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后出血亦称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ion ,HI) ,是指脑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自CT和MRI检查普及以来 ,其临床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我院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3月经CT或MRI诊断HI 3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9岁 ,平均 6 1岁 ,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HI。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糖尿病史 12例 ,冠心病史 2 1例 (并发房颤 8例 ) ,风心病 6例 (并发房颤 4例 ) ,冠心病及风心病并发房颤 12例 ,经临床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本组有 16例接受过溶栓治疗。1.2.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杨保忠 《中外医疗》2013,(22):176-177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并发症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间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经CT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样本中共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6~91岁,平均(73.85±13.11)岁。所有患者于12h内进行头颅CT平扫,结果发现大部分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MCA高密度征、脑水肿等。6h内CT呈现中线偏移者1例,24h~1周内CT呈现中线偏移者6例,出血转化者5例,1~2周内CT呈现偏移者1例,出血转化者1例。其中出血部位包括原发梗塞部位、远隔脑实质部位、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等。在所有患者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吻合。另有2例患者进行了头颅MRA检查,没有发现异常。4例患者进行了颈部动脉彩超检查,1例发现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早期头颅CT检查结果若发现局部脑肿胀征、脑实质密度降低等应及时行头颅MRI、MRA或颈动脉彩超检验等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脑梗死出血性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总结病例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CT影像学特点:(1)梗死区域有明显斑片状高密度影,病灶影边缘模糊;(2)出血量较大病灶表现为团块状(不规则型,有典型占位表现);(3)出血量较小病灶经CT检查时常被掩盖;(4)CT增强扫描病灶梗死区域内可见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而病灶分为中心型(9例)、边缘型(11例)及混合型(12例)三类。MRI影像学特点:(1)出血后急性期出血灶T2像上呈低信号,稍高于脑内血肿患者的信号;(2)亚急性期出血灶影像学信号以短T1及长T2信号为主;(3)慢性期血灶信号以T2像亦或梯度回波图像上清晰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特征性的低信号为主;(4)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梗死区内有明显脑回状、斑片状亦或团块状强化信号影。结论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CT及MRI影像特点各具特异性,总结2种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东宁  彭先斌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84-158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与CT、MRI的改变。方法:30例首次CT扫描距发病时间最短1 h,最长7 d,24 h内扫描21例,24~72 h扫描7例,3 d后扫描2例。结果:经CT证实脑干出血27例(27/30,90%),对头颅CT扫描3例与桥脑少量出血的5例,分别作MRI检查,8例全部证实为脑干出血。结论:临床上怀疑脑干出血,首先主张脑干CT薄层扫描为宜,疑为脑干小脑出血者,MRI为首选检查方法,有条件的可以CT、MRI同时进行检查,可以提高脑干出血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低场MRI表现.方法 本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3岁~87岁,平均68.5岁.CT为常规横断位扫描,MRI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断位T1WI,T2WI,FLAIR.结果 梗死区呈三角形、扇形、片状、脑回状及不规则形,CT表现为低密度灶,MRI 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出血灶14例累及皮层下,MRI检出12例,以TIWI观察最佳,表现为脑回状、斑点状高信号.CT检出10例,表现为低密度中出现高、略高密度影;10例累及皮层下和白质区,MRI中T1WI呈斑片状高信号,CT则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 CT是检查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的最佳方法,MRI对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更佳.  相似文献   

6.
朱德才  李双生 《中外医疗》2010,29(32):1-2,4
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在脑血管意外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151例急诊临床诊断为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时均行CT检查,14例CT检查未见异常者再行MR检查。结果共检出97例脑梗死,脑出血64例,1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CT检查未能检出,后经MR扫描证实,2例脑干出血颅脑CT扫描未能检出,后经MR扫描发现,脑出血CT检查准确率95.3%,1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CT检查未能检出,后经MR扫描证实,在CT及MR等影像检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0.6%。结论 CT及MR等影像检查对脑血管意外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科从1 9 90 年9 月~1 9 95 年5 月共对62 例食管癌患者行术前CT 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2 例食管癌患者男48例女14 例年龄38 ~72 岁平均58 岁均经食道钡餐检查病变位于上胸段5 例中胸段42 例下胸段15 例所有病例均经食管拉网或内窥镜活检病理确诊62 例中鳞癌50 例腺癌12 例入院均经临床检查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腹部B 超检查无腹腔转移术前5 ~7d 行胸部CT 检查1 2 方法 采用S i e m a ns 公司P l u ss 型CT 机选定层厚10mm 层距10mm 自肺炎至膈顶连续扫描对病变上下界边缘行3mm 薄层扫描以明确病变确切边缘…  相似文献   

