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产妇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镇静效果、瑞芬太尼每小时使用剂量、产妇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参数[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和脐血pH]及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麻醉后10 min、切皮时、胎儿娩出时、术毕时HR、MAP较麻醉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小儿麻醉中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使用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需要手术治疗的15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M=78),观察组给予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于麻醉前、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发生躁动的情况。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M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组明显低于M组(P<0.05),而N组SPO2高于M组(P<0.05)。并且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单纯氯胺酮组,并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于小儿麻醉术后,苏醒快、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时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9例经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分为瑞芬太尼全麻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胎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能减轻产妇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产妇苏醒快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琥珀胆碱、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病历,23例产妇在全麻下实施剖宫产术。年龄在21~38岁,体重52~103kg,麻醉前患者充分去氮(氧流量大于10L/min)大于5min,切皮时给予氯胺酮50~70mg,复合局麻开始手术,手术至切开腹膜时,静注琥珀胆碱70~90mg,胎儿娩出后,给予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3~0.5ug/(kg·min)静脉泵入。观察胎儿出生Apgar评分及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胎儿娩出1min Apgar评分18例>7分,5min22例>7分,10min 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所有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0例病人5min以内苏醒。3例病人10min内苏醒,均无呕吐。结论氯胺酮对胎儿呼吸影响极小及其作用时间短,并且在局麻、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足够满足术中镇静与镇痛等特点,可用于剖宫产术的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神经肌肉阻滞剂对全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Apgar评分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需实施全麻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琥珀胆碱(S组)、阿曲库胺(A组)和顺苯磺酸阿曲库胺(C组)3组;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除使用不同的神经肌肉阻滞剂外,其他麻醉用药均相同。3组产妇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由专人负责在新生儿剖出后当时、1、5、10 min分别记录Apgar评分,以及麻醉诱导期间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胎儿均在切开子宫后3 min内剖出。S组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胎儿剖出后1 min的评分(P<0.05),A组和C组10 min的Apgar评分也明显高于胎儿剖出后1 min的评分(P<0.05),A组和C组5 min的Apgar评分也高于胎儿剖出后1 min的评分(P>0.05)。麻醉诱导插管期间3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不同组内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插管前1 min、插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P<0.05),诱导后和插管前1 min组内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3种神经肌肉阻滞剂之间对胎儿的Apgar评分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安全应用于全麻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舟山医院2015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接收的行短小手术的患儿10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各时间点[麻醉前(T0)、麻醉诱导结束(T1)、切皮时(T2)、切皮后(T3)]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观察组10min清醒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16、12.305、8.287,均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中,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1、T2、T3时点HR、R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t值分别为2.001、11.027、9.703、5.596、4.059、5.209),T2、T3时点MAP明显高于观察组(t值分别为5.203、6.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5%vs.2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0,P<0.05)。结论给予小儿短小手术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能够促进患者更快苏醒,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51-352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选择剖宫产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仅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治疗组采用氯胺酮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新生儿情况以及手术过程产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两组产妇T_0、T_1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到T4时段,对照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升高,治疗组波动相对平稳(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血气指标PaCO_2、PaO_2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氯胺酮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剖宫产全麻诱导,手术期间产妇的心率、血压平稳,新生儿呼吸抑制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东阳市横店文荣医院收治的43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1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剖宫产围术期均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前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术前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术后6、12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差异,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10 min、胎儿娩出、术毕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差异。结果观察组至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及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10 min、胎儿娩出、术毕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及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9.
汤琼瑶  李建 《中国妇幼保健》2018,(11):2414-2418
目的对比分析左侧倾斜30°位与常规平卧位对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评分的影响,为改善剖宫产术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16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左侧倾斜30°位)和对照组(常规平卧位),每组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刻[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15 min(T4)、胎儿娩出时(T5)]血流动力学[包括收缩压(S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血压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不同时刻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点观察组产妇的H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点观察组产妇的SBP较平稳,但对照组产妇的SBP波动较大。观察组胎儿的Pa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平卧位相比,左侧倾斜30°位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窒息评分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及维持对全麻下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血气指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5例全麻下行剖宫产产妇,其中采取瑞芬太尼TCI诱导维持麻醉的39例为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维持麻醉的3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5min(T1)、娩出胎儿后(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记录T0~T3及拔管时(T4)时刻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比较两组产妇脐动脉血气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乳汁分泌状况。结果对照组T2时刻与T0相比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t1=5.924,t2=6.080,均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11,t2=4.459,均P<0.05)。两组诱导后各时间点BIS值有显著变化(F1=274.147,F2=112.533,均P<0.05),观察组BIS值T2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刻明显高于对照组(t1=5.776,t2=2.779,均P<0.05)。两组脐动脉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χ^2=6.199,P<0.05),术后24h、48h、72h乳汁分泌充足率均明显增高(χ^2 1=3.914,χ^2 2=6.725,χ^2 3=5.271,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TCI诱导及维持麻醉有助于维持全麻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提高麻醉质量,改善产妇乳汁分泌,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复合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复合组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7μg/kg(10min),术中以0.2μg/(kg·h)持续泵注。