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HIV-1抗体阳性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WB带型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探索条带特征,评估MSM人群确证时的疾病进展与免疫状况,为特定人群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HIV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抗体确证实验,对确证为HIV-1阳性的219例MSM感染者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全带和次全带占比50.2%.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外膜蛋白(env),反转录酶蛋白(pol)次之,核心蛋白(gag)除p24外检出率均较低.其中gp160、gp120、p24条带检出率为100%.p17带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递减,p17和gp41条带在未婚人群检出率均高于离异人群(P值均<0.05).CD4细胞<200/μl时,p55、p51、p17条带缺失率均较高.结论 MSM人群疾病进程较快,免疫功能受损较重,WB条带中gp160、gp120和p24条带有重要判断意义,应对此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和检测力度,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给HIV抗体检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645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检测样品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结果不确定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645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550例,阳性率为85.3%;阴性56例,阴性率为8.7%;不确定结果 39例,占筛查阳性的6%。反应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最高,分别为100%、99.5%;p17和p55出现率较低,为63.5%和40.5%。不确定者中,p24出现单一带型最多占56.4%,7例转为确定者带型分别为gp160/p24、gp160/p24/p66、gp160/p66。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带型,各带型出现的几率有所差别,HIV抗体不确定者,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谨慎处理,加强随访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探析广东省某HIV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试验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468例,符合率为93.6%;阴性11例,占2.2%;不确定结果 21例,占4.2%。468例HIV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160出现率为97.86%(458/468);gp120的出现率为98.72%(462/468);p17出现率为80.34%(376/468);p55出现率为56.41%(264/468)。2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中,共发现9种带型,其中以p24出现率最高,为71.43%(15/21);全部患者均随访成功,转阳样品8例,占38.10%(8/21);带型主要为p24、p66、gp160组合模式;转阴样品2例,占9.52%(2/21);带型无进展样品11例,占52.38%(11/21)。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经WB确证,阳性结果负荷率较高,但阳性者反应条带各带型的出现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提高对确证结果判读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随访结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分析2021—2022年盐城市HIV抗体不确定样本52份,及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筛查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快速检测实验(RT)]结果以及补充实验(WB试验带型和带型特点以及HIV-1核酸定量试验结合)结果。结果免疫印迹试验确证检测848份,其中HIV抗体不确定者52份,占6.1%。女性不确定率(13.7%)高于男性(4.6%),来源于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22.3%)、孕产期检测(11.1%)、无偿献血人员检测(10.0%)的HIV抗体不确定者高于其他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26.24,P值均<0.05)。随访到的46例HIV抗体不确定者,其RT和ELISA试验双阳性的样本阳转率高达96.3%,ELISA实验中S/CO值>6组阳转率78.6%、1~6组阳转率75.0%,高于<1组的阳转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HIV抗体不确定者共出现10种带型,出现带型最多的是单一的gp160条带,但阳转率仅为42.1%,而gp160的6种组合带型阳转率均为100%,其中以gp160、P24双带型为主。HIV-1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随访后判断一致。结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快速检测实验相结合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做一个预判,补充实验HIV-1核酸定量检测能有效的鉴别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但最终结果还应由医生对随访检测情况综合考虑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沂市2018—2021年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HIV抗体筛查及确证试验结果,为制订高效的艾滋病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艾滋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的实验信息数据,分析徐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52份初筛阳性标本确证结果,对不确定结果者进行随访。结果 2018—2021年,新沂市的HIV抗体检测量逐年上升,初筛阳性样本中复核阳性率为68.42%(104/152)。经确证试验HIV-1抗体阳性94份,确证阳性率为90.38%。免疫印迹带型分布中,全条带和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占比最高,均为20.21%。不确定者随访中,gp160+p24条带均转阳。结论 gp160是HIV阳性的确证必要条带,不确定带型中含有gp160条带最多,阳转率也最高,特别是gp160+p24带型,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带型。方法 应用WB试验对2011-2014年常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待确证标本进行确证检测,并对其WB带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44份HIV-1抗体待确证标本中,36份确证为阴性,71份为不确定,10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90.7%。在HIV-1抗体阳性标本WB带型中,gp160阳性率最高,为96.5%;p24和gp120次之,阳性率均在90.0%以上;gp41、p66、p51和p31阳性率较低,均低于90.0%;p17、p55和p39阳性率分别为66.4%、45.7%和41.9%;WB带型阳性率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组的p39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0.861,P<0.05),<20岁组的p17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χ2=7.906,P<0.05)。