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X线片和CT扫描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了我院1997~2003年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和CT表现。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2~80岁。结果 X线和CT扫描发现,X线片对脊柱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而对某些类型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81%。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还能显示多节段椎体骨折和附件骨折。椎体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者,椎体后缘骨折片不同程度突入椎管占48%,CT对各类椎体骨折诊断符合率达到98%。结论 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必须X片和CT扫描相结合方能提高脊柱损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CT扫描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推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影像学检查基本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及椎体压缩变形的程度,但普通X线片相关征象出现较晚,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超声、定量CT和定量MRI等骨密度检测法虽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却不适于临床推广.采用非定量常规CT扫描在观察骨质疏松椎体的形态和密度改变方面同样效果满意,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1月X线诊断与最终确诊椎体节段不相符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X线初诊漏诊率为6.47%,误诊率为0.50%。14例均因腰背部疼痛就诊,其中3例经X线检查未见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腰背部疼痛未缓解,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10例经X线检查发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完善椎体MRI后发现同时合并其他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经X线检查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入院,完善椎体MRI后发现此椎体为陈旧性骨折,责任椎体为相邻椎体。所有患者明确责任椎体后予手术治疗,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结论临床遇及老年腰痛患者,无论有无明确外伤史,根据症状、体征考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时,应该尽可能完善椎体MRI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或合并其他椎体骨折,避免漏误诊,减少治疗节段错误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探讨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倒,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36例,共45个椎体,术前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结果]36例患者45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疼痛全部得到缓解,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能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检查以及MRI检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总结,从而观察相关检查下的具体特点差异。方法:收集来我院行司法鉴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检查,MRI检查资料来源于外院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影像学病理改变的特点,进而为临床诊断以及影像学观察提供针对性的依据支持。结果:在最终结果方面,X线平片均可见骨折椎体明显压缩,其中30个出现钙化,6个可见积气,有4名患者出现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可见断端密度较周围松质骨高;CT均显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影像清晰度更高,可见明显IVC、骨折椎体积气、骨赘形成和钙化;而MRI则显示骨折椎体压缩,有38个椎体可见积气,35个椎体可见明显积液。结论: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椎体压缩、IVC以及内部增生硬化等是其主要影像学表现,X线显示明显不如CT和MRI清晰,CT检查在椎体压缩和椎体内增生硬化、IVC方面显示更加清晰,而MRI则对骨折椎体积液更加敏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有关的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27例,疼痛明显减轻5例,骨水泥渗漏2例,其中1例并发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察无疼痛复发,X线片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84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腰背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提示为骨质疏松。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实验组(9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的手术治疗和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手术治疗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出院时实验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配合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57例X线平片均见骨折椎体压缩,7个椎体见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IVC),57个椎体断端密度较周围松质骨高,47个椎体可见钙化,10个椎体内可见积气;CT扫描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较X线片清晰,67个椎体见IVC、骨折椎体内积气及骨赘形成、钙化;MRI影像表现为骨折椎体压缩,63个椎体可见积气,65个椎体可见积液。结论椎体压缩、IVC、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骨折椎体内积气及积液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重要影像学表现;CT扫描对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IVC的检出率高,MRI扫描观察骨折椎体内积液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臭氧注射联合髌骨活动康复治疗对老年髌股关节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髌股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臭氧注射组(O组,n=30)和臭氧注射加髌骨活动康复治疗组(O-P组,n=30)。两组均按照试验设计和操作常规于病变膝关节腔内注入40μg/ml臭氧10 ml,每周1次共4次,O-P组注射后进行髌骨活动度手法康复项目治疗1次/d。观察指标:①X线K-L分级评分;②VAS疼痛评分(通常痛和最痛评分);③kujala髌股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不同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显示较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分值降低,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升高(P<0.05);②髌骨关节X线分级中Ⅰ~Ⅱ级不同治疗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两组VAS疼痛评分分值降低程度和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升高程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③髌骨关节X线分级中Ⅲ级和Ⅳ级的不同治疗组治疗后结果组间比较显示:O-P组的VAS疼痛评分分值的降低明显低于O组(P<0.05),髌股关节功能评分分值明显高于O组(P<0.05)。