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明长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胰岛细胞功能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在葡萄糖刺激时培育上清液和细胞内的胰岛素水平 ;应用半定量多重RT PCR和Northern印迹法检测培养后IDX 1(Isletduodenalhomeobox 1) ,葡萄糖激酶 (GK ) ,葡萄糖转运子 2 (GLUT2 ) ,C/EBPβ和Bcl xmRNA的表达情况 ;应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的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 1)长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导致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βTc3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降低和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的减少 ;( 2 )高糖培养 14天可以使大鼠胰岛细胞IDX 1和GLUT2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C/EBPβmRNA表达明显增加 ,GK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 ;( 3 )高糖培养可以明显增加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凋亡百分率 ;( 4 )大鼠胰岛细胞高糖培养 14天后Bcl xSmRNA水平明显增加 ,Bcl xL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 ,Bcl xL/Bcl xSmRNA比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 1)长期高糖培养可以诱导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凋亡和功能缺陷 ;( 2 )IDX 1表达的变化在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中起重要作用 ;( 3 )大鼠胰岛细胞的Bcl xL/Bcl xS比率变化在高糖所致的胰岛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毒性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脂毒性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在 β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  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总热量相同的正常脂肪含量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13% )和高脂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5 9% )饲养。 2 8周后 ,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 ;进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定位 β细胞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的表达量 ;TUNEL法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每个胰岛中 β细胞凋亡率 ,以Ki6 7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胰岛细胞的增生情况。  结果 高脂饲养组 (HF组 )胰岛细胞内可见明显脂质沉积 ,胰腺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显示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下光密度HF组均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组 (NC组 ) (HF :2 5 2 2 μm2vsNC :5 0 10 μm2 ,P =0 0 0 ;HF :12 10vsNC :2 4 4 7,P =0 0 0 )。HF组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C组[(2 6± 8) %vs15± 5 ) % ,P <0 0 1]。两组增生的胰岛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0 5 0个 /胰岛vs 0 5 4个 /胰岛 ,P >0 0 5 )。 结论 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复制无明显改变 ,β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是长期高脂饲养后大鼠胰岛功能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含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基因(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 1,PDX1)重组腺病毒(Adxsi-CMV-PDX1)感染人脐带MSCs,再联合多种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应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的PDX1、胰岛素(insulin)、神经元素3(ngn3)、葡萄糖转运体2(glut2)、NK转录因子6.1(NKX6.1)mRNA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阳性细胞率.结果 Adxsi-CMV-PDX1感染脐带MSCs并联合细胞因子诱导后,细胞从短梭形变成长梭形,并聚集形成胰岛样细胞团,经双硫腙染成亮红色.诱导17 d后的细胞表达PDX1、ngn3、NKX6.1、insulin、glut-2的mRNA;细胞胞质内有胰岛素和C肽;细胞培养上清中胰岛素和C肽含量分别为(473.1±51.5)mU/L和(1.61±0.41)ng/ml,用25 mmol/L高糖刺激1 h后,胰岛素和C肽分泌量高达(964.4±68.1)mU/L和(3.72±1.52)ng/ml;胰岛素阳性细胞率达(11.6±4.8)%.结论 PDX1转入脐带MSCs后,联合细胞因子在体外能够诱导其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较高,且对高糖刺激有反应,但还不是完全成熟的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烟酰胺 (NA)对糖尿病 (DM )大鼠胰岛 β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DM组3 0只鼠 ,NA组 3 0只鼠 ,对照组 2 5只鼠。以NA(1g/kg)给大鼠灌胃 3d ,用链脲佐菌素 (STZ) (5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 ,观察血清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胰腺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及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1d时NA组NO为 (69± 6) μmol/L ,DM组为 (10 7± 6) μmol/L ;5d时NA组血清MDA为 (5.9± 1.2 )nmol/L ,DM组为 (9.5± 1 0 )nmol/L ;5d时NA组胰腺匀浆SOD为 (14 7± 13 )nU /mg(pro) ,DM组为 (111± 6)nU/mg(pro)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胰腺匀浆NOS三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未见有胰岛 β细胞过度凋亡。 