结论 p39和p17带型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160、gp120、gp41和p24是HIV-1抗体确证阳性的重要条带,且本地区检测的HIV-1抗体阳性者多在AIDS期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产生不确定结果的检出率及人群分布情况,并通过随访复检探讨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13—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证检测为不确定结果的样品来源、蛋白印迹试验带型模式的分布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98份待复测样本经WB试验报告为不确定结果者为151份,占21.63%。对其中100份标本进行随访,随访到50人,随访率50.00%。其中随访结果仍为HIV抗体不确定者28例,占56.00%,随访结果转为HIV抗体确认阴性和HIV抗体确认阳性者都是11例,占22.00%。151份不确定结果中共检测出18种带型,p24、gp160、和gp160p24是最为常见的3种带型,占79.47%。其中带型p24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比例最高,达67.86%;带型gp160的样本随访结果为HIV抗体阴性者比例最高,达40.00%;带型gp160gp120p24、gp160p24p17和gp160gp120p66p51的随访结果均转为HIV抗体阳性。【结论】不同人群的HIV抗体不确定检出率存在差异,不同的WB带型阳转率也不尽相同,应加强特殊人群及特定WB带型样本的随访,以期尽早发现HIV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现的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为MSM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5月,选取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现的35例MSM HIV抗体阳转患者,首次初筛阴性1例和首次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WB) HIV抗体阴性或不确定经2~8周复检阳转的34例,回顾性分析其随访检测时间、WB带型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及首次检测时间。结果 35例MSM中有1例首次初筛阴性和2例首次WB结果为"HIV-1抗体阴性"的阳转患者。35例MSM HIV抗体阳转患者的WB首次与复检时间间隔15~51(33.00±9.52)d。首次WB带型为gp160、p24组合23例(65.71%);首次WB带型为gp160的4例(11.43%),2例(5.71%)带型为p24。复检WB带型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gp160、gp120和p24均出现;gp41占82.86%(29/35),p17占82.86%(29/35),p31占65.71%(23/35)。首次CD4~+T淋巴细胞136~899(429.00±170.95)个/μl。结论不同个体间WB带型出现的时间、免疫状态和疾病进展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已进入异常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探析某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英简 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本组500例 HIV 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 HIV 抗体阳性468例,阳性率约为93.6%;阴性11例,约为2.2%;不确定结果21例,约为4.2%。468例 HIV 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 160出现率约为97.86%(458/468);gp 120 的出现率约为98.72%(462/468);p 17出现率约为80.34%(376/468);p 55出现率约为56.41%(264/468)。结论 确定为 HIV-1 抗体阳性者带型,且各带型的出现率各不相同;HIV 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的分析,了解其免疫状况及疾病进展情况。方法运用免疫印迹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HIV-1阳性者静脉血中的抗体、CD4+T淋巴细胞。结果 162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以全条带和次全带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μL的占49。38%。HIV-1抗体全条带与p55条带出现率在不同免疫状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1抗体阳性者的WB带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帮助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确定疾病分期、监测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淀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主动求询的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海淀区VCT门诊求询的MSM基本信息、HIV抗体、梅毒检测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利用VCT服务的MSM共847例,以25岁的青壮年为主,占51.00%;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80.87%;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71.90%。HIV抗体阳性率为13.7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文化程度低、梅毒阳性是主动求询的MSM人群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淀区VCT门诊就诊的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率高。VCT检测数据为了解MSM人群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应根据感染HIV的MSM人群特点,深入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9~2010年济南市379例艾滋病确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济南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第四代酶联免疫反应(ELISA)及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对2009~2010年济南市辖区内有关医疗单位送检的379例筛查阳性者进行复核检测,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检测。[结果]379例筛查阳性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234例,阳性率为61.74%;确证HIV抗体阴性82例,阴性率为21.64%;HIV抗体不确定63例,占16.61%。确证条带gp160和gp120的出现率为100%,p39和p55出现率较低,为40.60%和43.59%。[结论]在艾滋病确证实验中复检试剂种类的选择以及样本的类型对确证阳性率影响较大,WB带型的阳性判定应根据判定标准,参考实际情况,谨慎判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本实验室以免疫印迹法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内在规律,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识。方法:对本实验室自2006-2009年确证阳性者的WB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WB带型以全带和次全带为主;gp160和gp120带出现率达100%,p24带出现率达99.91%(1154/1155),而p55带(52.90%,611/1155)和p17带(84.68%,978/1155)出现率较低,其余条带出现率均大于95%;抗pol基因编码的p66、p51和p31三种蛋白抗体检出率均非常高(大于95%),且三者一般会被同时检测到。