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评价消化科HBsAg阴性住院患者是否携带HBV方法使用PCR技术检测了119例HBsAg阴性的消化科住院患者的HBVDNA,并与103例HBsAg阴性传染料住院肝炎患者相比较.结果89.3%的传染科住院患者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统称HBVM)阳性,59.2%HBVDNA阳性;52.1%的消化科住院患者HBVM阳性,30.3%HBVDNA阳性.传染料患者两指标都显著高于消化科住院患者(P均<0.005)HBVM均阴性模式中传染科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显著地大于消化科患者(x~2=28.92,P<0.005),两组患者之间HBVDNA阳性率的差异仅存在于HBVM均阴性的HBV感染模式中.结论消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N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两组HBVM阳性患者实际上来自于同一群体.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收集199607/199807因各种内科疾病在我院干疗科住院的患者共728例,其中男619例,女109例,年龄均≥60岁(60岁~89岁),平均年龄(x±s)709岁±63岁.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  相似文献   

3.
特高高原藏族农牧民HBsAg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生活在特高高原(海拔4 500米以上)极限环境的藏族农牧民的HBsAg携带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5年岗巴县接受免费体检的藏族农牧民体检手册和县医院检验科患者登记册,调取HBV血清标志物(HBV-M)或单项HBsAg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岗巴县5个乡镇的自愿接受体检的904名藏族农牧民中,HBsAg阳性率为20.0%(95%CI:17.4%~22.6%),5个乡镇HBsAg阳性率从14.1%到30.0%。县医院299例门诊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24.7%(95%CI:22.3%~32.5%),而299例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为26.4%(95%CI:21.4%~31.4%)。在县医院进行过HBV-M检测的181例患者中,58.6%(95%CI:51.4%~65.8%)显示为HBV-M全阴性。结论岗巴藏族农牧民HBsAg携带率高,且乙型肝炎疫苗保护率低下,提示对特高高原农牧民这一特殊人群的HBV感染状况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新生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的人群分布陈斌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角妇幼保健院518000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epidemiology;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analysis;hepati...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与乙型肝炎拜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捕捉法ELISA方法和动力学法测定ALT.分别对HBsAg无症状携带者31例,急性乙型肝炎60例.慢性乙型肝炎78例,重型乙型肝炎1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49例并行检测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清AL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HBsAg无症状携带者.236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血清标本中,ALT异常者132例,IgM类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66例,阳性率50.0%.ALT正常者104例中阳性24例,阳性率32.7%.两者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按临床类型分析,HBsAg无症状携带者31例ALT正常中仅1例(3.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ALT正常12例中4例(33.30)阳性,ALT异常48例中18例(37.5%)阳性,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ALT正常32例中14例(43.8%)阳性,ALT异常46例中23例(50.0%)阳性,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乙型肝炎ALT正常6例中1例(16.7%)阳性,ALT异常12例中9例(75%)阳性,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变ALT正常23例中14例(60.9%)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慢性HBV感染诊断的经典标志物,随着HBsAg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对其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发现HBsAg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自然史、疾病转归以及疗效预测等的关系非常密切,近期报道显示HBsAg过表达对疾病的进程有促进作用,如促进肝癌的进展[1].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也影响着疾病的进展,但HBsAg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被阐明,从而影响人们对HBV感染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8.
