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的手术方法来杜绝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对820例食管癌的患者均采用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吻合采用统一规范的吻合方法,即吻合口位于高位胸顶;吻合口全部机械吻合,再用无损伤线间断加强缝合一周;两侧胃壁悬吊于胸膜减张;吻合口前侧胸膜覆盖再次减张.结果 全组病例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的方法,在食管癌手术中对吻合口有多重保护作用,可杜绝吻合口瘘的发生,且简单实用,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纵隔胸膜减张覆盖及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接收的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予以行常规食管癌切除联合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与观察组(n=34,采取纵隔胸膜减张覆盖及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对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导管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显著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中采取纵隔胸膜减张覆盖及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创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对食管癌行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优点。方法 对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机械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咏弓上吻合或胸顶吻合,并以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同期行常规手工吻合及胃壁包埋吻合口作为对照组。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0.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0.2%;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3%,死亡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2.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1.9%。结论 食管胃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计食管癌行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优点.方法对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机械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或胸顶吻合,并以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同期行常规手工吻合及胃壁包埋吻合口作为对照组.结果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0.6%,死亡1例,吻合口狭窄发生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0.2%;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3%,死亡5例,吻合口狭窄发生2.7%,无死亡,手术死亡率1.9%.结论食管胃机械吻合及应用带蒂胸膜片包埋吻合口的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死亡率低,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CDH吻合器在胸膜顶食管胃重建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院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对63例食管胸上,中段癌患者经左胸切除食管癌,用CHD125mm管型吻合器行胸膜顶或超胸膜顶食管胃重建术。手术无机械故障,术后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出血,无吻合狭窄,手术死亡率为0,认为大部分的常规颈部食管胃建术,可用CDH吻合器行胸膜顶或超胸膜顶食管胃重建术,达到全胸段及部分颈段食管胃重建术,达到全胸段及部分颈段食管切除,清扫范围基本与传统三切口相同,减少手术切口,以使手术操作简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尤适合年考患者使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两种不同重建方法的优劣。方法: 通过对230 例食管中段癌切除后,在胸顶部以上( 超胸顶组) 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160 例、颈部手工吻合( 颈部组)70 例重建消化道的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食管切除长度、吻合口瘘、食管上切缘癌残留及总体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而在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损伤、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超胸顶组明显优于颈部组( P< 0 .05) 。结论: 超胸顶食管胃吻合器吻合可作为食管中段癌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预置食管床引流管治疗胃食管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预防胃食道胸内吻合口瘘的新方法及食管床引流在吻合口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7年8月~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患者846例,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31例,其中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415例。食道、贲门癌切除后胃代食管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胸顶或颈部吻合。吻合完成后将胸胃向上悬吊3~4cm,在吻合口下方1~1.5cm放置乳胶引流管沿食道床向下从前胸壁引出,严密关闭左侧纵膈胸膜。结果846例患者中,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8例(18/431),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15/415),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置食道床引流管而发生吻合口瘘的18例患者。未预置食管床引流管发生吻合口瘘的15例患者。其中2例行二次开胸放置食管床引流管而治愈。两组最高体温及白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置食管床引流管不能对吻合口瘘的发生起预防作用,但重要的是可以明显减轻吻合口瘘引发的胸腔感染所致的高热、呼吸困难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和评估食管癌切除管状胃食管颈部手工全层吻合、手工分层吻合及器械圆形吻合3种不同吻合方式对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我科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的3种不同颈部吻合方式食管癌切除62例,其中手工全层吻合组22例,手工分层吻合组19例,器械圆形吻合组21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前3 d胃液引流、吻合口瘘发生率、瘘口愈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情况等。结果3组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颈部吻合时间器械圆形吻合组〔(11.9±1.9) min〕<手工分层吻合组〔(23.3±3.0) min〕<手工全层吻合组〔(38.9±4.2) min〕(P<0.05),但总手术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瘘口平均愈合时间手工分层吻合组(7 d)短于手工全层吻合组(20.8 d)及器械圆形吻合组(19 d)(P<0.05);术后前3 d胃液引流器械圆形吻合组〔(325.4±118.4) g〕较手工分层吻合组〔(515.9±256.5)g〕少(P<0.05)。结论3种吻合方式术后常见并发症和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器械圆形吻合及手工分层吻合均可有效缩短颈部操作时间,后者瘘口愈合时间更短,前者因胃液引流更少或可减低吻合口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不同残胃长度对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收治的213例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胃器械吻合后,根据胃壁残端闭合后所剩的残胃长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长度为0.5~1 cm,B组长度为1~2 cm,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切口总引流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发生瘘后的愈合天数。