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囊内(高位)骨折2例,颈部(中位)骨折11例和基部(低位)骨折4例.7例采用耳屏前切口复位内固定, 8例采用颌下切口解剖复位内固定术, 2例因骨折片向内侧移位成角,采用耳屏前、颌下联合切口,使骨折的髁突复位固定.结果 10例术后恢复正常开口度,咬合关系是正中牙合,咀嚼有力,X线片示髁状突外形及位置正常; 7例术后开口度、咀嚼功能稍差,咬合关系基本呈正中牙合, X线片示髁状突外形及位置基本正常.结论 对于错位愈合形成错牙合的陈旧性骨折者,升支有效距离变短的低位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骨折的髁状突移位成角且角度大于45°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7例髁状突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的开牙合畸形和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进行了介绍 ,对手术注意事项、适应症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单位 :4730 13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自 1996年 7月~ 1999年 10月对 7例 11侧陈旧性髁状突骨折错位愈合病例施行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 ,辅助颌间牵引固定矫治开牙合畸形、偏颌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7~ 5 3岁 ,平均 3 1岁 ;单侧髁状突骨折 3例 ,双侧髁状突骨折 4例 ;外伤后时间最短 3个半…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2 5 %左右。近年来我科对不能保守治疗的病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0 5 3 0 0 0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3岁~ 48岁。其中 3~ 10岁 2例 ,10~ 2 0岁 4例 ,2 0~ 30岁 3例 ,30~ 5 0岁 2例。单侧髁突骨折 7例 ,双侧 4例。 11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与体部骨折。外伤类型与原因 :6例 8侧为髁突高位骨折 ,5例 7侧为低位骨折。髁突骨折片与下颌升支成角移位 (>45度 ) ,或髁突脱位至关节凹远处 ,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型钛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耳屏前或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复位后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1例.结果 28例牙合关系恢复良好,29例开口度大于3.0 cm,无下颌偏斜,1例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颞支、颧支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下颌骨髁状突形态良好,无移位及破坏吸收现象.结论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髁状突游离再植重建颞下颌关节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5例17侧髁突颈部骨折患者行髁状突游离再植鈦板复位固定的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和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追踪1~5年颞下颌关节无疼痛、弹响及明显功能障碍,2例面神经颞支有影响,1例轻度错牙合畸形. 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颗突骨折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内同定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小夹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牙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髁突复位良好,无断端移位、骨不愈或缓迟愈合表现,术后(牙合)关系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髁突骨折,手术可达解剖式复位,固位效果可靠,能自体降解固定材料,无骨折不愈和缓迟愈合表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是髁突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mm长2mm直径的钛钉固定断离的髁突。术后复查三维CT了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开口度、颞下颌关节运动、咀嚼功能、咬合情况及面部外形等。结果:完全解剖复位固定的25侧髁突;5侧髁突固定良好,但髁突与下颌升支成角,角度均在15°以内;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m均能进普通饮食,开口度为(35.8±4.2)mm;4例患者术后自觉手术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时有摩擦音,3例患者术后2m仍觉关节区轻度疼痛;瘢痕隐蔽美观。结论:双长螺钉固定下颌骨髁突斜形或矢状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 1995~ 2 0 0 0年间收治髁状突骨折 2 4例 (32侧 )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2 4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2例 ,男女之比为11∶1,年龄范围 18~ 5 2岁 ,平均年龄 36 .5岁 ,单侧 18例 ,双侧 6例。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 3类 ,高位 (囊内 )骨折 8例 ,中位骨折 (髁颈 ) 16例 ,低位 (基部 )骨折 6例。1.2 髁状突骨折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疼 ,牙合关系紊乱和下颌运动障碍外 ,主要依靠X线诊断分析 ,放射学包括曲面体层和下颌后前位片 (Town投照法 ) ,另外 ,髁状突进行矢状与冠状的CT检…  相似文献   

9.