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部分抗-HBs阳性者仍有活动性肝病存在,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CVRNA.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417岁(21岁~63岁),其中慢性肝炎18例,肝硬变14例.9例慢性肝炎和5例肝硬变经肝活检证实,其余为临床诊断.结果血清中HBVDNA和HCVRNA的检出率分别为625%(20/32)和281%(9/32);HBVDNA和(或)HCVRNA总检出率为813%(26/32).结论血清抗HBs阳性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多数与HBV和(或)HC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冯宏  冯凯 《山东医药》1993,33(7):45-46
HBsAg携带者意味着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提示肝细胞内有HBsAg和HBcAg存在,但无任何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检测正常者,称为ASC(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按感染过程,可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纳入本研究,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随访12个月,并应用型特异性引物nPCR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血清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或12个月者与HBsAg转阴者相比,前者入院时的ALT峰值低于后者(718±696 vs 1282±913 U/L,622±514 vs1203±924 U/L,P0.05),而入院时HBV DNA高于后者[(6.8±1.4)vs(5.2±1.5)log10拷贝/ml,(7.3±1.6)vs(5.4±1.5)log10拷贝/ml,P0.05];感染A基因型者6、12个月时HBsAg转阴率低于B、D型(75.0%vs 89.5%、100%,83.3%vs 97.4%、100%,P0.05)。结论 AHB患者血清HBsAg转阴率与ALT峰值、HBV DNA、基因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岗巴县近5年HBsAg阳性率的变化.方法 分析2020年和2015年两段时间藏族农牧民体检人群和县医院就诊患者的HBsAg阳性率.结果 2020年全部体检人群的HBsAg阳性率低于2015年(15.7% 比20.0%,P=0.007),年龄<20岁人群组的HBsAg阳性率也低于2015年的HBsAg阳性率(1...  相似文献   

12.
HBV感染者肝细胞凋亡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双染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一组乙肝患者肝细胞凋亡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达状况同时进行了检测。结果受检的8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凋亡细胞,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以及肝窦内之凋亡小体中;阳性细胞在肝细胞索多散在分布,在肝细胞坏死灶中亦可检出凋亡细胞;凋亡多发生于病毒抗原弱表达细胞,而大多数抗原阳性细胞未检测到凋亡信号,此外,少数凋亡细胞HBsAg呈阴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但凋亡只在少数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PCR直接法检测HBsAg阴性肝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HBsAg阴性肝病患者和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方法采用DNAPCR直接法测定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单项ALT增高者共231例HBsAg阴性患者中HBVDNA,240例HBV标志阴性的自然人群对照。结果检出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7%(78/231)和11.5%(28/240),P<0.01。单项ALT增高组最高,达66.7%(10/15),其他依次为慢肝组(CH)41.9%(13/31)、肝硬变组(LC)30.7%(52/169)和急肝组18.7%(3/10)。单项ALT增高组与LC、急肝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和自然人群中均有HBV携带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特点。方法 对97例HBs Ag阳性的PHC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 97例患者中,HBV基因B型患者38例(39.1%),HBV基因C型患者54例(55.7%);92例HBV基因B和C型患者中,HBe Ag阳性患者33例(35.9%)。结论 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V基因型主要为HBV基因C型,且血清HBe Ag多为阴性,多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250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原发性肝癌250例刘淑珍辽宁省朝阳市传染病院三病区122000主题词肝肿瘤/病毒学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分析肝炎E抗原,乙型/分析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virologyhepatitisBvirush...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临床将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随着肝穿活检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肝活检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模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HBsAg和HBcAg在肝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PCR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HBV感染205例,患者血清HBVDNA,并与正常人20例作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205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3%,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764%,719%和700%,显著高于急性乙肝患者217%的阳性率(P<001);HBeAg(+)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36%,显著高于HBeAg(-)抗HBe(+)/(-)和HBsAg(-)患者的阳性率(456%,250%和125%,P<001);血清HBVDNA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血清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持续存在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而与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HBV基因疫苗联合抗原蛋白免疫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HBV)基因疫苗,观察其与HBV表面抗原蛋白(HBsAg)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作为HBV基因疫苗,联合应用纯HBsAg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单用基因疫苗pCR31S或纯蛋白HBsAg免疫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抗HBs,另取免疫小鼠脾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各组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2,4wk时联合免疫组抗HBs效价低于纯蛋白免疫组,高于基因疫苗免疫组;6wk后基因疫苗免疫组抗HBs效价升至最高,联合免疫组次之.3HTdR掺入法测定显示,各组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乙肝病毒基因疫苗与表面抗原蛋白联合免疫无优势.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患者50例血硒水平分析王红缪以懋四川省自贡市防疫站免疫研究室643000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bloodSelenium/blood主题词肝炎,乙型/血液硒/血液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21对象和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