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n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AIL)国内较少见。现报告二例: (例1)女性,60岁,1982年4月10日入院。1980年10月起,右腋下淋巴结肿大并发展至全身,伴发热、乏力、纳差,  相似文献   

2.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国内已有报道,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淋巴结病。易误诊为淋巴瘤或药疹,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目前病因尚不清楚,最近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离休干部。因间隙性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皮肤搔痒一年,加重一天,于1987年3月5日入院。患者近一年来常因受凉后上呼吸道感染或因服用药物后出现间歇性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皮肤搔痒、全身浅表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二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简称AIL。又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例1 庞某,男,38岁。因发热,全身淋巴结肿痛伴纳差、乏力、盗汗,全身搔痒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肿大,双腋下淋巴结融合成约4×4cm的肿块,触痛明显,并与皮肤粘连。心肺(-)。肝肋下2cm,脾肋下  相似文献   

4.
<正>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又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症(AILD)。现将最近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于1982年11月9日因长期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2年余伴腹疼腹泻1周入院。查体:T38.5℃,P108次/分,BP120/8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左颈部可触及枣子大淋巴结2个,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5.
<正> 患男,16岁。因间歇性发热、皮疹、关节疼痛8年入院。1990年出现发热、咳嗽,发热时胸、腹部出现充血性小米粒状皮疹,热退皮疹退;肝功异常;X片:右上肺阴影;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诊为肝豆状核变性。1月后症状消失。1993年、1997年上述症状复现,且出现多发性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6.
例1,男,27岁.因发热13天,皮疹5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3天无诱因突发寒战、持续高热,伴咽痛、牙龈肿痛、肌肉疼痛及体重下降,入院前5小时出现全身皮疹.查体:T 37.9℃,全身散在与密集红斑及风团样皮疹,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可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好、偶有压痛,咽充血,余体检正常.各项实验室常规、细菌血清学、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检查仅见LYM增多、LDH、HBDH升高,骨髓象正常.胸腹部CT见上纵隔内散在小淋巴结.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怀疑淋巴瘤.行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淋巴结炎,给予中药治疗.入院第3天皮疹逐渐消退,第17天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明显缩小.出院后随诊,未再出现发热及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7.
王黎明  赵薇 《疑难病杂志》2007,6(7):435-435
患者女,66岁。主因反复皮肤瘙痒6年,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余,加重半年,于2006年10月30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01年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乏力,2003年双侧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曾2次做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未进行治疗。2006年3月皮肤瘙痒伴有色素沉着,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不伴发热、出汗及盗汗,体重减轻10kg,以淋巴结炎收治。即往史:胆囊结石症,肝硬化10年余。2000年10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少见,系免疫功能异常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贫血,免疫球蛋白增高等,当侵犯肺及胸膜时,可有咳嗽、胸痛及胸腔积液.症状复杂,诊断比较困难.我们收治一例,男性,6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多年,近因发热、咳嗽、胸痛、气喘、皮肤骚痒及全  相似文献   

9.
郭妍南  王峥  罗丹 《四川医学》2005,26(3):350-350
患者,女,8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双下肢皮疹、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3’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局部疼痛及红肿,不伴发热,于院外间断抗炎治疗1个月无效。入院前20d双下肢出现红色皮疹,伴双下肢水肿及双踝关节肿痛。入院时查体未见面部蝶形红斑、皮疹、出血点,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相似文献   

