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21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改进,使切口更加隐蔽,保护耳大神经,减少Frey’s综合征的发生,同时纠正术区凹陷。方法:采取改良除皱术切口,清晰显露解剖耳大神经;转移带蒂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缺损,并作为屏障阻断副交感神经与节后交感神经纤维互相吻合的途径。结果:21例接受改良手术的病人,皮肤切口隐藏良好,20例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月—2年,无1例发生Frey’s综合征,术侧耳垂感觉完全恢复。结论: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既能彻底摘除肿瘤,又可防止术后局部凹陷畸形和Frey’s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礼华 《口腔医学》2004,24(4):250-250
目的 对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术式进行改进 ,探讨颈阔肌肌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2 8例临床诊断为腮腺多形性腺瘤或良性肿瘤的病例 ,常规浅叶加肿瘤切除 ,肌瓣覆盖术区 ,关闭术创。结果  2 6例随访 1~ 3年 ,无肿瘤复发、面神经损伤及局部凹陷畸形 ;发生 3例Frey’s综合征。结论 采用颈阔肌肌瓣覆盖术区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两种手术切口治疗腮腺肿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腮腺肿瘤切除的改良式手术切口,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临床对比。方法改良的腮腺切除术采用耳屏前面部除皱切口及耳后延续入发髻内切口,在嚼肌筋膜(SMAS)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先解剖面神经总干减少了周围支的损伤,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填塞局部减少了术后畸形。结果应用传统术式的36例患者,38.8%出现面神经功能损害,16.2%出现涎瘘,8.3%出现Frey综合征;应用改良术式的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尚德浩  葛淑芬  孙长伏 《口腔医学》2010,30(10):593-595
目的 探讨应用包膜外切除术作为腮腺沃辛瘤治疗常规术式的合理性。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2月42例腮腺沃辛瘤患者行包膜外切除术(伴或不伴面神经解剖)治疗,对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进行改良,随访术后面瘫、面部畸形、Frey′s综合征(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完整切除病变,仅2例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3个月后面瘫症状消失。术后瘢痕隐蔽,面侧区凹陷畸形不明显,面容影响小。全部病例无Frey′s综合征的发生。1例患者随访8个月后同侧腮腺下极出现肿瘤,再次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仍为沃辛瘤。结论 腮腺沃辛瘤行包膜外切除术治疗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会增加肿瘤复发的几率,手术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90例,其中4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46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2~9年。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采用两种术式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1998年1月~2004年6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61例,其中2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3~9年.结果 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2002-01—2008-06期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81例,其中54例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3~9年。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腮腺多形性腺瘤146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回顾总结。方法:腮腺多形性腺瘤146例,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B超、CT、病理诊断、手术方法等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96例随访病人中,复发3例、出现涎瘘2例、Frey’s综合征25例、面瘫8例。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将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腮腺切除术。方法 该改良术式的要点为:①采用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避免了常规术式的耳前和颈部切口;②在SMAS筋膜下翻瓣,减少了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③采有总干法解剖面神经,减少了面神经周围支损伤的机率;④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⑤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腮腺切除后的凹陷区,避免了常规术式后的面部畸形。结果 采用该术式对12例患者行腮腺切除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2个月,患者面部疤痕不明显,外形恢复良好,面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且无1例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 改良的腮腺切除术克服了传统术式的缺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式手术切除腮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耳屏前隐蔽的面部除皱术切口及耳后延长入发际的内切口,在嚼肌筋膜下翻瓣;首先解剖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并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局部填塞以减少术后畸形。结果:应用改良术式的1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s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腮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腮腺多形性腺瘤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取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将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20例分为2组,第1组采用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和部分腮腺的改良腮腺切除术,第2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术后随访3~5...  相似文献   

12.
徐伟  张来健  王浩  陈志  蒋蕾 《口腔医学》2012,32(10):593-595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其中28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34例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患者随访2~7年(平均3.8年),并比较2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的病例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暂时性面瘫、Frey综合征、面部畸形、耳垂麻木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1)。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腮腺功能保存良好等优点,可作为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倒S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重建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术中明确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采用改良术式(倒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重建腮腺咬肌筋膜),B组(22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式,术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随访12~24月。A组患者均术后面部瘢痕隐蔽,面部无凹陷,未出现暂时性面瘫,有短期耳垂麻木感2例(11.1%)、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11.1%)。而B组有耳垂麻木7例(31.8%),暂时性面瘫12例(54.5%),味觉出汗综合征14例(63.6%)。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能够克服传统术式易导致面神经损伤以及面部瘢痕明显的问题,能较好地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改良耳周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耳周切口行区域性腺体切除术、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改良耳周切口的美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临床Ⅰ期愈合,无涎瘘发生.随访3 ~ 36个月,患者术后切口隐蔽,瘢痕小,腮腺区凹陷畸形不明显;无1例复发;有1例患者出现Frey's综合征;5例患者术后出现耳垂麻木,术后3 ~10个月内逐渐得到恢复.对32例患者行面神经功能评价:3例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为Ⅱ级,其余均为Ⅰ级.患者对切口的美观度比较满意.结论 改良耳周切口隐蔽,瘢痕小,并发症低于传统术式,术后美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腮腺首发良性肿瘤146例,肿瘤直径≦3.0cm,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耳大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cm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5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永久性面神经损伤,肿瘤无复发。出现暂时性面瘫45例,Frey’s综合症23例。结论: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切除手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对修复腮腺术区凹陷畸形的效果及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1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人行肿瘤及腮腺部分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3~24个月随访,腮腺区外形良好,颈部外形及功能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能改善腮腺切除手术后凹陷畸形,能有效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腮腺筋膜瓣组为保留腮腺筋膜瓣用以覆盖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采用先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再以保留的腮腺筋膜瓣覆盖手术创面。病例随访6~60个月。结果: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在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腮腺筋膜瓣组和对照组(P〈0.01);而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涎瘘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缺损的优先选择,腮腺筋膜瓣在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突出,二者的结合应用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