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γ诱生蛋白(IP)-10和IL-12的表达水平及环孢素A(CsA)和环磷酰胺(CY)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分泌IFN-γ和分泌IL-10的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血清及PBMCs培养中IFN-γ、IL-10、IL-12和IP-10水平增高,PBMCs中表达IL-10的CD4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表达IFN-γ的CD4 T细胞的比例亦有所增高;CsA及CY均能抑制SLEPBMCs培养中IL-10水平,并对PHA刺激下的IFN-γ、IP-10和IL-12分泌增高有抑制作用,且CsA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CsA和CY还能抑制PBMCs中表达IFN-γ及表达IL-10的CD4 T细胞的比例增高,且CsA的抑制幅度更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失调。CsA与CY均能干扰SLE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的免疫病理过程,且CsA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ACD小鼠模型,分离纯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并和不同浓度的IP-10共培养,RT-PCR法检测与IP-10共同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 mRNA水平,2-△△CT法分析结果.结果:IP-10高、中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低浓度组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比较,IFN-γmRNA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IP-10 3个浓度组之间及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培养的ACD小鼠淋巴细胞IL-4 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10可诱导IFN-γ生成增多,促使T细胞向Th1细胞趋化,使Th1/Th2分化失衡,促进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有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判定环孢素A(CsA)效用,进一步验证CsA服用后2h浓度(C2)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对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第7天PBL的IL-2和IFN-γmRNA表达进行检测,判定CsA的免疫抑制效用,对比CsA空腹浓度(C0)和C2与细胞因子抑制关系。结果:C2对应IL-2和IFN-γmRNA/β-actin mRNA相对模板数分别为0.038±0.006和0.018±0.004,C2对IL-2和IFN-γmRNA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42±3.95)%和(69.52±6.97)%;C2与IL-2和IFN-γmRNA表达的抑制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0.01);C0与IL-2和IFN-γmRNA表达的抑制率无良好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PBL的IL-2和IFN-γmRNA的表达,是判定CsA效用和研究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C2仍为判定CsA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人喉鳞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IFN-γ以不同浓度(1、10、100、1 000、10 000 U/mL)作用于人喉癌Hep-2细胞不同时间(0、12、24、36、48、60、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确定IFN-γ作用的最适浓度.实时PCR法测定1 000 U/mL IFN-γ作用不同时间(0、2、6、12、24、36、48、60、72 h),Hep-2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在相同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条件下,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浆中VEGF-C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100、1 000、10 000 U/mL的IFN-γ作用于Hep-2细胞48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1 000 U/mL IFN-γ作用于Hep-2细胞36 h后,VEGF-C mRNA表达下调(P<0.05),作用48 h后差异更为显著(P<0.01);1 000 U/mL IFN-γ作用于Hep-2细胞24 h后,bFGF mRNA表达上调(P<0.05),作用48 h后差异更为明显(P<0.01).1 000 U/mL IFN-γ作用Hep-2细胞48 h后,其胞浆中棕色颗粒(VEGF-C和bFGF蛋白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IFN-γ下调Hep-2细胞VEGF-C mRNA表达,上调其bFGF mRNA表达;而对Hep-2细胞VEGF-C和bFGF蛋白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环孢霉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和pol α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sA(0.05~10μmol/L)作用48和72h后NIT-1胰岛β细胞增殖的情况。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10μmol/L 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48h后pol αl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且与时间、剂量正相关。另外,CsA还下调了pol αl mRNA的表达。结论 CsA可抑制NIT-1胰岛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ol αl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对SHIV感染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 从SHIV/恒河猴模型外周血中分选出CD8+T细胞,加入IL-21诱导培养,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IFN-γ的CD8+T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结果 10 ng/mL,IL-21明显促进CD8+T细胞分泌IFN-γ(P<0.05),IFN-γ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4h为刺激CD8+T细胞胞内IFN-γ合成的最佳时间.结论IL-21对CD8+T细胞分泌IFN-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转换的影响。方法 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制备滋养细胞抗原;用该抗原刺激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为两组:实验组加入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导4(CTLA4Ig,10μg/mL组和1μg/mL组),对照组加IgG(10μg/mL组和1μg/mL组),培养72h,分别取24h和72h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索4(IL-4)的水平。结果 与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组相比,CTLA4Ig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产生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LA4Ig1μg/mL组相比,CTLA4Ig10μg/mL组产生的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LA4Ig能通过阻断CD80/CD86共刺激信号,使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向Th2型细胞因子偏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脂肪细胞分化及瘦素(Lp)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MSC。