结果:A组患者总引流量平均为(14.8±8.0)mL,明显少于B组的总引流量(21.3±8.5)mL(P<0.05);术后经造影证实A组发生吻合口瘘13例(11.4%),B组发生32例(32.3%),A组发生吻合口瘘比例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患者发生瘘后愈合时间为(6.6±2.2)d,少于B组的(7.4±2.4)d(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器械吻合后残胃长度在0.5~1.0 cm时可减少总引流量、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瘘后愈合时间和吻合口狭窄的效果优于器械吻合后残胃长度在1~2 cm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机械吻合用于食管胃胸内超胸顶吻合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管状吻合器对98例食管癌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结果:所有病例吻合均一次完成,无手术死亡,亦无吻合口漏及喉返神经胸导管损伤,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04%(2/98),切除端癌残留率1.02%(1/98),结论:胸内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可扩大食管癌切除范围,近似颈部吻合,吻合简便,省时,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与食管床不同上提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颈部吻合术中不同上提路径将85例确诊食管癌患者分为食管床组42例和胸骨后组43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胸骨后组胃管留置时间、胃液引流总量、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食管床组,P〈0.01或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上提路径治疗食管癌效果确切,能够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胃液引流总量,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杨宇扬 《吉林医学》2014,(19):74-75
目的:比较食管癌(EC)术中器械吻合(FLVA)和手工分层吻合(LHS)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30例EC患者分为LHS组(118例)和FLVA组(112例),术中分别接受LHS和FLVA。结果:LHS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FLVA组(χ2=3.960 2,P<0.05),FLVA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LHS组(P<0.05),术后死亡率,FLVA组高于LHS组。LHS组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皆显著低于FLVA组(P<0.01),而两组术后住院费相接近(P>0.05),LHS组手术时间则长于FLVA组(P<0.05)。结论:EC手术中,采用LHS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低于FLVA,且综合费用、手术材料费皆较低,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及手工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004年9月~2008年6月,将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手工吻合组(手工组)和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组(机械组),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等的并发症。结果手工组125例,机械组102例,吻合瘘发生率分别为14.4%(18/125)、2.9%(3/102),狭窄需扩张分别为8.8.%(11/125),3.9%(4/102)。颈部吻合时间分别为(52±12)min和(25±5)min,差别显著(P<0.01)。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采用圆形吻合器端侧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标准化,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2种术式对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优劣。方法将78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机械吻合组42例,手工吻合组36例。对2组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2组在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方面,机械吻合组明显优于手工吻合组(P〈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狭窄及病死率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机械吻合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与手工吻合法相比,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左右胸不同路径手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施行手术的1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作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单纯左胸入路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及留置胸管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食管残端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及2年存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及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残端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与单纯左胸入路手术相比,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的右胸路径手术的疗效更佳,对上纵隔及腹腔的淋巴结清除更彻底,不易复发,2年存活率高,但手术耗时较长,术后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一杰  何谦  林建泉  刘琦  张诚华 《海南医学》2013,24(23):3465-3466
目的探讨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标准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吻合口瘘、出血、Roux-en-Y滞留综合征以及碱性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10~24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出血、Roux-en-Y滞留综合征以及碱性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4/3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4.4%(1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管状胃食管颈部分层吻合法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与食管在颈部分层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09-07~2012-02的184例食管癌病人的根治术中采用管状胃在颈部与食管黏膜对黏膜、肌层对肌层的分层吻合法,其中黏膜层采用4-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肌层采用0号丝线间断缝合重建上消化道.中、下段食管癌病人采用经左胸、左颈两切口改良食管癌根治术,上段食管癌病人采用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1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结果 本组184例病人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胸胃综合征及胸胃漏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结论 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管状胃可以满足颈部吻合时所需胃的长度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斜形吻合预防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86例,采用食管斜形端端吻合;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方法横断面端端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对出现吻合口狭窄12例(7.5%)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1例),试验组对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3.5%),而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狭窄9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斜形吻合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逆行吻合法在毕Ⅱ式胃肠吻合加布朗吻合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远端胃癌根治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加布朗吻合术病例216例,按吻合方式分组,应用双吻合逆行吻合法的126例为观察组,应用吻合器行胃肠吻合,再行手法布朗吻合的9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双吻合器逆行吻合法在毕Ⅱ式胃肠吻合加布朗吻合中较单一使用胃肠吻合器吻合加手法布朗吻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少,管形吻合器可反复使用,廉价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分层吻合手术的恢复情况,统计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总结疗效和手术体会。结果:本组患者22例手术均顺利。术后肺部感染3例,房颤2例,心功能不全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除2例进干硬食物有轻微梗阻感外,其余患者进食均通畅。1例早期进食、下床活动,促成快速恢复;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结论:食管、胃分层吻合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