结论:WB带型及各病毒蛋白抗体出现的内在规律与基因编码蛋白的中心法则和蛋白本身特性密切相关,掌握其规律有助于加强实验室质控,提示早期感染、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经以及临床鉴别诊断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6年—2021年威海市HIV-1抗体阳性者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分期特征,了解抗体及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IV-1抗体带型,四色抗体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CD8+T、双阴性T细胞(DNT)及比例。结果 488例HIV-1抗体阳性者WB带型以全带型和次全带型为主要带型,CD4细胞计数、DNT占比在不同条带数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带p55、p17在不同免疫缺陷分级中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AIDS期出现率最低。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院的患者年龄与DNT计数及DNT占比均成负相关,医院患者WB条带数与CD4计数成正相关,医院的患者CD8计数与DNT计数成正相关,与DNT占比成负相关,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患者CD4、CD8计数与DNT计数均成正相关。结论 HIV-1抗体阳性者的WB带型及免疫细胞计数有助于确定不同人群特征的疾病分期,判断机体免疫状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为免疫功能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 HIV感染状况,以便有效地在VCT门诊中开展男男性行为者人群的咨询检测及干预。 方法 对2014年成都市VCT门诊中接受咨询检测服务的MSM人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MSM人群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HIV感染风险。 结果 接受VCT服务的1 459名MSM中30岁以下占67.77%,未婚者占66.88%,大专及以上占51.66%;检出HIV抗体阳性率12.16%。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婚姻状况已婚者,离异或丧偶感染HIV风险更高(OR=9.088),其次为未婚者(OR=2.104);年龄组和婚姻状况存在感染HIV交互作用,30岁及以上且未婚者感染HIV风险更高(OR=2.106);既往接受检测者感染率高于未接受过检测者(OR=1.539);梅毒感染者感染HIV风险高于未感染梅毒者(OR=5.818)。 结论 成都市VCT门诊的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不同特征的MSM的感染风险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检测及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MSM人群HIV抗体阳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为开展针对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实验室2009-2013年确证HIV抗体阳性的MSM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M人群HIV阳性者与总HIV阳性者相比具有年轻化、未婚者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流动性大及职业以干职/学生/个体/自由职业者更多的特点,79.11%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高于总阳性样本,MSM阳性样本WB带型与总阳性样本相比gp160、gp120、p24和p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带型出现的频率低于总阳性样本,二者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人口学特征显著,能主动寻求正规途径进行HIV检测,WB带型较总阳性样本具有早期感染的特征,该人群更早地检测出HIV感染情况,应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乐山地区2007-2012年HIV-1抗体阳性标本蛋白免疫印迹带型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技术进行检测并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和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判断,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163例确证阳性标本中除gag蛋白带型p55和p17阳性率较低外,其余带型阳性率均在94.00%以上;同时全带型组合出现率最高(57.70%);不同性别与蛋白印迹带型比较发现单条带型p55(χ2=7.427,P=0.006)和p17(χ2=6.370,P=0.012)在男女性别中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单条带型gp41(χ2=8.827,P=0.032)、p51(χ2=11.418,P=0.010)、p55(χ2=16.622,P=0.001)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样品来源间的带型p31(χ2=14.662,P=0.023)、p55(χ2=18.594,P=0.005)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乐山市HIV感染处于快速增长期,通过HIV-1抗体WESTERN BLOT带型分布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中的带型分析,可对乐山市今后HIV感染者病原检测、诊断、传播源的追踪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苏州市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中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对2010—2015年首次至苏州市疾控中心VCT门诊的MSM,收集其人口学信息,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0—2015年,共有2 120名MSM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421例,阳性检出率19.9%,各年分别为9.7%、12.6%、21.3%、27.6%、27.2%、29.2%,有逐年增高趋势(χ2趋势=76.148,P<0.01)。梅毒TPPA和RPR阳性138例,阳性率6.5%;HCV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3%。HIV和梅毒阳性51例,合并感染率2.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苏州市VCT门诊MSM人群HIV、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MSM人群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病例确证情况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带型分布特点,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WB进行HIV抗体确证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和感染途径人群确证带型差异。结果2012—2013年,扬州市HIV初筛阳性率0.056%,经WB确证,228例为HIV-1抗体阳性病例,确证阳性率87.35%,主要为男性(89.47%)、已婚(75.44%);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39.91%)和住院及术前检测者(34.21%);主要感染途径为经性接触(97.37%)。HIV-1抗体阳性者、不确定者及阴性者初筛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160阳性率最高(100.00%),p55最低(32.89%)。全带型占24.12%,不同感染途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p51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不确定病例中有9例经随访为阳性,其早期带型均为gp160和p24。结论 HIV初筛假阳性率较高,须经复检、WB确证。不确定病例中,应将早期出现gp160和p24带型的病例作为高度疑似HIV感染者进行重点随访。建议加强HIV的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推进PITC,及早发现感染者,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