,根据患者骨折畸形情况进行评估,对其采用相应的重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X片等影像检查恢复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测定,患者从术前的平均27分提高到平均81分,而在接受随访的20例患者中,没有一例并发症发生,恢复情况良好,疗效较为显著。结论:通过重建手术,患者的踝关节等功能较治疗前有了极大改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郭兵  王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0):725-725
目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从1999年7月-2003年12月,我们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21例,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0例,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畸形,亦称海绵状血管瘤,出生时即存在,也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病变不会自然消退,一生中都在缓慢进展,血管进行性扩张,直径不断增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脉管畸形,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过去通常采用外科手术、局部注射鱼肝油酸钠硬化等疗法进行治疗,近年来使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ND:YAG激光治疗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7.
肱骨干骨折骨不连在四肢骨折骨不连中占18.4%,骨折后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连。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18例,提出如下治疗对策并分析其原因。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36岁。本院发生14例,院外转入4例。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清创缝合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 1月-2019年11月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150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其中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清创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文献对口腔颌面部结核性病变报道较少,临床误诊多,本文结合我科1990-2003年收治的53例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颌面部结核病变作临床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1例(91足)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25例;年龄22~80岁,中位数47岁;高处坠落伤79例,车祸伤12例;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40例、Ⅲ型39例、Ⅳ型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至15 d,中位数9 d。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血清白蛋白水平、伤后至手术时间、是否进行人工骨植骨、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方式、切口愈合情况等信息。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3例切口愈合不良(愈合不良组),其中8例患者出现切口皮缘坏死或裂开、5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其余7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愈合良好组)。愈合不良组和愈合良好组骨折类型、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5 g·L-1)、伤后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方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2,P=0.006;χ~2=6.398,P=0.011;χ~2=3.863,P=0.049;χ2=4.658,P=0.031;χ~2=8.729,P=0.003)。以切口愈合情况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OR=1.757,P=0.000)、伤后至手术时间<7 d(OR=3.324,P=0.015)、手术时间>90 min(OR=4.379,P=0.003)及切口褥式缝合(OR=1.254,P=0.004)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白蛋白血症、伤后至手术时间<7 d、手术时间>90 min及切口褥式缝合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