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市某区抽取共924名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入户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为0.991 4∶1,受调查的924名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首选家庭养老者76.62%,首选非家庭养老者23.38%。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生活现状满意度、健康状况等。结论深圳市某区7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对非家庭养老需求的程度较低,应加强除家庭养老方式外的其他养老体系的建设及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目前养老方式的满意度及去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方法采取偶遇抽样调查,对四川省不同地方的73名老人进行深入访谈,再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大部分老人对自己现在的养老现状比较满意,仅有个别老人不满意,其原因是子女无暇照顾自己或者子女还有各自的问题没有解决。73名老人中,25名老人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43名不愿意去,5名不确定。结论农村养老中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这与传统的孝养观念、养老院本身的不完善以及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满意度较高,大部分农村老人对目前的养老状态表示满意;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改善农村地区养老机构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照护费用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费用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医疗决策、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规划长期护理保险和财政投入等,这对于老年人、家属、医疗照护服务提供者、养老照护机构、国家财政和医疗保险部门等都非常重要.目的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和保定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重点从传统观念、经济因素、子女人数、老年人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入住机构养老的意愿现状,为探索农村老年人适宜的养老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农村籍41名老年人就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认同感较差,80%左有表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其原因主要有农村老年人的家庭观念较重、经济条件不支持等。结论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老人的亲人、养老机构以及各地政府都应多关心农村老年人,树立养老机构在农村老年人心中的良好形象,各地政府要加强农村老年人养老政策的实施,以此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四川省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对所在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现况,分析影响满意度现况的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内21家养老机构的627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日常生理需求、健康指导需求、沟通需求、娱乐休闲需求、社会归属需求、外界环境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7大主因与满意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态以及支付费用来源不同组的组内老年人满意度存在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省养老机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针对目前入住老年人人群特点与需求调整服务重点,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探讨婚姻状况不良老年人的生活满意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 量表对 838 名保定市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生活满意度调查,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婚姻状况不良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婚姻状况不良老年人占51.8%,且生活满意度指数明显低于婚姻状况良好的老年人(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方式、社会活动、日常消费来源、生活自理能力为婚姻状况不良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家庭养老、参加社会活动、子女供给日常消费以及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养老现状及对机构养老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在全省九个地区选择43个县,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调查的2004名老人中,与家人同住者67%,独居25.5%,社区养老4.8%,机构养老2.6%。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院者37.27%,不愿意者40.22%。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有健康状况、子女数、对家人赡养满意度及有无医保。影响入住养老院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子女数、收入、职业、有无医保、对家人赡养满意度等。结论:贵州省老年人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程度低,应加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目前城乡养老方式现状,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重庆市石柱县、壁山县、江北区、沙坪坝区四个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1 845人进行抽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总体上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最高(50.75%),其次是机构养老(27.68%)及社区养老(21.58%).城区老人选择依次为家庭养老(36.71%)、机构养老(33.78%)和社区养老(29.51%),乡村老人选择分别占63.29%、22.22%和14.4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老人中城区首选机构养老(59.72%),乡村首选家庭养老(57.65%);正常老人中城区选择社区养老(33.73%)的比例显著高于乡村(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年龄与健康、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城乡背景等因素与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 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养老方式的首选,乡村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为卫生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398人进行抽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年龄层次与城市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南昌市随机抽取3个社区,以自行编制的照护需求问卷及相关量表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49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照护需求中社会环境需求占居首位,其次为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和生活照料需求;年龄、户籍所在地、离休前职业、娱乐方式和自理能力是居家养老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加大政府、社区对居家老人经济救助,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提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多元化娱乐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对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现状进行调查 ,探讨其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 :对 6 0位社区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居住类型、婚姻状态、家庭儿女个数、个人收入、住院费用来源、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关系密切。结果 :高龄、病残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 ,社会应高度重视养老社会化问题和社区养老工作 ,重视社区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 ,改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结论 :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的变化和社会养老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和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为卫生决策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两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398人进行抽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年龄层次与城市老年人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有密切关系。结论:家庭养老目前仍是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社区养老理念和服务模式亟待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述养老方式的种类及特点,分析我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讨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对选择社区养老服务的病残老人的家庭生产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关系。方法:对60位社区病残老人的家庭生活居住类型、婚姻状态、家庭儿女个数、个人收入、住院费用来源、医疗保障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家庭生活现状与选择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关系密切。结果:高龄、病残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社会应高度重视养老社会化问题和社区养老工作,重视社区养老福利机构的建设,改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结论:老年人家庭生活现状的变化和社会养老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和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的改变,老年人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化[1],导致家庭人力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人希望得到多种形式的照顾支持,因此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断的增长[2]。然而,我国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本文就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路径管理模式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选择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60名,按照设计的路径管理图表对其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以焦虑、抑郁及皮肤、营养状况和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干预前后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按照路径管理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GDS、HAMA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皮肤和营养状况、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路径管理模式对失能老人进行照料,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及皮肤、营养状况,提高了老年人的满意度,使失能老年人获得最佳照护服务,同时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养老需求状况,分析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地点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及制定相关养老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8至9月,对社区2109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基本健康状况、养老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人以低龄、女性为主,72%的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总体需求率为41.1%,其中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个数以及自感健康状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的影响不同(P<0.05),而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居住情况、自感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患慢性疾病对老年人选择养老地点有不同的影响(P<0.05)。结论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充分考虑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及选择养老方式的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全方位养老需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探索适宜的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做到精准养老,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基于客观评估工具对老年人进行分级照护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级照护养老体系尚未健全。由此提出“建立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与需求的分级照护体系,为不同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分级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分级照护理论框架,确立老年人照护评估工具,建立分级照护等级划分标准和照护服务内容,创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的分级照护模型,建立老年人分级照护网络平台,使能力评估自动化、照护分级智能化、数据管理规范化。为我国养老分级照护制度改革、养老机构分级照护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为科学建立第三方评估、政府精准发放养老补贴、老年人科学购买养老服务、合理配置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目前城乡养老方式现状,分析影响城乡养老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重庆市石柱县、壁山县、江北区、沙坪坝区四个区县60岁及以上老年1845人进行抽样调查,对城乡养老方式、养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家庭养老(60.99%)居第一位,其次是社区养老(21.63%)和机构养老(17.38%),其中城区老人以社区养老为主(41.22%),乡村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8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来源主要为退休金(41.14%)、养老保险(36.77%)及子女赡养(28.99%)等.2)照料方式以自我照料为主(52.65%),其次是配偶子女照料(24.80%);夫妻合住占40.56%,与子女同住仅占20.65%.3)总体上有慢性病占78.54%,其中精神障碍合并慢性病高达86.18%,城区慢性病发生率(75.61%)显著低于乡村(81.15%).4)总体满意度达78.19%,患者满意度(67.64%)低于一般老人(80.75%),乡村满意度(72.66%)低于城区(84.39%);社区养老满意度最高(93.35%),其次是机构(80.79%)和家庭(71.5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养老是否满意主要受社会支持系统、年龄与健康、生活方式及认知水平的影响.结论选择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改善亲子关系,减少因家庭因素所致的身心问题,是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