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科近十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中接受了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经 2年~ 8年随访 ,有完整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的 19例患者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1992年至 1998年底共对 42例髁状突脱位骨折作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收集其中 19例经两年以上随访、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患者 ,男性 15例 ,女性 4例。随访时间 2年~ 8年 ,平均 4年。平均年龄 31岁 ( 15岁~ 48岁 ) ,2例伤后 1周至 2周内手术 ,8例在伤后 48小时内手术 ,其它在伤后 3天至 6天手术。合并颏部或下颌体骨折11例 ( 5 7.89% )。2 .放射学分析 :升支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型接肌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耳前或颌下切口复位髁状突后用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低位髁状突骨折12例。结果 He关系良好,开口度大于30cm12 例,无下颌偏斜畸形现象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1例。X线摄片显示下颌骨髁状突形态良好,无移位及破坏吸收现象。3例要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颞支颧支功能部分障碍。结论 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的良好方法,固定稳定可靠,可免除颌间牵引或缩短颌间牵引的时间,有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下颌髁状突骨折移位的分类——附5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放射学分析进行下颌髁状突骨折的分类 ,并确定髁状突骨折移位与治疗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诊治 5 6例 72侧髁状突骨折 ,患者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平均 9天后进行检查。常规 X线检查包括曲面体层和后前位片。另外 ,2 0例 2 8侧髁状突骨折患者还进行了矢状及冠状位的 CT检查。根据 X光片发现 ,将髁状突骨折移位进行分类。只有髁状突完全脱出于关节窝外的骨折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 X线片结果 ,72侧髁状突骨折中 ,6例 ( 11% )无移位 ,10例 ( 18% )斜形骨折 ,6例 ( 11% )移位 ,6例 ( 11% )前脱位 ,3例 ( 5 % )后脱位 ,8例( 14 % )外侧脱位 ,14例 ( 2 5 % )内侧脱位 ,3例 ( 5 % )水平脱位 ( P<0 .0 0 1)。 16例行颌间结扎。大多数患者 ( 71% )有开放复位的指征。 40例 ( 71% )患者进行了术后平均 2年的随访。在进行闭合性复位治疗的患者中 ,并发症如错、下颌不对称、咀嚼功能减退 ,关节与咀嚼肌区的疼痛明显多于手术治疗的病人。结论 骨折髁状突的脱位术前可用曲面体层与后前位 X光片进行诊断 ,而且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型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对面部外形满意。19例恢复正常咬合关系,2例轻微错(牙合),张口度均达到3cm以上。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下颌骨骨折对位良好。结论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腔内固定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完全避免了颌面部皮肤切口,尤其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髁突颈部骨折时进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髁突颈部骨折出现髁头脱位突破关节囊、髁突和髁突颈下骨折移位成角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 mm的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绕耳轮脚向上后耳颅沟切口,行翼外肌-髁突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方法 治疗。术后1、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牙合关系、咀嚼力、面神经功能,三维CT重建上下颌骨,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月,所有患者面型对称、牙合关系好、开口度均较术前增大;无骨折移位、患侧咀嚼力减弱、8例额纹变浅。3月后,所有病例面型对称、开口度≥3.5 cm、开口型无偏斜、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6月后观察所有项目同术后3月。结论 髁突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口腔医学》2013,(8):570-572
目的介绍下颌升支合并髁状突游离精确复位再植治疗髁状突高位粉碎性骨折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对10例患者16侧髁状突颈部高位粉碎性骨折行下颌升支髁状突游离并准确原位复位钛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检查下颌运动,牙列咬合,张口度并行X线片及CT检查。结果全部伤口一期愈合,随访1~3年患者张口度牙列咬合均恢复至基本正常,无关节疼痛、弹响及明显功能障碍。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损伤较轻、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较少且轻微,适用于有明显移位的髁突高位粉碎性骨折,升支高度明显变短,无法通过腮腺切口或仅通过下颌下后方切口复位的患者,但髁状突的形态改变和适应性功能改建仍需长期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 1997年至 1999年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髁颈骨折11例 ,收到理想效果。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11例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0~ 6 8岁。单侧髁颈骨折 10例 (其中 6例伴有下颌骨其它部位骨折 ) ,双侧髁颈骨折 1例。髁突向内成角 6例 ,向外成角5例。单侧髁颈骨折行克氏针骨间内固定 ,双侧髁颈骨折移位明显一侧采用克氏针内固定 ,不明显一侧采用保守疗法。手术复位均在骨折 1周内进行。  二、手术方法 :在局麻下 ,以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 1.5cm~ 2 .0cm ,长度为 4.0cm~ 6 .0cm ,逐层切开 ,暴露下颌升支外侧面至骨折…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例 77例 ,分别行微型钛夹板内固定 ,钢丝内固定及牙弓夹板固定 +颌间固定治疗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探讨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性 5 4例 ,占 70 % ;女性 2 3例 ,占 30 %。年龄 6~ 6 8岁 ,平均年龄 34.7岁。1.2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跌伤、工伤及斗殴伤。1.3 骨折部位 下颌正中骨折 19例、颏孔区骨折 2 8例、下颌角骨折 15例、髁状突骨折 3例、下颌支部骨折 2例 ,多发性骨折 10例。1.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5 9例 ,其中微型钛夹板…  相似文献   

17.
髁突解剖复位侧向螺钉技术治疗髁突矢状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4例5侧下颌髁突矢状骨折采用耳屏前切口,暂留螺钉作为支点,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联合定位螺钉固定技术坚强内固定骨折,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平均追踪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下颌运动和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髁突形态无异常.结论:暂留螺钉解剖复位、侧向拉力螺钉和定位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髁突矢状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省时、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冶  张栋华  王东苗  袁华 《口腔医学》2008,28(11):571-573
目的评估3种不同形状小型钛板固定髁状突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1块小型钛板治疗22例29侧髁状突颈骨折患者,其中用I形钛板固定10侧,L形钛板固定8侧,X形钛板固定11侧。结果在应用I板或L形板固定的病例中,2侧出现螺钉松动,5侧出现骨折段移位。而在应用X形板固定的病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和骨折段的移位。结论应用1块X形钛板行髁状突颈骨折内固定,不仅具有双板的固定效果,而且有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相对减少,节省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陈旧性髁状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保守治疗失败、6例延误治疗的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采取耳前切口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 2 7例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创口均甲级愈合 ,张口度恢复 ,咬合关系改善 ,钛板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 ,无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结论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的可靠方法 ,对髁状突明显移位或脱位的骨折宜及早实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20.
髁状突骨折时主要表现为下颌枝长度缩短,或关节高度(颞骨关节面与咬合面间的距离)降低,从而引起咬合紊乱——患侧磨牙过早接触,对侧同名牙之间开(牙合)。合并有骨折片移位和关节高度缩短的髁状突颈部和基底部骨折时,除咬合紊乱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