两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2.5~4.0mg/L。记录患者检查前(Tn)、睫毛反射消失时(T1)、术中(T2)和检查结束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评分、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麻醉满意度均为100.0%。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T1、T2心率低于本组T0和同期丙泊酚组[(65.8±7.3)、(68.6±8.2)次/min比(84.6±7.1)和(77.6±7.2)、(89.6±8.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 MAP高于本组T0和同期丙泊酚组[(88.9±9.4)mmHg(1mmHg=0.133kPa)比(81.3±4.5)和(73.5±6.8)mmHg],T2低于同期丙泊酚组[(80.6±6.6)mmHg比(88.5±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镇静评分1分18例,2分2例,丙泊酚组分别为3例和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发生呼吸暂停2例,体动呛咳3例,丙泊酚组分别为8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丙泊酚组[(421±76)mg比(638±8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产生良好的麻醉镇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HR、RR、MAP及SPO2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HR、MAP、SPO2与麻醉前、观察组检查中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0.76±0.23)min、恢复时间(16.15±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0±0.35)min、(20.93±3.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麻醉诱导时间和进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1.62±0.53)g,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2.14±0.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3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9例、良10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降低全身麻醉诱导时雷米芬太尼的剂量,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对产妇、新生儿及麻醉医生的影响,探讨此方法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时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将30例ASA分级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雷米芬太尼诱导剂量分别为1.0、1.5、1.0μg/kg,Ⅰ、Ⅱ组产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开始,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Ⅲ组产妇待新生儿断脐后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观察三组产妇诱导前、切皮时、插管后即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插管完成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要求.Ⅰ组和Ⅲ组切皮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Ⅰ组:(13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3.5 ±7.8) mm Hg、(96.5±9.1) mmHg比(74.2±6.0) mm Hg、(98.5±8.7)次/min比(81.2±8.4)次/min;Ⅲ组:(138.1±11.4) mm Hg比(118.7±9.9) mm Hg、(90.1±9.9) mm Hg比(77.3±7.9)mmHg、(100.3±9.0)次/min比(81.7±9.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Ⅲ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97.6±10.1)mm Hg比(138.9±11.2)、(130.1±4.5)mm Hg,(80.1±5.5) mm Hg比(97.7±8.9)、(82.0±8.6) mm Hg,(80.4±7.8)次/min比(99.3±12.2)、(95.9±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儿娩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Ⅰ组及Ⅲ组[(7.4±0.9)分比(8.8±0.6)、(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插管完成时间长于Ⅰ组和Ⅱ组[(8.5±1.8) min比(3.0±0.5)、(2.8±0.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可在10 min内完成.结论 采用雷米芬太尼1.0 μ g/kg行全身麻醉诱导,待新生儿断脐后,给予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2 mg加深麻醉再行气管插管的方法,可有效避免雷米芬太尼对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以及气管插管操作对产妇的强刺激反应,同时也不会过多影响麻醉医生.该方法简便、有效,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200例ASAI或Ⅱ级自愿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宫内妊娠患者均分为A、B、C、D4组(n=50),A、B、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0、0.15、0.20m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3min后4组均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观察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苏醒时(T2)和苏醒后10min(T3)的MAP、HR、RR、SpO2;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D组T1时MAP、HR、RR、SpO2均较该组T0时下降(P〈0.05);B组T1时MAP、HR较Tn时下降(P〈0.05);B、C组麻醉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D组(P〈0.05),A、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诱导剂量及总用量C组〈B组〈D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和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D组(P〈0.05),且B组低于C组。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0.15mg/kg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3%氯普鲁卡因(观察组)和2%利多卡因(对照组),每组50例,均采用L1-L2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VAS评分及新生儿NACS、Apgar评分、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I-D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无痛病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NACS、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母婴血气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速度快,镇痛完善,运动恢复快,安全性高,不影响NACS、Apgar评分,适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咽部表面麻醉在中深度镇静麻醉下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15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人室后试验组患者予以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3次,以患者出现口咽部麻木感为佳;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咽喉部喷雾。所有患者静脉推注1.0mg咪达唑仑,随后静脉滴注芬太尼0.05mg,药物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至中重度镇静(BIS:55~65)后给予镜检。操作过程中如有体动反应或BIS〉70,追加丙泊酚0.3—0.5mg/kg。观察各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记录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优59例、良15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53例、19例、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麻醉前、进镜时及退镜后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躁动、呛咳、呼吸抑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表面麻醉后,咽部不适37例、恶心24例、紧张恐惧4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中深度镇静麻醉复合咽部表面麻醉不能减轻胃镜检查操作中的不良反应,反而增加术前患者不适感和恶心呕吐,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中的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需做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作为诱导麻醉剂;丙泊酚组(30例):使用丙泊酚作为诱导麻醉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丙泊酚组静脉炎、分泌物、肌肉疼痛及记忆障碍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1);氯胺酮组头痛、结束后躁动不安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恶心呕吐无明显差异(P>0.05).抽搐期氯胺酮组血压、心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5分钟血压、心率迅速下降至正常值,两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做好氯胺酮静脉麻醉下改良电抽搐治疗抑郁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谭明韬 《现代保健》2013,(23):124-125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自愿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丙泊酚,B组先静脉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5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中肢动、清醒时间、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的MAP、H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疼痛评分、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肠镜检查中联合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丙泊酚能增强麻醉效果,不增加麻醉风险,术后腹痛减少,患者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部手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观察组,在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且达到符合手术要求的平面后采用静脉推注丙泊酚1mg/kg作为首量,以2~4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术中镇静;Ⅱ组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后不予以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段的心率、血压、SPO2,维持I组的镇静程度,评价两组麻醉效果以及回访病人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泵入丙泊酚5min血压有所下降,HR.平稳,SPO2稍有下降但经加大吸氧浓度后好转(P〉0.05)。Ⅱ组手术开始后HR、血压明显上升(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确切,病人满意度高,可大大提高椎管内麻醉患者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