结论应用臭氧注射结合髌骨活动性康复治疗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老年髌股关节疼痛,恢复退行性髌骨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羟基磷灰石水泥是一种针对骨质缺损的新型材料,由粉剂和流体构成,可被混合成糊状,修复各种骨缺损。目的:采用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充填材料,观察椎体成型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改善情况。设计:以患者为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象:选择于2000-10/2003-08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经CT确诊。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变椎体后壁骨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6例,女28例;平均年龄(72±13)岁;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27例,皮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1例,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6例。方法: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11)。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经皮穿刺手术,在C型臂透视下单侧椎弓根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前柱。实验组患者充填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对照组患者同样方法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②参照McGill-Melzack评分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d、第1,4,12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在标尺0~100mm(0为无痛,100为剧痛)移动标出其数值,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程度,其中<30评为良好;30~40为基本满意;≥50为差]。③参照Lee等方法,通过测量术前和术后侧位X射线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部位高度A1和A2及相应部位上位椎体高度A3和下位A4,得到压缩性骨折椎体未压缩前原始高度A=(A3 A4)/2,计算术前椎体压缩率=(A-A1)/A,术后椎体压缩率=(A-A2)/A,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前压缩率-术后压缩率)/术前压缩率。④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术前、术后1d、1周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清钙磷。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②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③术后伤口情况,术前、术后1d、1周患者血常规、血清钙磷。结果:纳入患者3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为(91.5±21.7)分,术后为(44.5±27.2)分,并随术后时间延长视觉模拟评分逐渐减低,4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②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充填到椎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椎体压缩率由术前(43.1±21.4)%恢复到(31.8±16.7)%。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7.3±18.5)%。③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红肿、感染、炎性分泌物,未出现神经症状。两组患者血常规、血清钙磷均无明显变化。1例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患者和2例充填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患者和出现椎旁渗漏,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椎体成型术充填材料安全、有效,可恢复患者椎体高度,缓解疼痛,但短期内疼痛缓解不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58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DR平片、CT图像、MRI图像对比分析。结果:①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发生于脊柱胸腰段,以椎体进行性塌陷变形或后突畸形为主要影像表现。②本组脊柱压缩骨折中,胸椎骨折35例,腰椎骨折54例,胸腰段骨折69例,其中以胸12腰1压缩骨折最常见,占44%。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以女性多见,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技术操作时需用2个球囊在椎体内同时协调扩张,并在形成的空腔内注入骨水泥,但专用球囊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开展.采用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降低手术费用,但此干预过程中介入的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椎体后凸成形效果需进一步观察.目的:应用单个球囊分别在椎体两侧先后扩张,并在其形成的空腔内行骨水泥填充,观察骨水泥填充物生物相容性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影像科.对象:纳入2004-05/2005-05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应用单球囊技术治疗的患者22例,累及椎体31个,男5例,女17例;年龄68~85岁.纳入对象均为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CT和MRI确定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受压表现;均对治疗方案和实验知情同意.实验和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治疗采用冠龙公司的国产椎体后凸成形专用器械[批准文号:鲁药管械(准)字2004第2150017号]包括穿刺器械和可膨胀球囊.骨水泥为国产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 [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650267号].在X射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两侧,完成球囊扩张,改善椎体高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中、术后骨水泥生物相容性.②观察术后72 h内疼痛缓解状况,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①骨水泥生物相容性:1例1个椎间隙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射线平片表现;未发现炎症和排斥反应.②疼痛缓解:22例患者术后72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③椎体高度恢复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矫正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70±4.21)mm和(10.62±4.11)mm,矫正后平均分别丢失(10.38±4.23)mm和(6.45±4.04)mm.Cobb角由矫正前平均(21.15±6.33)°,矫正后为(11.64±4.33)°.结论: 临床结果证实骨水泥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发生渗漏时无特殊宿主不良反应.应用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矫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方案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和腰腹肌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34例,根据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67例),行术后常规护理;双号纳入干预组(67例),行术后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出院前后腰腹肌肌耐力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康复效果:干预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程度:两组护理后疼痛程度均轻于护理前,干预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腰腹肌肌耐力:干预组出院前、出院后4周腰腹肌肌耐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腹肌肌力训练护理方案应用于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增强患者腰腹肌肌耐力,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出现对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术前病理改变,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手术计划制定中的作用。