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创建健康社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846例。结果梅亭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68.9%和59.5%。女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男性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非户籍人群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结论在梅亭社区开展创建健康社区活动中,要充分考虑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亭社区居民在健康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 2011年12月对梅亭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92名,并与往年基线调查(干预前)结果相比较。结果梅亭社区居民在干预后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0%,较干预前的65.4%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性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7%,比女性81.4%略高;女性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81.0%,比男性79.2%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均比非户籍人群高。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某区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SAS6.1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频数分析对变量进行频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以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等为自变量,分别以人群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为应变量,分析人群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7.5%和69.02%;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是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慢性病患病、收入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总体较高,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以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60岁者和工人等人群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 ,抽取 63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随机抽取其中 1 5岁以上居民 648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0 1 4% ;3 0~ 3 9岁健康知识知晓率最多为 61 73 % ;随着居民文化程度增高 ,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应增高。市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 75 1 7% ,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具有深圳户籍人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暂住人口。结论 深圳市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仍不高 ,需制定不同策略 ,完善居委会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上海市嘉定区2593名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9%和72.2%。其中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高分组分别为2946人(82.0%)和2315人(64.4%)。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对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对居民健康行为形成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嘉定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水平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年龄、文化程度等是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宁区开展创建健康城市后,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江宁区18个社区,年龄在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自填式问卷调查其健康基本知识、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城市常识情况。结果江宁区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城市知晓率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52。结论江宁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对健康城市的相关知识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华亭镇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及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和需求。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300名15岁以上的居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75.93%,健康行为正确率为57.08%,健康指导需求率最高的为慢性病知识(71.3%)。文化程度、职业是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性别是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该镇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低。应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当地居民身心健康和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定区12个镇(街道)3593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4.7%,农村居民为64.2%。城乡居民间有16项单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居民高于城区居民,其余13项均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居民间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居民间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居民之间健康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9.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9.9%。预防艾滋病、肥胖、病毒性肝炎知识知晓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90.4%、86.3%和77.4%;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最低(47.2%)。不食变质食品、勤洗手、不酗酒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顺次居前3位,分别为88.7%、87.6%和84.0%,坚持体育锻炼最低(29.2%)。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呈正相关;深圳户籍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比流动人口和暂住人群高(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重点宣传专题,反复实施健康促进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议。方法 2012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在南山区南油社区中随机抽取约120户家庭,调查对象为在深圳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6周岁以上居民。调查采用深圳市统一编制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素养的知识与理念、行为和技能3个部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89名居民,男性202人,女性287人;平均年龄为(36.01±11.98)岁;深圳户籍179人,非深圳户籍310人。南油社区居民平均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为72.0%(352/489)、72.4%(354/489)和64.8%(317/489)。女性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要高于男性(均P<0.01);深圳户籍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非深圳户籍居民(均P<0.01);不同年龄组居民的健康知识与理念的知晓率、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均P<0.01)。认知最差的为孕期保健及不良情绪的疏泄,知晓率分别为18.2%(89/489)和18.8%(92/489);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常喝牛奶及锻炼习惯的形成率较低,依次为24.5%(120/489)、25.6%(125/489)和28.6%(140/489);易爆标识、放射性标识及生物安全标识的掌握率不高,掌握率依次为30.9%(151/489)、31.7%(155/489)和33.9%(166/489)。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南油社区居民的知识理念、行为以及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对不同性别、年龄、户籍和学历的人群应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奉贤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奉贤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南桥镇古华南区450户15岁~69岁的常住人口,选取900人作为本次健康素养监测的对象;采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男性知晓率(63.8%)高于女性(60.1%),但是行为形成率男性(54.4%)低于女性(57.2%);中间年龄段知晓率(63.2%)高于低年龄段(61.8%)、高年龄段(58.7%),而高年龄阶段行为形成率(56.9%)高于低年龄段(54.8%)、中间年龄段(54.3%);经济水平越高,其知识知晓率也越高,相反,其与行为形成率却不成正比,中等收入者的行为形成率高于低、高收入者。文化程度及职位越高,其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也越高。结论今后健康宣传方式应更集中于媒体、宣传画册及讲座上,因为这些传播方式更易使文化程度低者接受,有利于平衡因文化程度差异而带来的健康素养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抽取两个人口较稳定的社区为研究现场,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教干预,对社区居民干预前后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进行急救知识技能的干预后,居民核心急救知识知晓率由30.53%上升到60.15%,急救行为形成率由10.39%增长为41.31%,健教干预前后居民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培训间隔与最终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居民现场急救技能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基线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在项目启动初期的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形成率及需求情况 ,为项目制定切实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调查对象 ,采用封闭性答题 ,由调查研究员入户进行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结果 社区居民体质指数平均值为 2 1 3 7。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68 82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3 86% ,暂住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为 70 94% ,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 5 4 1 5 % ,其中常住人口健康行为形成率 ( 63 3 3 % )高于暂住人口 ( 5 1 61 % ) ,两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 ,健康行为形成率暂住人口低于常住人口 ,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社区妇女健康知识与卫生行为调查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太原市社区妇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卫生行为形成情况 ,以便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 16~ 6 6岁 1317人社区妇女采用入户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卫生行为形成率在 73%以上。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关 ,卫生行为形成情况与职业、文化程度有关 ,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妇女开展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工作 ,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城市社区健康相关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问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对300名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认知、行为、获得知识途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为88.0%,其中控烟知识、婚检知识答对率很高分别为97.0%和95.0%,体检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肺结核有关知识等知晓情况也较好,而慢性病相关知识答对率却较低均低于50.0%。居民不健康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男性吸烟率(72.5%)和饮酒率(67.50%)都较高。结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病上,健康教育工作应更细致、更具体、更广泛、更深入。要使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转化为行为改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动员全社区和多部门的力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资兴市城市和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城乡居民2 458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知晓率为44.4%,其中吸烟严重影响健康知晓率最高,达73.6%;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1.9%,其中重金属铅的危害知晓率最高为57.1%。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乡镇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越高;女性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结论资兴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及重金属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需加强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进一步开展系列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典型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及体育设施利用等情况;2006年采用同一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2006年典型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高于基线调查,如不吸烟、少吃盐、维持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可预防高血压,2006年居民知晓率分别为72.97%、93.11%、86.58%和87.25%,高于基线的67.38%、89.74%、82.12%和82.78%(P<0.01).基线与2006年调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各种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最高;2006年常住居民在健康饮食、预防常见病方面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暂住居民(P<0.05).2006年常住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广播电视、健康报纸及社区的健康教育.结论 在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糖尿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干预社区居民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活动;通过比较2个社区基线及1年半后糖尿病防治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1年半后,干预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也有所提高;而在对照社区,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项目对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加强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