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臀部压疮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2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臀部压疮患者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岁;骶尾部19例,股骨转子部9例,坐骨结节部7例,骶尾部合并股骨粗隆部4例。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查并标记出缺损周围血流流速超过2.5 cm/s的穿支血管,以此穿支为自由式穿支皮瓣的供血血管,以血管穿出点所在位置为旋转点,结合常规的皮瓣供区选择原则优选供区。常规行清创术,彻底切除溃疡周围坏死及失活组织,包括创面周围瘢痕及纤维化组织,直至创面新鲜。清创后创面组织活力好、无炎性反应患者行一期皮瓣修复术;清创术后创面组织活力较差、有潜在局部感染倾向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每次5~7 d,更换1~3次,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行二期皮瓣修复术。39例患者臀部压疮修复共采用螺旋桨皮瓣34个、旋转皮瓣9个、V-Y推进皮瓣7个,其中单个皮瓣修复30例、组合皮瓣修复9例;皮瓣切取范围为10.5 cm×6.5 cm~22.0 cm×7.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对症处理;随访术后功能、外形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7例切口一期愈合,皮瓣顺利成活;1例术后皮瓣下出血,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次清创,游离皮瓣及周边软组织,拉拢缝合修复;1例静脉回流不畅,皮瓣淤血,针刺放血处理后,切口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39例患者术后皮瓣供区与受区功能及外形均满意,其中2例因护理不当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臀部压疮复发。结论 自由式穿支皮瓣既减少了传统轴型皮瓣或肌皮瓣的较大手术创伤,又避免在设计与操作中因血管解剖异常造成的困难,且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是修复压疮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压疮是截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压疮通过保守治疗难以治愈。 目的:观察皮瓣和肌皮瓣加创面灌洗治疗截瘫患者多发性压疮的修复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10-12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治疗的16例多部位严重压疮的截瘫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手术中彻底扩创,去除死骨、瘢痕及感染肉芽组织,以皮瓣或肌皮瓣覆盖创面,术后灌洗治疗。 结果与结论:纳入的16例患者创面全部Ⅰ期愈合,出院3个月后随访,修复部位压疮均未出现复发。说明皮瓣和肌皮瓣修复加创面灌洗治疗对截瘫患者压疮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压力性创伤所致压疮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应用皮瓣、游离皮片、术后灌洗及负压吸引等外科方法治疗107例因截瘫、侧瘫、超高龄痴呆等原因导致慢性压力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溃烂创面382处。其中尾骶区121处,股骨大转子区96处,坐骨结节63处,髂骨部48处,胸腰椎区22处,足跟部15处,肩胛区17处。围手术期营养不良患者予以营养代谢支持治疗,感染严重者术后持续灌洗与负压吸引,并防止再受压等。结果 382处创面一次性愈合304处,其中158处为肌瓣或肌皮瓣,轴型复合组织瓣76处,游离皮片54处,邻位皮瓣16处。延迟愈合78处,其中轴型复合组织瓣41处,肌皮瓣31处,游离皮片6处。延迟愈合创面修复方法:38处经Ⅱ期扩创后直接缝合治愈,27处经游离皮片移植治愈,13处局部换药治愈(平均17d)。随访6个月时,原位复发压力性创面17例,其中游离植皮占13例。结论改善全身营养,控制局部细菌感染,利用创面周围健康皮肤、肌肉、筋膜形成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辅以创底灌洗、负压吸引,避免再受压等是提高慢性压力创伤性创面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各种创伤引起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常伴有严重的血运破坏和创面感染,患肢感染率高,不易愈合。 目的:系统回顾关于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23例患者治疗效果,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文章选取2004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56岁,平均31.4岁。对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采用皮瓣移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随访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3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同时检索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伤口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2.2%,革兰阴性菌占47.8%,多重耐药菌占43.5%,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后,创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均痊愈。结果显示,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应激性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增加了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和防护难度.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5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了皮肤压疮危险因子评估及防护对策,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切取以轴型血管为蒂,跨越其解剖学供区,连同另一轴型血管解剖学供区的部分或全部形成跨区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小面积6cm×9cm,最大面积16cm×42cm。结果:本组共48例,其中有2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4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4年,皮瓣弹性好,质地柔软。结论:相邻皮瓣供区的轴型血管之间存在着分支吻合,根据这些吻合支的桥梁作用,可以切取以轴型血管为蒂的跨区联合皮瓣。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应用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臀股部IV期压疮的可行性。 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手足创伤骨科收治9例臀股部IV期压疮患者,男3例,女6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截瘫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脑梗塞2例。