结论 NA可以清除STZ产生的NO及氧自由基 ,保护胰岛 β细胞 ,使其不发生过度凋亡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波动性高糖对INS-1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G):含5.5 mmol/L葡萄糖;持续高糖组(SHG):含33.3 mmol/L葡萄糖;波动性高糖组(IHG):含5.5 mmol/L或33.3 mmol/L葡萄糖,每24 h交替换液1次,均培养3 d。3 d后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及凋亡百分率,胰岛素分泌量,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NG组相比,SHG组与IHG组凋亡率均明显升高,细胞活性明显降低,Bax、CytC及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胰岛素分泌量及insulin、PDX-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SHG组相比,IHG组细胞活性及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降低,凋亡率及Caspase-3明显增加(P均<0.01),Bax、CytC表达水平与insulin及PDX-1 mRNA表达水平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波动性高糖能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增加和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CytC、Caspase-3及降低insulin与PDX-1基因表达等相关。  相似文献   

6.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磺脲类药物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 (DM )治疗中的难题是磺脲类药物失效(SUF) ,后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胰腺 β细胞上的磺脲类药物受体 (SUR)和DM的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研究热点〔1,2〕。SUR异常能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 ,从而影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3〕。本研究检测二甲双胍作用后糖尿病大鼠胰岛 β细胞SUR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 ,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磺脲类药物失效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48只雄性SD大鼠 (15 0~ 2 5 0g)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尾静脉 (2 5mg/kg体重 )注射 ,高热量饲料饲养 ,形成类似2型DM的大鼠模型 ,把符合…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β细胞作用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 (RSG)对胰岛素抵抗 (IR)大鼠 β细胞超微结构病变的作用。 方法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 6周复制IR大鼠模型。成模后用药组予RSG 10 μmol·kg-1·d-1,用药 6周。未用药IR大鼠模型为对照 (IR组 )。透射电镜观察胰岛 β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与IR组相比 ,RSG组大鼠收缩压、血清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胰岛素降低 (均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均P <0 .0 1)。电镜观察IR大鼠 β细胞可见凋亡早期改变 ,细胞浆内脂质沉积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病理变化。RSG组 β细胞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 ,未见凋亡的 β细胞及胞浆内脂质沉积。 结论 罗格列酮可有效防治高糖饲料诱导IR大鼠 β细胞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胰岛素或B链肽 (9~ 2 3)对NOD鼠胰岛FasL/Fas系统表达的影响。 方法  96只雌性NOD鼠随机分为B1、B2和B3三组 ,每组 32只。于 4周龄分别腹腔注射胰岛素、胰岛素B链肽和PBS ,15周龄检测胰腺Fas、FasL、CPP32蛋白 ,及IFN γ、IL 10、Fas、FasL和CPP32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 30周龄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 结果 B1组和B2组较B3组糖尿病初发时间延迟 (2 2、2 4、17周 ) ,发病率下降 (37%、32 %、72 % ) ,胰岛炎积分明显减轻 (P <0 0 1) ,胰腺IFN γ、Fas、CPP32mRNA的表达 ,B1组和B2组较B3组明显减弱 (P <0 0 1) ,B1组和B2组胰腺IL 10的表达较B3组明显增强 (P <0 0 1) ,FasLmRNA的表达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胰岛细胞及炎症细胞Fas、CPP32蛋白表达 ,B1组和B2组明显弱于B3组 (P <0 0 5 )。FasL蛋白在胰岛细胞和炎症细胞的表达 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胰岛素和胰岛素B链肽免疫NOD鼠可下调Th1细胞和细胞因子效应 ,上调Th2细胞和细胞因子效应 ,进而下调胰岛 β细胞和炎症细胞FasL/Fas凋亡通路 ,延缓糖尿病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服胰岛素预防链尿菌素 (STZ)引起的胰岛炎及糖尿病的机理。 方法 正常昆明株小鼠 2 0只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口服猪胰岛素 1mg,2次 /周 ;对照组 :口服等量的蒸馏水。 10周后 2组小鼠均腹腔注射STZ 4 0mg·kg-1·d-1× 5d。以血糖≥ 16 .7mmol/L诊断为糖尿病。监测 2组小鼠的血糖 6周。 6周后处死 2组小鼠 ,观察胰岛与脾内T细胞亚群及Fas/FasL的表达。 结果  6周后实验组发病率为 0 % ;对照组为 90 % (P <0 .0 1) ,胰岛炎的评分实验组为 0 .0 6± 0 .19,对照组为 2 .5 4±0 .2 9(P <0 .0 1)。对照组胰岛内浸润的T细胞以CD8+为主 ( 5 9% ) ;而实验组以CD4+为主 ( 73% )。组织学检查示 :对照组胰岛 β细胞数显著减少 ,且 β细胞上出现Fas表达 ;而实验组胰岛 β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实验组 90 %小鼠显示正常胰岛结构 ,β细胞上未见Fas表达 ;而两组胰岛内浸润T细胞均有FasL表达。 结论 口服胰岛素可抑制CD8+T细胞在胰岛局部的聚集及 β细胞表达Fas,避免FasL( + )T细胞引起的 β细胞凋亡 ,从而预防了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髓质素对高糖培养人肾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M)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  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观察高糖条件对系膜细胞AMmRNA、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mRNA表达、分泌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细胞外基质 (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 )含量的影响及肾上腺髓质素干预的作用。  