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感染、脏器受损、子宫穿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在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出血量少且复发率低的特点,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宫腔镜刮宫术治疗)与观察组(80例,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出血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的子宫内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2.50%、 1.25%,均低于对照组的12.00%、 10.00%(P <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陈韶芳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23-132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金娜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37-3338
目的:通过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确诊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另一组直接采用扩宫电切手术。两组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记录两组在手术1周之后的恢复情况,跟踪记录此后1年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天后出血情况及发炎症状均有改善,但宫腔镜电切手术组3天的止血率与消炎率均高于单一性电切组,且在1周后复检中息肉残留情况明显优于单一性电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宫腔镜电切组明显优于单一性电切组(P<0.05)。观察组所有的平均消炎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可以更加彻底的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治愈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效果优于单纯性的电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变化以及预防复发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该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2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研究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变化、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以及预防复发情况等,对联合治疗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月经量少于对照组,月经恢复、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良好,在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治疗中发挥了明显优势,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月经量,缩短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异常流血持续时间,推广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同时于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阴道出血情况、月经量以及病情复发情况和妊娠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月经量低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应用宫腔镜冷刀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对患者子宫内膜的损伤,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130例进行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和子宫异常出血复发的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83±1.67)min、(30.96±2.78)ml,对照组分别为(22.93±1.71)min、(33.92±2.9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0、5.898,均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1例,复发率1.54%;子宫出血复发1例,复发率1.54%。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8例,复发率12.31%;子宫出血复发8例,复发率12.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8、4.298,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患者疾病的复发风险,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院接受宫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刮宫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治疗与术后康复用时更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研究组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研究组复发率更低;研究组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水平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期间,通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医疗人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治疗综合质量的提升,其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与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MP)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长春市妇产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EMP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配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EMP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内出血复发率,同时比较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A和Ig 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MP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内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EMP的手术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远期病情复发率,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方法:选近年来于本院就诊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患者132例,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8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后置1枚曼月乐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照组5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服用优思明(屈螺酮炔雌醇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以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为指标评估,自随访6个月起观察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也明显变薄(P<0.05);此外,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术后为降低息肉复发率,联合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及月经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以及复发和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VEGF水平、PB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月内,观察组3例(5.9%)复发,30例(60.0%)妊娠;对照组10例(20.0%)复发,28例(56.5%)妊娠,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更佳,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VEGF及PBAC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宫腔镜下刮宫术,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术前,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术前,且试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的复发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少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2008~2010年间98例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经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5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联合刮宫术(A组);48例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结果手术时间A组平均(20.05±0.42)min,B组平均(18.20±0.35)min,出血量A组平均(32.05±0.61)ml,B组平均(30.10±0.52)ml,1年内息肉复发率A组为2.0%(1/50),B组为4.17%(2/48),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A组为2.0%(1/50);B组为10.42%(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安全有效,更能降低术后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30-6032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荣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94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组为刮宫组43例及宫腔镜组51例,刮宫组给予传统刮宫治疗,宫腔镜组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时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宫腔粘连、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宫腔镜组稍长于刮宫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个月时刮宫组失访3例,宫腔镜组失访2例,月经量较1个月时有所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月经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刮宫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镜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74-397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2009年该院9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月经量的影响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12月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6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刮宫治疗,观察组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受孕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宫腔镜电切手术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更少,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组40例(联合治疗组)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40例(单独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0.0%(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5.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7.5%(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陆叶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92-3293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汽化电切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1±0.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3.6±0.5)ml;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0;平均住院天数为5~6天。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是对于要求保留子宫,并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