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四缝穴是祖国医学治疗小儿疳证的独特疗法之一。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笔者采用此法治疗小儿疳证186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兹作初步报导,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266例中,男123例,女143例;年龄:3个月~1岁76例,2~3岁89例,4~6岁53例,7~9岁34例,9~12岁14例。病程:1~2个月86例,3个月~2年175例,2年半~3年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瘦、神呆、囱陷、目滞、皮黄、肤燥、面(白光)、纳差、腹胀、腹泻、舌淡、苔薄、指纹淡红、微黄、脉弦细弱等。根据针刺四缝穴流出的粘液浓度,分为重型42例,中型126例,轻型98例。白液粘稠如胶丝量多挤不尽为重型;液呈清稀色黄,流而不绝为中型;液出先黄后清,随后出淡红血液为轻型。治疗方法:1、针刺四缝穴:两手四缝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点刺,快进快出,放出黄白粘液。每  相似文献   

3.
小儿疳积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病症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属于消化功能紊乱症,笔者探索用指压消疳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复合维生素B等西药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针刺四缝穴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5年元月至 1999年 8月 ,笔者运用自拟消疳运脾汤配合针刺四缝穴 ,治疗小儿疳证 18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80例均为门诊治疗患者 ,其中男 80例 ,女 10 0例 ;年龄最大 8岁 ,最小 8个月。皆具有厌食或嗜食异物 ,面黄发枯 ,形体赢瘦 ,腹胀或腹凹如舟的疳证症状特点。2 治疗方法消疳运脾汤药物组成 :焦山楂 9g ,神曲 9g ,炒麦芽 6 g ,陈皮 9g ,砂仁 6g ,鸡内金 9g ,莱菔子 9g ,香附 6g ,白术 9g ,茯苓 9g ,党参 9g ,甘草 6g。此为 6~ 8岁患儿剂量 ,可根据患儿年龄、体质适当增减药物剂量 ,日 1剂 ,水煎 2…  相似文献   

6.
苏翠珍 《右江医学》1991,19(3):142-143
<正> 疳积是小儿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如割掌脂法,针刺三关(左右6穴),四缝穴(左右16穴)等,但有易引起感染之嫌,针刺的穴位过多,又不易为患儿及其家属所接受。有关针刺新四缝穴的方法已有报道。我科于今年初采用此法治疗小儿疳积150例,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厌食是目前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多见于1~4岁小儿,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差异,但在夏秋季症状往往会加重卫,一般预后良好,若长期不愈可引起营养不良,体质减弱,影响生长发育。笔者于2001年1月至2004年月12月,运用中药调理脾胃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该病患儿85例,并于西药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8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5年以来 ,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 80例 ,效果较满意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80例病例来自我院尕庄门诊部 ,男 3 8例 ,女 4 2例 ;发病年龄≤ 7个月 1 6例 ,8个月~ 1 .5岁4 6例 ,>1 .5岁 1 8例 ;起病时间 1天~ 2月。其中人工喂养 2 9例 ,混合喂养 2 3例 ,母乳喂养 2 8例 ;腹泻大便颜色呈青绿色 1 9例 ,黄绿色 2 3例 ,绿多黄少 1 4例 ,黄多绿少 2 4例 ;性状呈水样便者 4 3例 ,蛋花样便 2 2例 ,粘液及脂肪样便 9例 ;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及食物残渣者 2 1例 ;大便次数每日 4次 1 1例 ,5次~ 1 0次 4 5例 ,超…  相似文献   

9.
陈中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45-145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减退,食量显著小于同龄正常小儿的一种常见病症,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发病率约占儿科就诊人数的5%~7%,如不及时纠正,可引起患儿营养缺乏,机体抗力下降而易患多种疾病,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我科自2005~2008年采用四消饮加减,按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骆雄武 《柳州医学》2003,16(4):210-210
小儿厌食症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则拒食,进食量减少,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临床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大便不调为特征,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1~5岁小儿多见,属中医学恶食、不思食等范畴。其发病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失健。长期厌食可引起儿童营养及体格发育的落后。笔者应用针刺四缝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楚永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5-906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方法。方法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饮食、生活健康教育,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结果通过治疗,60例可回访的厌食症患儿,显效率70%,有效率30%,总有效率100%。结论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易操作,经济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厌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笔者自2005年-2006年对长期厌食、偏食、食欲不振患儿56例用启脾口服液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楚永清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05-906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方法。方法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饮食、生活健康教育,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结果通过治疗,60例可回访的厌食症患儿,显效率70%,有效率30%,总有效率100%。结论揉足三里、中脘,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易操作,经济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点刺四缝穴配合患儿家属按摩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厌食症门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运用点刺四缝穴配合患儿家属在家自行按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点刺四缝穴治疗。经1个月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6.15%,91.67%;P〉0.05);但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6.54%,60.42%;P〈0.01)。结论:点刺四缝穴结合患儿家属按摩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较单纯点刺四缝穴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消疳方治疗小儿疳证与西医常规治疗作对照,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观察血清锌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消疳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6.
小儿疳症是由脾胃运化不健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即现代医学的“营养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及“小儿结核”。本病多见1~5岁的儿童,由于哺乳不足,饥饿不匀,食物不洁感染虫卵、慢性泻疳或热病伤津所致。本病以消瘦、面黄、发枯、腹胀、大便不调,精力不佳,烦躁为其主要症状,由气血生化不足、营养不全、形体不充,后期腹胃俱虚,导致五脏皆虚为其病机。笔者从2002年至今,采用捏脊疗治为主治小儿疳症3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丹毒是一种急性接触性感染性皮肤病。多由火邪侵犯血分,热邪郁于肌肤而形成;或因体表失于卫固,邪毒乘隙而入,阻滞经络,气血壅遏而形成。笔者;临床采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的方法治疗丹毒患者4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40例均系西医抗菌消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3岁;病情严重者8例;首次发病32例,反复发作8例。1治疗方法 取穴:四缝穴。点刺方法:嘱患者取正坐位,病在左侧刺左手,病在右侧刺右手,病在中间刺双手。病情较轻时只须点刺中指一穴。局部…  相似文献   

18.
刘景欣  赵春峰  王奎生 《中外医疗》2009,28(14):112-112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症疗法。方法将8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捏脊疗法配合针刺四缝治疗。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59例,占73.75%.显效16例,占20%;有效3例,占3.75%.无效2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捏脊疗法配合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疗法简单.经济,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三联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病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四缝穴法,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0天和60天症状及体重变化。结果:治疗30天和60天,治疗组在改善疳证症状及增加患儿体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疳证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消除疳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理论,结合60例疳积患儿的临床表现,将小儿疳积分为6类进行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其中早期患儿36例,中期患儿18例,晚期患儿6例,疗效显著。结论:根据小儿疳积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中西医药物配方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