10.
1973年 Robert.首次提出血管原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lymphadenopathy,简称“AIL”)后,迄今已有100多例。AIL 为发热,皮疹,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株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常伴有 Coombs 阳性的溶血性贫血,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恙虫病合并肺部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10月治疗的25例恙虫病合并肺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5例患者会出现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等恙虫病等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胸部X线损害表现和(或)胸腔积液等肺部症状,极...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2岁,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6年余于2012年3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3月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随后全身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伴发热、全身乏力,无头晕、咳嗽、盗汗,未予重视。2011年5月全身乏力症状加重并伴消瘦,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予以激素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女 ,2 3岁 ,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 ,伴间断发热 ,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 ,偶有视物成双 13个月 ,于 2 0 0 0年 2月 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2月出现发热 ,体温 38 0~ 39 0℃ ,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 ,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1周后体温正常 ,余症状无缓解。 1999年 1月再次出现间断性发热 ,全身疼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 ,活动后心慌。再次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瘤” ,未治。 1999年 6月 ,四肢无力及疼痛加重 ,尚可行走 ,不伴发热 ,经外院肌肉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 患者女,23岁,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间断发热,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偶有视物成双13个月,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12月出现发热,体温38.0~39.0℃,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余症状无缓解.1999 年1月再次出现间断性发热,全身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活动后心慌.再次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瘤",未治.  相似文献   

15.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腺病(Angioi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简称AIL)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部分病例可有多株高球蛋白血症或溶血性贫血等表现。淋巴结病理改变具有大量小血管增生,免疫母细胞出现及间质无定形嗜酸性物质沉着的“三联征”。本病临床经过急凶且常有恶变,预后较差。近年来,亦已引起国内有关临床学科的重视,并有陆续报道。我们最近收治一例,且有较显著皮肤、毛发病变,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1年,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2002年9月受凉后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伴咳嗽、白黏痰、盗汗,1周后求治本院。体检和常规检查认为符合结核病体征,按结核病给予治疗,不见症状减轻,不断反复发热,还出现左小指肿痛等症状。2003年10月15日再次入住我院,总结病人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反复发热、咳嗽1年,病情进展缓慢,依次出现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脾、皮下组织病变,浅表淋巴结无肿大;②胸部X线及CT检查示肺部斑片状、结节状阴影,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坏死,纤支镜检查支气管腔内未见肿物,活检示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 1970年代初新认识的一种疾病 ,具有良性自限性 (Self -Limited)经过 ,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形态比较复杂 ,发病率较低 ,极易误诊和漏诊 ,本文就所遇 1例结合文献探讨其误诊原因。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2 8岁。主因全身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 5 0d入院。 5 0d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全身散在的、不规则形斑块 ,咽痛、双手指间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 ,不规则发热 ,体温最高 39 8℃ ,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wk前出现全身黄染 ,头晕 ,乏力及食欲不振。入院查体 :T37℃~ 39℃ ,全身皮肤粘膜黄染 ,…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2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8月7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时有反复,曾于外院查左颈淋巴结病理:淋巴结结构破坏,根据免疫组化考虑反应性增生。予泼尼松治疗,后淋巴结消退、体温渐降至正常,减量后淋巴结肿大反复,遂停药。现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散在皮疹、瘙痒,躯干、颜面为主,热退皮疹亦消退,咽痛入院。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稍高,  相似文献   

19.
孔佳佳 《医学文选》2000,19(6):1004-1004
败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是长期发热的常见病之一。尤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此病发病往往急骤且顽固,病势凶险,病人常先有畏寒或寒战,继而高热、头痛、出汗,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皮疹发生率约30%。我科在1993年曾收治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病人,经抗菌、支持疗法,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后康复。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1993年8月出现发热、畏寒、关节疼痛、全身皮疹、下颌淋巴结肿大而入院。既往史中曾患“弓形体病”,症状类似现在的表现,用大量乙酰螺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8岁,因“双腹股沟疼痛,间歇性发热80天,全身皮疹2天”于2005年10月9日入院。自2005年7月20日始出现发热,双腹股沟疼痛,在当地县医院就诊,查WBC3·0×109/L,HGB114g/L,全身淋巴结肿大、压痛,给予先锋铋、甲硝唑、丁胺卡那静滴7天,淋巴结较前减小,仍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双小腿肌肉疼痛,行淋巴结活检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继续先后给予菌必治、先锋铋、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静滴17天,后服中药治疗20天。2日前出现全身黄豆粒大小红色皮疹,入院前1日开始出现腹部剧痛。病程中无咽痛、鼻塞、流涕。查体:T38·5℃、BP 120/80 mmHg,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