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常规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两种方法对压疮组织细菌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创口修复中心收治的压疮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使用10倍梯度稀释平板滴种法测定两组创面组织细菌量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8.1±1.5)×107 cfu/g;治疗组创面细菌定量测定为(3.9±1.6)×107 cfu/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831,P<0.01).结论 与常规换药治疗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明显减少创面细菌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特异性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抑制剂QLT0267对SD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初步探讨ILK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在其背部皮肤制备深Ⅱ度烧伤创面,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每组15只.实验组创面每天注射浓度100 μM QLT0267液100 μL;对照组创面每天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0 μL;DMSO组创面每天注射0.3% DMSO液100 μL.测量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伤后14 d取材,各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用SP法检测ILK、AKT、PAKT、α-SMA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LK、AKT、PAKT蛋白含量;用Masson改良法检测创面胶原.结果 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1.1±0.6)d,比对照组(17.1±0.6)d和DMSO组(17.7 ±0.6)d长;实验组创面愈合率也低于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IL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KT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MSO组.SP法结果各组ILK、AK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K活性被抑制,PAKT(0.406±0.008)表达较对照组(0.901 ±0.013)、DMSO组(0.966±0.011)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7,P=0.04);实验组α-SMA表达(0.201±0.003)较对照组(0.339 ±0.006)、DMSO组(0.351 ±0.005)也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6,P=0.001);实验组细胞外基质胶原排列较对照组、DMSO组明显稀疏、紊乱.结论 ILK活性被抑制时延迟大鼠皮肤创面愈合.ILK特异性抑制剂QLT0267通过抑制ILK活性PAKT合成减少,可能影响其下游信号的传导,导致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减少、胶原合成减少,影响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猪腹部爆炸伤合并内脏外露时,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控制腹腔、创面感染的作用以及对腹部爆炸创面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盐水纱布组),实验组在6 h清创后置入压力为-125 mmHg VSD装置;对照组在6 h清创后使用盐水纱布覆盖爆炸创面,常规换药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6 h和治疗后1、3、5、7 d的创面肌肉组织进行细菌检测,分析2组的细菌量;ELISA检测伤后1、3、5、7 d的腹部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表达水平;采集2组治疗后第7天的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 VSD组在治疗后1、3、5、7 d创面的细菌数(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猪腹部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在伤后治疗第1天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3、5、7天VSD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三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SD组在第7天皮肤软组织中VE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MMP-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SD可以有效控制创面的细菌量,减少腹腔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创面清创后予以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乳膏纱布覆盖,无菌敷料包扎。观察组清创后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浸泡水疗30 min联合rbbFGF凝胶局部外用治疗,余操作同对照组一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愈合时间为(30.52±8.72)d,短于对照组的(40.42±15.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缩小和肉芽生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细菌转阴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bFGF凝胶联合高锰酸钾水疗治疗难愈性创面能够促进创面缩小,加速创面肉芽增长,有明显的抗感染的作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住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常规清创后,试验组创面使用ADM覆盖,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覆盖,每例患者选取4cm×4cm大小创面作为观察区域,比较两组治疗后1d、3d、7d、12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术后第5天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开始有区别,治疗后7d,试验组肉芽创面(24.87±0.24)%与B组(18.66±0.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17±1.87)d,较B组(32.71±3.95)d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面覆盖物,能有效地保护创面,促进创面血管化形成,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植皮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植皮前后分别采用VSD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方法,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观察两组中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69%和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5),首次植皮存活率分别为96.15%和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15±1.29)分和(6.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1.4±4.5)d和(30.8±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5);两组总医疗费用分别为(34960.4±8949.2)元和(29512.8±6749.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4,P〉0.05)。结论 VSD使用安全、简便,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藻酸盐辅料应用于低位单纯肛瘘术后创面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低位单纯性肛瘘,并行低位肛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1例。观察组术后换药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清洁度和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为(9.03±3.86)次,少于对照组的(13.47±3.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Ⅰ级清洁率(76.03%)高于对照组(13.22%),Ⅱ、Ⅲ级清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7.67±5.37)d,短于对照组的(25.32±3.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藻酸盐敷料应用于低位单纯肛瘘术后创面换药,可显著减少换药次数、创面分泌物,愈合时间较传统敷料明显缩短,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0只6-8周健康雄性Wister大鼠于背部建立深Ⅱ度烧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35只。治疗组大鼠烧伤创面采用Xeno-ADM覆盖包扎,对照组大鼠烧伤创面采用传统外用聚维酮碘换药包扎。按分组情况分别于伤后1、3、5、7、10、14、21 d每组各取5个大鼠,沿创缘取创面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炎症介质TNF-a、IL-8、IL-1的表达水平,采用SSPS 11.0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提示:两组IL-8,TNF-a和IL-1均在第1天开始表达,第5天达高峰,第7-21天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其中,伤后治疗组的TNF-a、IL-8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的表达在第5天到第7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记显示,上述检测因子在两组中的表达规律及组间差异均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结论 Xeno-ADM可有效抑制创面IL-8、TNF-a的表达和促进IL-1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促进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的疗效。方法将32例四肢浅Ⅱ度烧伤患者64个烧伤部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个部位应用凡士林油纱换药方法治疗,治疗组32个部位在凡士林油纱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疗组(8.4±1.2)d,对照组(11.6±1.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浅Ⅱ度烧伤能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兔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兔8只,采用电子恒温恒压电烫仪90℃烫其背部12 s造成Ⅱ度烧伤创面,每只兔背部共烫伤4个Ⅱ度烫伤创面。采取左右自身对照,左侧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治疗组,右侧为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的对照组。烫伤后即刻和治疗后第1、3、5、7天共5个时相点分别采集创面皮肤组织标本,干湿重法测定创面组织含水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3、5、7天,治疗组创面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7、5.133、4.464、3.875,P=0.001、0.001、0.003、0.006),治疗后第3、5、7天,创面微循坏血流量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5、-4.835、-7.168,P=0.016、0.020、0.000)。