在诱导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TRA进行成脂肪分化诱导,光学显微镜下油红O染色观察BMSC分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性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及相应蛋白表达;RT—PCR和ELISA法检测分化过程中细胞Lp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ATRA(0.1~1.0umol/L)作用后,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PPARγ、FABP4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现一致性下降;诱导后细胞Lp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显著减少。结论0.1~1.0umol/LATRA可抑制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及其Lp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和FAB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IL-10、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临床症状和脊髓组织IL-10、IFN—γ的影响。方法:C57BL/6黑色小鼠随机分为EAE组、Tri治疗组及佐剂组,采用MOG35~55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Tri治疗,观察和评定小鼠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中IL-10、IFN-γ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EAE组与Tri治疗组发病时间、发病率等均有显著差异;与佐剂组比较,EAE组IFN-γ表达明显增高(P〈0.01),IL-10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比较,%治疗组IFN-γ表达降低(P〈0.01),IL-1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临床症状,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Th1及其分泌的IFN-γ,促进Th2及IL-10的分泌。调整Th1/Th2以治疗EA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活性氧(ROS)生成及其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0umol/LAngII)和缬沙坦干预组(10^-6mol/LAngII+不同浓度缬沙坦)。Real—time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ROS含量;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缬沙坦干预组TNF-α、IP-10、IL-6、MIP-2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细胞ROS含量,其中以10^-5mol/L缬沙坦效果最明显(P〈0.05);不同浓度缬沙坦均能降低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或P〈0.01),其抑制作用随缬沙坦浓度的上升而更加明显。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ROS生成及细胞增殖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活性物质卡介苗基因组DNA(BCG-DNA)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IFN-γ和IL-4产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哮喘患者PBMC,分别加入BCG-DNA、地塞米松刺激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含量,RT-PCR检测PBMC IFN-γ mRNA及IL-4 mRNA的表达量,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地塞米松在体外对哮喘患者PBMC产生的IFN-γ mRNA和蛋白、IL-4 mRNA和蛋白均有抑制作用;BCG-DNA抑制哮喘患者PBMC IL-4 mRNA和蛋白的分泌,而促进IFN-γ mRNA和蛋白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在体外对PBMC无毒性.结论:BCG-DNA不仅具有和地塞米松相同的下调IL-4表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地塞米松所没有的诱导IFN-γ表达的作用,利于纠正哮喘患者体内存在的Th1/Th2比例失衡状态,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曰益明确,细胞介导及自身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成为重要致病机制。新近的研究表明,VMC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及其构成的内环境对心脏有多方面损伤作用。现认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故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从而减轻心肌病变严重性。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干预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IFN-γ、IL-10表达水平,探索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VMC及IFN-γ与IL-10的影响。方法取60只雄性4周龄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10-7TCID50)0.06 mL建立VMC模型。随机等分为A组(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2mL灌胃)、B组(普伐他汀40 mg·kg-1·d-1灌胃)和C组(普伐他汀80 mg·kg-1·d-1灌胃)。给药14 d后处死所有存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10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IFN-γ、IL-10表达水平。结果A组心肌病变严重,,B组(0.60±0.06)和C组(0.33±0.07)的IFN-γmRNA表达显著低于A组(P<0.01),C组显著低于B组(P<0.05);而B组(1.81±0.03)和C组(2.14±0.03)的IL-10mRNA表达显著高于A组(P<0.05),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IL-10水平改变与其核酸水平的改变基本一致。A组的血清IFN-γ[(61.10±8.62)pg/mL]显著高于B组[(49.60±4.56)pg/mL]和C组[(37.13±7.63)pg/mL] (P<0.01),后两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IL-10[(11.89±2.84) pg/mL]水平显著低于B组[(20.65±2.71)pg/mL]和C组[(34.93±8.19)pg/mL,P值分别<0.05、0.01],后两组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VMC有一定的疗效。普伐他汀能维持细胞因子(IFN-γ、IL-10)基因的平衡表达,说明它可通过调节Th1/Th2的平衡发挥抗VMC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血清中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和Th1/Th2极性偏移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RA患者和25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sICAM-1、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浓度,以IFN-γ/IL-10比值直接反映Th1/Th2极性偏移状态,并作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分析sICAM-1与Th1/Th2极性偏移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1)RA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IFN-γ浓度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低于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CAM-1、IFN-γ及IL-10的浓度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3)RA活动期组sICAM-1浓度水平与IFN-γ、IL-