设计:回顾性分析,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对象:南京第一医院2002-01/2005-01收治2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评估组146例和对照组122例,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术前评估组:①CT扫描及三维重建:采用TOSHIBA-HiSpeed/I螺旋机,进行横断位螺旋扫描,扫描后进行标准重建,最后在计算机工作站(Radwork5.1)进行三维重建,相关数据可运用图像分析软件(ADW3.1)进行测量分析。②三维CT辅助手术计划的设计:立体多角度地展现颈椎骨性解剖标志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提供手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对照组:术前常规CT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椎体、钩突关节和小关节突骨质增生。②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类型。③观察椎管前后的骨质增生等改变,通过CT仿真椎管镜观察脊髓受压情况。结果:26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评估组发现椎间盘突出129例、椎体后部缘骨质增生109例、黄韧带肥厚褶起皱61例、后纵韧带钙化27例、小关节突骨质增生31例、椎板增厚29例、椎体滑脱18例;术中所能见到的解剖结构同临床表现与影像发现均相符合;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移植骨块移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X射线片示全部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或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95.9%。②对照组术后X射线片和CT示24例椎管减压不充分,17例钛板或螺钉位置不满意;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84.4%,低于术前评估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颈椎个性化三维CT检查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估,并能辅助制定手术计划,使术中操作更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策略。方法 1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11个椎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腰痛缓解程度根据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脊髓压迫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腰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2~18个月,VAS评分降至0~2.0分。结论只要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技术,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良好,能有效稳定伤椎,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纵隔病变CT引导下不同穿刺活检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纵隔病变的不同穿刺途径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经X线平片和CT发现的51例纵隔肿块样占位病变,在CT引导下采用不同的穿刺途径,包括:(1)直接;(2)经肺;(3)经胸膜腔膜径,用细针抽吸切割方法取样,标本块用10%甲醛溶液固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51例纵隔病变,刺中率90.1%(46/51),正确率88.2%(45/51),假阴性率11.8%(6/51),无假阳性发现。穿刺病理结果,恶性病变占72.5%,并发症,气胸4例占7.8%,肺内出血现象3例占5.9%,1例伤及内乳血管。结论 (1)CT是目前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的最佳手段。(2)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多采用直接和经肺途径。(3)并发症一般不严重,门诊即可处理。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indings, pain scores, and opiates use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 undergoing lumbar epidural steroid (LES) injections by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719 patient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METHODS: Reviewed wer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pain scores and opioid use before and 8 to 12 weeks after series of LES injections. The stenosis pain index (SPI) was produced by adding an assigned numerical value of severity (1=mild, 2=moderate, 3=severe) to the number of lumbar vertebral levels affected by LSS on MRI (lateral or central).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patients was 68.4 years.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treatment age, sex, or number of vertebral levels affected on MRI with pretreatment VAS pain scores or opioid use. The degree of LSS present on MRI, categorized as a mild, moderate, or severe, correlated clearly with initial VAS pain scores (P=0.017). The improvement in VAS pain scores after LES injections correlated well with number of levels affected (P=0.003) and the severity of stenosis (P=0.12).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hange in VAS pain score 8 to 12 weeks after the series of LES injections and the SPI (P=0.001).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found in opioid use. DISCUSSION: The improvement in VAS pain scores after LES injection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SPI except in those patients classified on MRI as severe LSS and more than 3 lumbar levels affected. That patient group is unlikely to benefit from LES injec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天常规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s角;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AS)评价患者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 38例共计51个椎体均成功实施PKP术,共有9个椎体出现渗漏,渗漏率为17.6%。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8±0.2)分vs(7.4±0.5)分,P〈0.001]。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术前分别为(1.6±0.8)﹑(1.6±0.6)﹑(2.4±0.8)cm,术后分别为(2.1±0.3)﹑(2.3±0.5)﹑(2.5±0.4)cm,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s角由术前(34.6°±9.8°)矫正至术后(24.8°±8.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够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