治疗组第14天和第20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52、-11.223,P=0.000、0.000),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2.2)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23.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79,P=0.000)。结论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可减轻创面水肿,增加兔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负压创面疗法对慢性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期细胞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并于治疗后1、4、7、14d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采用兔抗人八因子抗原)和增生期细胞(标志物采用鼠抗人Ki-67抗原)数目,负压治疗组于上述时间点收集创面引流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自细胞介素-6的含量。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内皮细胞及增生期细胞数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负压治疗组白细胞介素石迅速下降。结论负压创面疗法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内皮细胞生成,刺激细胞增生,降低创面白细胞介素-6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技术在缩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伤口门诊处理和会诊治疗的病例共52例。结果NPWT联合bFGF治疗组26例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19.63±4.96)d,单纯NPWT治疗组26例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3.47±6.59)d。结论NPWT联合bFGF技术对缩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烧伤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减少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的效果。方法对45例Ⅱ度烧伤创面分两组,应用冷宁康和磺胺嘧啶银锌治疗,观察两组创面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冷宁康组0~Ⅰ级疼痛占95.5%(43/45),对照组中0~Ⅰ级疼痛占17.3%(8/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2.48d,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61d(P〈0.05)。结论冷宁康不但能促进创面愈合,而且是一种对烧伤创面具有良好止痛作用的外用烧伤敷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环素眼膏在烧伤残余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烧伤残余创面的患者根据创面应用药物不同分为3组,创面应用四环素眼膏治疗的患者归入四环素眼膏组(简称眼膏组)、创面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患者归入rhEGF凝胶组(简称凝胶组)和创面应用传统碘伏油纱换药治疗的患者归入碘伏油纱组(简称油纱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治疗费用、1年后随访效果和创面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1)眼膏组和凝胶组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时间均短于油纱组,平均提前3~5d(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眼膏组平均疼痛度评分为(2.56±0.14)分,与凝胶组疼痛度评分(2.61±0.0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伏油纱组疼痛度评分为(4.23±0.26)分,与眼膏组和凝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愈每1%残余创面所需敷料和药物费用眼膏组费用最低:(121.35±1.16)元,油纱组次之:(269.17±3.6)元,凝胶组较为昂贵:(449±17.2)元。(4)1年后对部分患者随访,根据相应评价指标进行评分,预后眼膏组(5.23±0.26)分和凝胶组(6.13±0.32)分明显优于油纱组(3.98±0.46)分,P0.01,眼膏组与凝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72h可见凝胶组细菌阳性率最高(42.31%),油纱组72h细菌培养阳性率(16.13%)明显低于凝胶组,眼膏组细菌培养阳性率(3.70%)又明显低于油纱组。结论四环素眼膏治疗烧伤残余创面对比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碘伏油纱,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度,同时降低治疗费用,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创伤治疗技术(NPWT)在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中的适应证、持续负压运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139例,分2组。负压创伤治疗组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4.3岁。常规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94岁,平均年龄63.6岁。溃疡形成时间最短2周,最长2.5年,糖尿病病程1个月~40年。负压创伤治疗组采用智能负压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治疗时间最长120 d,最短15 d。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时间最长97 d,最短14 d。2组均辅以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负压治疗组溃疡愈合31例,显效55例,有效13例,无效5例。常规治疗组溃疡愈合1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个月溃疡无复发,3个月负压治疗组68例随访中4例下肢出现新溃疡。常规治疗组10例随访中1例下肢出现新溃疡。治疗安全性:负压泵运行过程中噪声小,连续运行最长120 d(更换辅料时停机)无故障,无出现并发症。结论智能负压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部皮肤难愈性溃疡治疗中显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SWCT)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换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将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换药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的应用。其中治疗组彻底清创后使用无菌生物半透膜覆盖创面,使用间歇负压泵调节负压(80~100mmHg),治疗时间(治疗5min,间歇2~3min)、持续时间依创面情况而定,3~7d换药一次。对照组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根据渗出量每天换药1~2次。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操作难易程度、患者耐受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周(平均1.5周),对照组2~12周;慢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4周(平均3周),对照组2~32周。平均换药治疗费用:治疗组约1200元左右,对照组约2000元左右。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贴膜过敏现象。结论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用药、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疗费、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在起效时间、疗效及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方法运用MECT合并药物治疗的3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的起效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比较并做回顾性分析。疗效评定依据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分。结果 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前BPRS和BRM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t=1.345,P0.05和t=1.087,P0.05);治疗后1、2、3周、出院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同时点BPRS、BR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31.6天,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住院50.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6.0652,P0.01);合并药物治疗组平均治疗费4169.90元,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治疗费5556.0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4.790,P0.01)。结论 MECT合并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疗效好,起效快,减少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2-18岁之间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46例,分为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1)及应用脑波联合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2),选择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奥氮平治疗8周前后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BPRS)评分,各组分别予P300检测,分别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P〈0.01);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P〈0.05);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BPRS评分高于实验组2(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脑波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辅助改善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左卡尼汀治疗组(n=24),组内再分为假手术组及再灌注1、6、12h组。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的BUN、Scr再灌注6h后开始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的BUN和再灌注6、12h的Scr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5和P〈0.01),但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后SOD活力显著高于(P〈0.01),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且病理损伤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SOD活性,降低肾脏过氧化程度从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