结果 高糖条件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AMmRNA、TGF β1mRNA表达和AM、TGF β1分泌较低糖对照组分别增加 1 0 1、0 5 9倍和 3 49、1 61倍 ;AngⅡ浓度升高 1 0 4倍 ,细胞外基质蛋白LN和Ⅳ型胶原含量分别升高 0 95倍和 1 13倍。用不同浓度AM(10 -7mol·L-1、10 -8mol·L-1和 10 -9mol·L-1)干预后 ,TGF β1mRNA表达分别下降 5 0 %、2 8%和 16 2 %,TGF β1含量分别下降 3 9%、2 6%和 11%;AngⅡ水平下降约 47%、46%、3 1%;LN含量分别下降 5 3 %、45 %和 18%,Ⅳ型胶原含量分别下降 2 9%、2 6%和 2 0 %。  结论 葡萄糖水平升高是AM表达、分泌的刺激因子之一。AM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AngⅡ、TGF β1的表达与分泌 ,进而减少基质蛋白和胶原的过度积聚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氢麦角环肽 (DHE)对血管性痴呆 (VaD)小鼠海马钙信号转导机制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法 ,制作小鼠VaD模型 ,并设假手术对照组 ,选用DHE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 2 9d、30d测试学习、记忆成绩。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Ca2 〕i变化 ;用RT PCR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内调钙素 (CaM)、调钙素依赖性激酶Ⅱ (CaMPKⅡ )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神经细胞〔Ca2 〕i为 (4 3 5 0± 3 0 0 )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的(2 5 5 0± 3 5 0 ) (P <0 0 5 )和DHE组的 (2 6 0 0± 2 0 0 ) (P <0 0 5 ) ;模型组CaM、CaMPKⅡ的mRNA含量〔分别为 (0 76± 0 2 1)、(0 4 3± 0 0 7)〕 ,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 13± 0 2 3)、(0 6 7± 0 10 )P <0 0 1〕和DHE组〔(0 99± 0 2 0 )、(0 5 6± 0 11)〕(P <0 0 1)。 结论 DHE可降低VaD小鼠海马〔Ca2 〕i,提高CaM、CaMPKⅡ的mRNA表达水平 ,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FP5对高糖诱发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dk5)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细胞株Min6。将TFP5转染Min6细胞,分别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观察其表达。实验分3组:低糖(5mmol/L)组,高糖(25mmol/L)+空病毒载体(EV)组和高糖(25mmol/L)+TFP5组,分别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3组细胞内Cdk5激酶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组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1)表明TFP5来源和它的分子序列;(2)TFP5在Min6细胞内表达良好;(3)在高糖+TFP5组Cdk5的活性明显低于高糖+EV组( P<0.01),而且在高糖+TFP5组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高糖+EV组(P<0.01);(4)在高糖组Min6细胞的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细胞凋亡增加(P<0.01,vs 低糖组),而加入TFP5后,Bax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Bax/Bcl-2的比值减低(P<0.01,vs 高糖组),细胞的凋亡减少。结论 TFP5可抑制高糖诱发的Cdk5激酶的过度活性、减少高糖刺激下胰岛细胞凋亡,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具有潜在的以Cdk5为靶点治疗2型糖尿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NO能否改善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高糖毒性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方法 对清醒状态下的STZ糖尿病大鼠(24只)和正常大鼠 (24只 )在实施正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同时,分别给予硝普钠、NG 甲基 L 精氨酸(LNMMA)及腺苷,观察葡萄糖代谢率 (MCR,作为胰岛素作用的指标)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的MCR〔(7. 2±0. 8)ml·k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18. 0±1. 8 )ml·kg-1·min-1,P<0. 01〕,给予LNMMA的糖尿病大鼠的MCR〔( 5. 0±0. 2 )ml·kg-1·min-1〕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是给予硝普钠的糖尿病大鼠的MCR〔(15. 3±1. 5)ml·kg-1·min-1,P<0. 01〕明显高于糖尿病大鼠生理盐水组,达到了正常大鼠MCR的 85%,而腺苷没有明显改变糖尿病大鼠的MCR〔(7. 1±0. 7)ml·kg-1·min-1〕。结论 NO可以改善STZ糖尿病大鼠高糖毒性导致的胰岛素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明 Bcl- x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凋亡时剪切方式的变化及其该基因在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 TUNEL法检测长期高糖培养时大鼠胰岛细胞凋亡 ,应用半定量多重 RT- PCR(SQ- RT- PCR)检测了胰岛细胞凋亡时 Bcl- x基因 m RNA的表达变化情况 ;同时观察小剂量 STZ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胰岛 Bcl- x基因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2 5 .5 m M葡萄糖浓度体外培养 14天较 5 .5 m M和 11.1m M葡萄糖浓度培养 ,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加 ,分别为 31.5± 4 .5 % ,15 .4± 3.0 % ,17.4± 4 .8% ;P <0 .0 1。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的同时伴有 Bcl- x基因转录后剪切方式的改变 ,表现为 Bcl- x S m RNA表达明显增加 ;低剂量 STZ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胰岛 Bcl- x S m RNA表达明显增加 ,Bcl-x L与 Bcl- x S比率明显减少。结论 长期高糖可以诱导大鼠胰岛细胞凋亡 ,Bcl- x基因剪切方式的改变所致的 Bcl- x L/Bcl- x S比率的变化在高糖和 STZ所致的胰岛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140 mg·kg~(-1)·d~(-1))、利拉鲁肽低剂量组(0. 12 mg·kg~(-1)·d~(-1))和利拉鲁肽高剂量组(6. 