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18 cm×9 cm。根据创面形状、大小及位置设计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面积为10 cm×7 cm~20 cm×10 cm。 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其中2例术后局部渗液较多,经积极保守换药治疗后,皮瓣恢复良好。9例获得6~24月随访,平均13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不影响日常生活,压疮未见复发。 结论 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穿支皮瓣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可供组织量较多,是修复臀股部IV期压疮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旋转皮瓣、桡侧返动脉皮瓣、背阔肌皮瓣、侧胸壁皮瓣四种方法修复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23例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4.0 cm×7.0 cm~9.0 cm×16.0 cm。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7例、桡侧返动脉皮瓣修复6例、侧胸壁皮瓣修复6例、前臂旋转皮瓣修复4例。 结果23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及动、静脉血管危象发生。随访3个月至3年,21例患者转移皮瓣颜色、质地较周围正常组织相近,肘部及供瓣区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1例患者转移皮瓣臃肿,1例患者供瓣区缝合后瘢痕增生。 结论应用四种皮瓣修复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及远期效果满意,可视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小腿联合皮瓣修复膝部及周围组织烧创伤等深度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膝部及周围组织深度烧创伤患者28例,应用局部筋膜皮瓣、轴型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修复创面,观察重要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的覆盖情况,皮瓣术后的成活情况,肢体的外型及功能。结果 19例一次手术修复创面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恢复良好,3例创面清创后二期修复创面愈合,6例有部分皮瓣坏死,其中4例功能部分恢复,2例功能欠满意。结论大小腿联合皮瓣修复膝部及周围组织烧创伤深度创面能满足大部分创面的覆盖需要及复杂创面修复,修复后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好。术中应依据创面情况和位置,争取一期修复创面,首选局部皮瓣、轴型皮瓣、肌皮瓣和岛状皮瓣,局部无条件时选用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法、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创面局部氧疗。观察入院后即刻,治疗后第1、2、3、4、5、6、7、8周创面最大长度、宽度、深度,渗出情况,组织类型及创面缩小程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 结果负压吸引组在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上较常规换药组均明显减小,联合治疗组的减小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8周常规换药组压疮的长、宽、深度分别为(3.04±0.43)、(3.63±0.88)、(1.55±0.77) cm,负压吸引组分别为(2.14±0.71)、(2.65±1.27)、(1.05±0.62) cm,而联合治疗组为(1.17±0.28)、(1.39±2.37)、(0.58±0.45) cm。负压吸引组压疮的渗出明显减少,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增多,创面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的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Ⅲ期压疮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效果优于单独负压吸引治疗,将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负压创面治疗是一种促进急、慢性创面愈合的方法,它将负压作用于创面,对特定的伤口有促进愈合或改善基底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男32例,女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后每日换药,观察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5~7 d后均行局部旋转皮瓣术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同时睡悬浮床,局部旋转皮瓣术后1周去除负压材料同时予以创面换药直至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甲、乙级愈合率,皮瓣坏死率,伤口裂开率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甲级愈合患者8例,乙级愈合患者12例,丙级愈合患者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患者3例,乙级愈合患者11例,丙级愈合患者10例;观察组的甲、乙级愈合率[83.33%(20/24)]与对照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2周,观察组2例患者皮瓣远端静脉淤血后部分坏死,7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对照组9例患者存在皮瓣部分坏死,14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均予以换药后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伤口裂开率为8.33%(2/24)、29.17%(7/24),优于对照组[37.50%(9/24)、58.3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3.0)、(32.2±3.1) d,与对照组[(24.3±2.4)、(35.7±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3.719,P值均小于0.01)。全部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结论应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皮片移植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创伤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诊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清创后植皮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注重压力管理、管道管理和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平均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面细菌培养液阳性率和植皮存活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2.53±1.17)次,与对照组[(5.05±1.90)次]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P<0.05);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8.11±1.97) d,较对照组[(10.47±4.29) d]相对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 P=0.038);观察组创面细菌培养液阳性率10.5%,与对照组(42.