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哮喘小鼠气道Clara细胞主要分泌蛋白CC16表达以及布地奈德干预后对其的影响,探讨CC16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7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哮喘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卵蛋白致敏、雾化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CC16 mRNA表达,并观察其在各组间的变化.结果 哮喘组小鼠肺组织CC16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经布地奈德干预后,肺组织CC16 mRNA表达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CC16参与哮喘发病,可能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炎保护因子;而糖皮质激素在哮喘中的抗炎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CC16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抗炎多肽AF2(antiflammin-2)和重组多肽R2(recombinantant peptide sequence 2)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肺组织clara细胞16 000蛋白(CC16)和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LI模型组,AF2治疗组,R2治疗组和氢化可的松(HC)治疗组.ALI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LPS复制小鼠肺损伤模型;治疗组随后注射AF2(2 mg/kg)、R2(2 mg/kg)或氢化可的松(25 mg/kg),对照组和ALI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6 h记录动物的呼吸频率;在12 h处死动物,肺组织切片观察肺病理变化;肺组织研磨提取总RNA,半定量法检测CC16和SP-A的表达.结果 (1)各治疗组动物6 h呼吸频率均低于ALI模型组[(112±4)次/30 s],分别为AF2治疗组(108±2)次/30 s、R2治疗组(101±2)次/30 s、HC治疗组(96±2)次/30 s,其中R2和HC治疗组与ALI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AF2、R2对LPS诱导的小鼠ALI肺组织的渗出、炎症细胞浸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治疗组病理评分与ALI模型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与ALI模型组比较,AF2治疗组CC16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和HC治疗组SP-A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炎多肽AF2和重组多肽R2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1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1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利用 DNA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不仅具有刺激多种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肝细胞分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特性,还具有极强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致炎性细胞介质和信号传导分子功能,可能在造血、抗炎、肿瘤支持治疗和自身免疫性损伤的保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铁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其他内分泌腺及中性粒细胞颗粒中的铁结合蛋白.多项研究表明,乳铁蛋白具有抗感染、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并且在婴儿的宿主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口服乳铁蛋白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多种益处,使乳铁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更加肯定.近年来,牛乳铁蛋白及重组人乳铁蛋白的生产和临床应用也有了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1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1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不仅具有刺激多种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肝细胞分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特性,还具有极强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致炎性细胞介质和信号传导分子功能,可能在造血、抗炎、肿瘤支持治疗和自身免疫性损伤的保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Clara细胞蛋白CC1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又按注射LPS后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LPS组新生大鼠经腹腔注射5 ms/kg LPS,注射后按时间点收集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及测定肺湿/干重比值,并收集血清.另取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NS组及LPS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的CC16含量变化.结果 LPS注射0.5 h后新生大鼠即出现针尖样肺出血,随着时间延长,从局灶性向弥漫性发展;注射2、4 h新生大鼠肺湿/干重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之后回落;BALF中CC16水平在注射LPS后迅速下降,各时点较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CC16水平较NS组上升.以LPS 4 h达高峰,8、16 h组较前下降,但较NS组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ALI早期BALF与血清CC16浓度即发生改变,BALF中CC16下降,血清中CC16上升,血清CC16浓度与肺泡上皮及血管内皮完整性相关,血清CC16可作为早期诊断ALI的外周性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检测在哮喘儿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CC16水平,同时应用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ECP;另设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清CC16水平显著降低、血清总IgE、ECP水平显著增高(t=2.93,2.72,4.52Pa〈0.01);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C16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发作患儿(t=5.26P〈0.05),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血清总IgE显著高于轻度发作患儿(t=3.89P〈0.05),血清ECP水平在哮喘轻度发作组与中重度发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7P〉0.05);哮喘组血清CC16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5),血清CC16与ECP(r=0.153P〉0.05)及总IgE与ECP(r=0.290P〉0.05)无相关。结论血清CC16降低与总IgE、ECP水平增高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总IgE、CC16可反映哮喘发作严重程度;血清ECP水平高低并不能反映呼吸道炎症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81例,其中重度肺炎机械通气组(21例)、重度肺炎非机械通气组(30例)与轻度肺炎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四组儿童血清CC16、TNF-α、IL-6、SP-D浓度,运用ROC曲线评价CC16、TNF-α、IL-6、SP-D对于重度肺炎的诊断价值;记录机械通气患儿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学参数,分析CC16与TNF-α、IL-6、SP-D及呼吸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CC16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肺炎组低于轻度肺炎组,机械通气组低于非机械通气组;肺炎组患儿血清TNF-α、IL-6、SP-D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肺炎组高于轻度肺炎组,机械通气组高于非机械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前相比,重度肺炎组机械通气1小时血清CC16浓度明显降低,机械通气72小时更低;而机械通气1小时血清TNF-α、IL-6、SP-D明显升高,机械通气72小时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前相比,重度肺炎组机械通气72小时,Cdyn值明显下降,机械通气1小时更低;而机械通气72小时Raw、PIP、WOB值明显升高,机械通气1小时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16浓度与TNF-α、IL-6、SP-D均呈负相关,与Cdyn呈正相关(P均0.01)。ROC曲线中,CC16、TNF-α、IL-6、SP-D诊断重度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04、0.832、0.825(P均0.01)。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清CC 16、SP-D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机械通气患儿CC 16浓度水平与Cdyn呈正相关关系;CC16对于重度肺炎病情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9.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各种伤害的一种重要措施,炎症反应不足不能阻止炎症的进展,反应过度则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的控制强调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抗炎机制强调通过体液途径来实现的,这种机制很慢;而新的抗炎机制强调了神经系统在抗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传统的机制相比更快速,且只作用于局部,更具完整性。该文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人手,讨论这种新的抗炎通路——胆碱抗炎通路,通过对抗炎通路的介绍了解它对相应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EPO和EPO受体(EPOR)的表达在脑内受低氧诱导因子1的调控,在缺氧缺血条件下,EPO和EPOR的表达明显增加;EPO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抗氧化和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EPO能部分通过血脑屏障,尤其是受到破坏的血脑屏障,大剂量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试验已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EPO变异体和低氧诱导因子1诱导剂的研究、EPO的基因治疗等新的治疗策略又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