10浓度水平及INF-γ/IL-10比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l=0.815,r2=0.739,r3=0.681);(4)RA活动期组血清中sICAM-1浓度水平与DAS28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3,P〈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存在着高水平的sICAM-1,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失衡,并发现其分泌模式是朝着r11|11细胞偏移,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处于相对优势,由此证实RA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异常升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共同参与了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GZ)对炎性因子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NIT-1细胞的Ppar-γ受体蛋白表达;联合IL-1β及IFN-γ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株NIT-1,建立胰岛细胞炎症模型,观察(IL-1β+IFN-γ)与PGZ预孵育NIT-1细胞的凋亡;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比色法检测凋亡细胞caspase-3比活性。结果:NIT-1细胞表达Ppat-γ蛋白;(IL—1β+IFN-γ)组作用24h对NIT-1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caspase-3比活性分别为49.8%、28.0%、3.5,对照组3项指标分别为0%、4.3%、1,两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差异(P〈0.01);PGZ组3项指标分别为2.7%、7.1%、1.3,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GZ+IL-1β+IFN-γ)组的3项指标分别为18.6%、14.8%、1.5,与(IL-1β+IFN-γ)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结论:NIT-1细胞表达Ppar-γ受体蛋白;联合IL—1β及IFN-γ明显诱导NIT-1细胞凋亡,PGZ显著抑制IL-1β及IFN-γ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灶皮下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 RT-PCR)检测20例OLP患者病灶皮下结缔组织和15例健康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的IFN-γ、IL-10 mRNA水平。结果 OLP组病灶皮下结缔组织IFN-γ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P<0.05),IL-10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P<0.05)。结论 IFN-γ与IL-10两者协同参与OLP的病理过程,在OLP病损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拮抗前列腺索E2(PGE2)对小鼠睥细胞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作为实验模型,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N-γ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PGE2连续作用4h后,脾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PGE2浓度在10μmol/L以上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固定PGE2浓度为20μmol/L,合用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当灵芝多糖为100mg/L以上时可部分对抗PGE2的抑制作用。培养8h后,PGE2明显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灵芝多糖为100mg/L以上时可部分对抗。结论 灵芝多糖可部分拮抗PGE2对小鼠脾细胞IFN-γ和TNF-α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gamma干扰素(IFN-γ)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gp120蛋白免疫小鼠后效果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gp120N端片段基因的原核质粒pet44b-gp120,及共表达HIV-1gp120N端片段基因与IFN-γ基因的原核质粒pet44b-gp120/IFN-γ,在E.coli BL21(DE3)细胞中进行低温诱导蛋白表达,然后经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实验设皮下注射gp120/IFN-γ组、gp120组和PBS三组,以检测HIV-1gp120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CTL杀伤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上述两种蛋白在DE3细胞中得到表达。免疫学实验表明,针对HIV-1gp120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特异性CTL杀伤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在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p120/IFN-γ组高于gp120组,gp120组高于PBS组(P〈0.05)。反映体液免疫反应的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在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协同应用IFN-γ基因可明显加强HIV-1gp120基因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王瑶  吕海燕  郭佳  俞伟  马林  汪涛  黄建华 《医学争鸣》2009,(20):2122-2124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与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0表达分泌的关系.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的Renca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L-10和IFN-γ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IL-2,IL-10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速度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减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及肿瘤组织IL-2,IFN-γ的表达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较肿瘤对照组降低.结论:经放射治疗后,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和肿瘤组织IL-2,IFN-γ表达分泌增强,IL-10细胞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应用T细胞特异性慢病毒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IL-10)或siRNA片段抑制IL-10后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磁珠分选试剂分离小鼠初始CD4+T细胞,通过IL-10过表达特异性慢病毒侵染CD4+T细胞,应用qRT-PCR检测IFN-γ、IL-4、IL-17A、Foxp3的mRNA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FN-γ、IL-4、IL-17A、Foxp3在CD4+T细胞中的分泌比率。应用siRNA干扰片段抑制IL-10,应用qRT-PCR检测IFN-γ、IL-4、IL-17A、Foxp3的mRNA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FN-γ、IL-4、IL-17A、Foxp3在CD4+T细胞中的分泌比率。结果 过表达IL-10后,IFN-γ、IL-4、IL-17A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Foxp3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IFN-γ、IL-4、IL-17A分泌量均明显降低(P<0.05),Foxp3分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