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27);观察组植皮存活率(92.11±5.61)%,较对照组[(87.33±7.8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4),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事件。 结论游离皮片移植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配合良好的护理支持,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细菌培养液阳性率,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慢性创面修复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疗法(NPWT)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NPWT治疗19例患者,共22个深Ⅱ度烧伤创面。观察坏死组织清除情况,记录伤后10、14、21、28d创面愈合率和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NPWT治疗后,观察的22个创面中有18个创面的坏死组织被全部清除,其余4个创面表面坏死组织被部分清除。创面愈合率在伤后10、14、21、28d分别为(444-27)%,(69±28)%,(90±13)%,(100±0)%。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0.1±4.9)d,1个创面最后通过手术封闭,其余创面均通过换药愈合。结论NPWT具有加速深Ⅱ度创面愈合的作用,对坏死组织有效地清除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声清创系统结合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超声手术系统结合负压创面疗法治疗17例患者,共18个骨外露创面,骨外露创面面积平均(10.5±6.6)cm^2.观察坏死骨组织清除速度、清除效果,清创术后3周创面愈合率,植皮成活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超声清创系统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清除坏死骨组织以及磨除骨皮质.清创术后3周创面愈合(62.3±25.1)%,未愈合创面肉芽组织长满创面,色鲜红.植皮全部成活率88.9%,从第一次清创至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8.1±9.1)d.结论 超声清创系统结合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骨外露创面可有效清除坏死骨组织,促进肉芽组织迅速生长,缩小创面面积,从而加速创面愈合,是治疗骨外露创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是最近十几年来创立并开展的创面治疗新方法,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而且取得了确切的疗效。本文概括比较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两个关键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阐明了二者是原理相同,但选材、方法和适应证不同的两种技术。另外,本文也归纳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抑制细菌繁殖、机械应力促使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临床上将NPWT技术运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治疗的进展。最后,作者也对负压治疗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经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方法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7月25日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并提取相关试验数据,纳入Meta分析。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施文献筛选和数据收集。结局指标:皮片存活率、血氧饱和度、皮温、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时间以及皮瓣移植术后HBO的治疗时机。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纳入研究的12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其中,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与术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11篇文献,根据不同干预措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皮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 95%CI(1.23, 1.37),P<0.0001];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9.94, 95%CI(18.16, 21.72),P<0.0001];2组皮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27,95%CI (2.66, 3.89),P<0.0001];2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76,95%CI(-4.43, -3.18),P<0.0001];2组皮肤红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56,95%CI(-5.28, -3.84),P<0.0001 ]。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时机的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根据术后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分为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与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皮瓣存活率高于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RR=1.07、1.23,95%CI(1.01,1.13)、95%CI(1.12,1.25),P=0.02、<0.0001];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 (1.03,1.27),P=0.01]。 结论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与传统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患者的皮片存活率,增强创面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创面皮温正常。同时还可以减轻创面红润时间,缩短肿胀时间,改善皮瓣的缺氧状态,增强移植皮瓣的生长活力,改善组织创面微环境。皮瓣移植术后立即内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其效果优于24 h内和48 h后使用高压氧治疗。故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皮瓣存活率,术后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