30 mg·kg~(-1)·d~(-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高糖饲养,同时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建模7 d后,利拉鲁肽高、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140 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0 ml·kg~(-1)·d~(-1)),1次/d。治疗8 w后,检测各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胰岛β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胰岛β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Bax蛋白和Caspases-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5);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和阳性对照组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和抵抗素水平、Bax蛋白和Caspases-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结论利拉鲁肽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进而降低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和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和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和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后INS-1E细胞和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后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和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炎性反应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噻唑蓝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检测H9c2细胞中活性氧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9c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TNF-α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9c2细胞中STAT3、HIF-1α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9c2细胞中STAT3、HIF-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活性氧、IL-6、TNF-α水平、STAT3 mRNA、HIF-1α mRNA、STAT3蛋白、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65.48±7.54)%、(77.31±7.82)%、(89.26±8.64)%vs(54.15±6.03)%,P<0.05],凋亡率[(26.47±3.76)%、(20.19±3.05)%、(12.5...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受体在胰岛细胞表达,脂联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检测脂联素受体(AR)在大鼠胰岛细胞的表达和脂联素对体外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R1、AR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在体外用脂联素(100μg/L)和不同浓度葡萄糖(3. 3, 5. 6, 16. 7mmol/L)处理胰岛细胞,放免法测定上清液的胰岛素浓度。结果 RT PCR扩增出胰岛AR1和AR2基因,并经直接和亚克隆测序证实;胰岛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AR1和AR2呈阳性;经脂联素处理后的胰岛细胞,在高糖(16. 7mmol/)培养 6~24h,其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均P<0. 05)。结论 胰岛细胞上存在AR1和AR2,以前者为主。在高糖情况下,一定浓度的脂联素可在体外促进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其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 ,还与环境因素 (动物蛋白摄入过多 )有关 ,高尿酸血症为其特点。临床发现 ,高尿酸血症患者常伴有肥胖、高甘油三酯、糖耐量异常、高血压与糖尿病〔1〕。因血清尿酸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程度以及服糖后胰岛素反应性呈正相关 ,故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具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其不仅容易发生痛风 ,还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从而加速血管病变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和发展〔2 ,3〕。我们对 2 6例痛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左旋精氨酸 ( L- ARG)刺激后胰岛 β细胞早期分泌相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  相似文献   

20.
血液流变学改变对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 ,探讨抗凝降黏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2 0 0 1- 0 2 2 0 0 3- 11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选择伴高黏血症及 (或 )高凝血症的正常糖耐量 (NGT) ,糖耐量减退 (IGT) ,2型糖尿病 (DM)各 80例 ,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予抗凝降黏药物治疗。各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 ,血脂 ,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各组血黏度正常后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糖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 (P值分别为 <0 0 1、<0 0 1、<0 0 5、<0 0 5、<0 0 5 ) ;DM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面积及胰岛 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显著增高 (P值分别为 <0 0 5、<0 0 1、<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各组血脂、血糖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高黏血症的最重要因素 ,2型糖尿病组高黏血症尙受胰岛素面积及胰岛 β细胞基础功能指数影响。 结论 血液流变学改变伴随胰岛 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抗凝降黏药物可能通过改善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而促进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