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杰  孟箭 《口腔医学》2012,32(11):693-694
目的 总结分析颧骨颧弓骨折患者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出现的并发症,以期找到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46例颧骨颧弓骨折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3例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头皮下血肿,5例切口处头发缺如,瘢痕明显。结论 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行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切口较隐蔽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创伤较大,并发症多见的弊端。手术时应严格按照解剖层次操作,减少创伤,保护血管神经,减少甚至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耳前长角形切口在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106例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耳前长角形切口,术区皮下肿胀分离后沿皮下翻瓣,在颧弓上方2cm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并沿此层深面剥离到颧弓,分离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耳前长角形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不但为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提供良好的视野,方便骨折复位固定,而且与头皮冠状切口相比大大减少了损伤和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发际内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颧弓骨折中重建骨骼形态的效果。方法:应用发际内头皮冠状切口进路对21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例进行复位和固定,分析其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效果、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21例患者术后面型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对颧骨颧弓三维结构的重建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操作方便,复位精确,面部不遗留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1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实验组(82例)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功能、耳颞区感觉功能、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颞部凹陷的发生率、骨折复位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功能障碍、耳颞区感觉障碍、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面颞部凹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眶下神经功能、骨折复位的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具有切口隐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颅颌面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头皮冠状切口进行颅颌面骨折的修复重建。术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状况、耳颞区形态、面形恢复、骨折复位、术区瘢痕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37例患者均未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和耳颞区凹陷,面形恢复良好,骨折端均实现解剖复位。切口瘢痕隐蔽,1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 改良头皮冠状切口可有效降低传统冠状切口所导致的颞区凹陷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的发生,切口更隐蔽,未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来健  徐伟  王浩  陈志  蒋蕾  郑义诚 《口腔医学》2011,31(10):596-599
[摘要]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切口选择、固定部位、固定方式与骨折类型的关系。方法 5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睫毛下切口、头皮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原始创口入路、口内前庭沟切口+眶周小切口、单纯前庭沟切口和颞部切口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采用微型钛板、钛钉行骨折固定,单纯涉及颧弓的粉碎型不稳定骨折采用口内切口复位+个性化外固定模板辅助固定。结果 58例患者过3~6个月的随访,外形满意度95%,无开口受限,无遗留上唇麻木,CT片示骨折对位线良好。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应考虑骨折类型、术者对各种术式适应证的理解、患者的偏好,做好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在功能和外形双标准的前提下,个性化治疗方案应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治疗上颌骨、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克服了传统手术径路治疗这类骨折手术视野小、骨折复位固定不佳的缺点。这种手术径路可充分显露上颌骨上部、颧骨、颧弓,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且手术切口隐蔽,颜面部无手术瘢痕.本组7例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治疗上颌骨,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克服了传统手术径路治疗这类骨折手术视野小,骨折复位固定不佳的缺点,这种手术径路可充分显露上颌骨上部,颧骨,颧弓,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且手术切口隐蔽,颜面部无手术瘢痕,本组7例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良耳颞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改良耳颞切口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7月~2002年11月间收治的72例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男性35例,女性38例,年龄4~72岁,平均年龄36.1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耳颞切口及进路术式,于耳颞部行美容切口设计,先翻开耳前皮瓣,暴露颞浅血管分支,然后沿耳颞神经血管束前缘进入,向前下翻开颞深筋膜瓣,倒“L”形切开关节囊后暴露髁突。结果:72例患者中获得随访38例(49侧),随访期4~45个月,平均17.7个月。仅1侧右颞区皮肤麻木,3侧额纹消失,总体对手术切口满意度为97.4%(37/38),不满意1例为髁突骨折患者,术后8个月术区瘢痕仍很明显,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结论:改良耳颞切口及进路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早期治疗颧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加眶下小切口下完成骨折复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及固定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可吸收板治疗颧弓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8例单纯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除1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颧弓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颧骨复合体骨折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5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59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中,A型骨折15例(25.42%),B型骨折25例(42.37%),C型骨折19例(32.20%)。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颞部切口3例(5.08%),前庭沟切口1例(1.69%),单纯冠状切口22例(37.29),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14例(23.73%),冠状切口+结膜囊切口6例(10.17%),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4例(6.78%),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前庭沟切口9例(15.25%)。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59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开口度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颜面部外形恢复满意,两侧基本对称;复视消失;神经症状中的感觉异常恢复好。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应根据受伤时间、骨折类型、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应该有利于充分暴露术区、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恢复颧弓前后向距离及外侧凸度是纠正颧突点位置、重建面部高度和面容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外科导航技术的辅助下,采用经皮微小切口拆除颧骨颧弓骨折术后内固定装置的可行性与便利性,并评价手术效果。 方法选取8例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要拆除内固定装置的患者为实验组。术前将患者头颅的CT影像学DICOM数据输入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钛板钛钉位置标记;术中在实时导航技术的辅助下,经内固定装置体表投影位置行微小皮肤切口入路,并结合口内前庭沟切口和内镜技术,按设计精确拆除内固定装置。术后对手术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与测量,评估手术效果,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满意度。另选取采用冠状切口拆除颧骨颧弓骨折内固定装置的患者8例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指标做为对照,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两组均数、标准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在外科导航技术辅助下,经皮行微小切口入路成功拆除了8位患者的钛板内固定装置,术后恢复良好,面部瘢痕轻微。平均手术中出血量实验组为(20.00 ± 3.77)mL,对照组为(87.50 ± 17.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9,P<0.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为(1.62 ± 0.51)d,对照组为(3.25 ± 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4,P<0.001);平均VAS患者满意度评分实验组为2.75 ± 0.70,对照组为5.50 ± 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P<0.001)。 结论应用外科导航技术联合经皮微小切口可以精确拆除颧骨颧弓骨折术后的内固定钛板与钛钉。此方法可以避免冠状切口造成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手术过程更加精准、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不适用于肥胖患者和使用长钛板固定的颧弓骨折。  相似文献   

14.