8.
大脑后动脉(PCA)动脉瘤比较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0.8%~2.3%〔1〕。既往系统研究PCA动脉瘤的报道少见。我们报道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12例PCA动脉瘤,并详细讨论其显微解剖、手术入路、手术方法等有关问题。1 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2(19~62)岁。7例囊性动脉瘤,4例巨大动脉瘤,1例梭形动脉瘤。8例患者首发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其中1例合并偏瘫),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例因头痛经CT检查发现动脉瘤。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患者经CT、MRI检查。动脉瘤大小:直径<1.0cm者2例,1.0~2.5cm者6例,>2.5cm…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 ,综合期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起很大促进作用。现将我们的作法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3年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38例 ,经CT和MRI确诊为初发脑梗死。排除复发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严重并发症者。将其随机分为急性期康复组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左侧 8例 ,右侧 11例 ,年龄 39~ 82岁 ,发病后 2周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非急性康复组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左侧梗死 9例 ,右侧 9例 ,年龄 4 0~ 80岁 ,发病后 2个月开始训练。1 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Brun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6 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21例患者进行急诊CT扫描,分析CT表现.结果 CT首诊有阳性表现并初诊为早期脑梗死者9例,且在随后的CT复查中同一部位均可见脑梗死病灶;首诊阴性12例.经CT或MRI复查,最终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16例,5例多次复查CT无阳性发现的病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初诊准确率为42.9%.结论 CT对脑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对超急性脑梗死要仔细分析CT表现,细致观察重要结构间的变化,并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1.
<正>本院1993~1995年收治脑血管意外100例,其中86例合并心电图改变,占同期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86%,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脑出血36例,男25例,女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男5例,女7例.脑梗死52例,男38例,女14例.45岁以下3例,46~60岁53例,60岁以上44例.脑出血、脑梗死均经临床和CT检查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CT检查证实9例,腰穿证实3例.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小脑出血多以眩晕、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早期较少出现意识障碍,可以没有或很少有局灶性体征,在CT、MRI检查之前很难确诊。因其部位特殊,8~10ml出血即可压迫脑干,严重时危及生命。1995年1月~2 0 0 3年10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小脑出血2 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 5~78(平均5 2 )岁。既往史有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5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1 .2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16例,亚急性起病4例。就诊时血压>2 1.3/ 12kPa者18例。入院时神志清楚14例,嗜睡3例,昏迷3例。主要症状包括眩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4例经CT扫描确诊的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结合临床实践,探讨高龄脑出血的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1.8∶1;80岁 ̄90岁13例,91岁1例;活动状态下起病8例(57.14%),安静状态下起病3例(21.43%),不详3例(21.43%);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例(42.86%),脑梗死病史2例。1.2症状与体征头痛2例,呕吐4例(28.57%),吐词不清3例,抽搐1例,肢体无力8例(57.14%)。血压升高12例(85.71%),其中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者(>24kPa)10例(71.43%)。神志清楚6例(42.86%),意识障碍8例(57.14%),其中嗜睡3例,浅昏迷2例,中 ̄深昏迷3例。1.3CT表现1.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996 年1 月~1999 年9 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 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 及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两者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 例中男5 例,女1 例。就诊年龄12 ~68 岁,平均20.6 岁,病史4 个月~40 年不等。左侧4 例,右侧2 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鼻阻6 例,顽固性鼻衄4 例,突眼1 例,视力下降1 例,头痛1 例,耳鸣1 例,2 例曾做过2 ~4 次手术摘除。1 2 检查方法 CT 检查6 例,层厚5mm, 间距5mm,均行横断和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视肿瘤大小确定。窗宽400Hu,窗位40Hu ,观察骨质破坏时窗宽1500Hu,窗位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2例14个病灶的FNH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FNH的影像特点。结果:12例14个病灶,CT平扫低密度11个,等密度3个;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4个病灶中心见疤痕,门脉期扫描9个病灶为等密度,5个为稍高密度,延迟期1例病灶中心疤痕有延迟强化;有7例FNH行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或MRI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4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4岁,既往有糖尿病史者38例,入院后确诊4例(排除应激性血糖增高)诊断标准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糖尿病病程<5年5例,6~10年15例,>10年22例,急性发病26例,慢性发病16例。主要病状:肢体活动不灵、乏力25例,反应迟钝、淡漠等精神异常者2例,头痛、头晕8例,眩晕3例,痴呆4例,失语、构音不良6例,感觉异常1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以外的并发症:高血压33例,冠心病14例,神经病变20例,白内障13例,糖尿病足3…  相似文献   

18.
吴升强 《海南医学》2014,25(4):515-517
目的 提高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水平及新认识.方法 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后复查头部CT,常规扫描37例,薄层扫描23例.出血性转化在梗死后1d检出3例,2~3 d检出16例,4~7 d检出9例,8~14 d检出32例.CT表现分3型:中心型(13例)、边缘型(21例)、混合型(26例).结论“出血性转化”已代替“出血性脑梗死”和“梗死后出血”,大面积脑梗死最易发生出血性转化,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出血性转化的金标准,CT为首选的主要检查方法,薄层扫描更利于病变早期检出,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及不同时间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行CT、MRI检查确诊后,分别于3h内溶栓和3~12h溶栓治疗各50例,对比诊断方法及疗效。结果:MRI确诊时间明显短于CT(P<0.01),而1.5T MRI与3.0T MRI无统计学意义(P>0.05)。CT、1.5T MRI、3.0T MRI在发现急性脑梗死病灶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T MRI发现平均病灶数最多。3h内溶栓组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3~12h组(P<0.001)。3h内溶栓组有效率为88%,高于3~12h组的66%。结论:MRI能够尽早确诊急性脑梗死,高场强(3.0T)MRI能够发现更多梗死灶;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2005年8月~2006年8月经脑CT确诊为脑梗死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5~74岁,平均58.3±1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例,糖尿病史9例,冠心病史10例。入选条件:符合1995年全国第10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神经功能评分大于8分者,经头颅CT检查证实,除外昏迷、出血史及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心理精神异常的病人。治疗方法:诊断明确后,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3小时滴完,15天为1个疗程,同时应用甘露醇、尼莫地平等。所有病例加强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