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ZCF)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优势和效果。方法:沿颞部发际前缘作纵行切开分离,注意保护跨越颧弓的面神经颧、额支,横向切开颧弓表面深筋膜和骨膜,暴露骨折部位。Al型病例仅采用颞部发际前缘切口,B、C型病例配合眶周及口腔前庭等小切口,利用该切口撬动整个颧骨体复位,重建颧骨体外形轮廓。精确复位后,采用微型钛板作坚强内固定。不作头皮冠状切口。结果:99例107侧ZCF患者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0%。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均一期愈合。面神经颧、额支麻痹引起的暂时性瘫痪率为24.3%,6个月内全部恢复,无永久性面瘫发生。结论:颞部发际前缘切口具有术野清晰,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提高复位固定准确性及瘢痕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实用的颧弓骨折固定方法,为手术治疗颧弓骨折提供一种稳定、持续的途径。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就诊、术中复位无法获得稳定拱形结构或患者拒绝头皮冠状切口的43例颧弓骨折病例,采用充气式吸氧面罩外固定架固定颧弓3~4周。外固定架拆除前拍摄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面形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39例获得良好的面形与功能恢复,4例骨折复位欠佳,但无任何功能影响。结论:充气型吸氧面罩自制外固定架治疗颧弓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可保持持续牵引力,对功能及颧面部外形恢复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复位的径路与钛板固定部位。方法 总结 6 5例 (6 5 / 70 )颧骨或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软组织切口、钛板固定部位、钛板数目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按三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 ,其中包括面形和功能的恢复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术后X线片 ,统计钛板的固定部位、数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软组织切口均一期愈合 ;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开闭口功能正常 18例 (2 5 7% ) ;面形恢复两侧基本对称 ,开闭口功能正常 4 6例 (6 5 8% ) ;面形恢复两侧不对称 ,开闭口功能基本恢复为 6例 (8 5 % ) ;头皮下血肿 5例 ,钛板外露 1例 ,头皮有不规则瘢痕且宽度 >0 5cm 6例 ,额部和头皮感觉异常 8例。结论 应用冠状切口 (包括口内联合切口 )对 5 1例(5 1/ 6 5 )进行颧骨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 ,具有术野显露广泛、在明视下解剖复位、精确固定的优点。 6 5例共用钛板 179块 ,坚固内固定具有精确固位、外形稳定的优点。单纯颧骨骨折下端内陷或外翘移位可做一点固定 ,其他骨折尤其是复杂或陈旧性骨折均应做二点或多点固定  相似文献   

17.
In surgery of the fractured zygomatic arch the skin incision was placed parallel with the skin cleavage lines, directly over the zygomatic arch. The fracture site was exposed by blunt dissection of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Facial palsy may be predicted as a possible sequel to this incision. In fact, facial paresis occurred in 1/3 of the patients but it disappeared within 6 months. It appeared that the facial nerve was only damaged by stretching during the surgical procedure but was not severed by the incision. The postoperative scars presented no unsightly appearance, if the incision was placed completely parallel with the cleavage lin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颧骨、颧弓骨折通常需要冠状切口、下睑切口和口内切口进路,逐一进行裂开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本文旨在探索一种简便而可靠的修复方法。方法 针对颧骨、颧弓骨折其内侧相邻的上颌骨结构稳定、颧骨的近中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的6例患者,采取半冠状切口,按顺序复位固定的方法,由后向前做颧弓骨折段的复位固定,核查眶外壁颧额缝和颧蝶缝的衔接无误,最后完成颧额缝处骨折的固定。不需做下眼睑、口内切口以及眶下缘颧上颌缝的固定和口内颧牙槽嵴的骨折固定。结果 本组6例病例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与固定。术后CT扫描显示各个骨折断端,包括上颌窦后外壁、眶外壁等,都获得精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两侧面部宽度和颧骨突度基本对称,面形恢复满意。开、闭口功能正常。未发生颞下颌关节损伤、视力损害及面神经额支损伤。结论 应用近中骨折端稳定的颧骨骨折的简略复位固定技术,可恢复颧骨、颧弓的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面颈部改良旋转皮瓣修复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伤患者采用患侧颧区清创术,肿瘤患者采用颧面部肿物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缺损均采用同侧改良面颈部旋转瓣转移修复颧区缺损术,术后患者均每月复查填写临床评价表,随访1~2年。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满意,面部术区无赘皮堆积,皮肤浅感觉良好,没有医源性面神经分支损伤表现。结论:改良面颈部旋转瓣血供可靠,颜色质地与面部皮肤相匹配,是修复面部颧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20.
Closed reduction is applied in most cases of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rigid fixation through a coronal incision have to be performed in other comminuted arch fractures. The authors introduced an endoscopic-assisted approach via a small preauricular incision to achieve reposition and osteosynthesis of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The endoscopic-assisted surgical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in 7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Endoscopically controlled management of the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was feasible in all 7 patient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 year. All preauricular scar and facial lateral contour were aesthetically satisfactory. The endoscope-assisted approach via a small preauricular incision can achieve in situ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and it shoul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isolated zygomatic fracture repair, assum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s and improvements in endosco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