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于e-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生251名为研究对象,按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125)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试验组(n=126)采用基于e-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应用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e-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运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联合研讨会教学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校2020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29)。试验组采用SPOC联合研讨会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分别在课前和课后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两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两组的理论测试和综合报告成绩、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300.97±26.45)高于对照组(283.67±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报告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在“有助于提高临床问题分析能力”和“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能力”2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应用SPOC联合研讨会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学习平台+Seminar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从我校2018级3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31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56人,以教师网上授课为主;试验组157人,采用基于移动学习平台+Seminar教学法的混合式网上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学生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在教学后就试验组学生对基于移动学习平台+Seminar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的总评成绩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92.4%的学生希望以后学习中能继续进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Seminar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结论]基于移动学习平台+Seminar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大学2014级18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灾害护理教学中采用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并在课程前后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开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均在85%以上。结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中是可行的,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化案例库在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级护理本科生235名为研究对象,教学实施前后比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教学结束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标准化案例库应用于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中,有利于从认知能力、情感特质方面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革中医院校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五年制2004级护理专业本科生设为对照组,将2005级、2006级、2007级护生设为试验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后比较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07级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各个年级(P<0.05),2006级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2005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组教学干预模式在《护理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将哈尔滨医科大学2005级、2006级护理本科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护理教育学》授课中分别实施课堂教学和小组教学干预模式教学,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期末理论成绩两组基本一致(P〉0.05)。[结论]小组教学干预模式应用于《护理教育学》教学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全日制本科护理学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试验研究,整群随机抽取全日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人)和对照组(n=51人),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及课程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课程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结论]TBL运用于本科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式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级护理本科生157人为观察组,采用开放式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选择2014级护理本科生16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护生期末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不同评价模式的态度。[结果]课程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期末技能考核成绩(82.89分±5.33分)高于对照组(76.55分±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89,P0.01);观察组护生课程结束后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课程前评分(P0.01);观察组护生对课程学习评价模式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以及评价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控学习策略、增强学习效能感、培养团队精神方面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开放式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能够较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护生学习效果,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资妹  郑玉仁  郑建盛  朱丽霞 《护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目的]探索<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模拟情境演练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模拟情境演练法进行操作总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授课前后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评分和授课后两组护生对授课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授课后CCTDI总分比较、护生对授课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授课前后CCTD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情境演练法可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王昕 《护理研究》2015,(12):1497-1498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眼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护理专业专科2个班学生共13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68人和对照组64人。试验组实施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的理论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18);试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70,P=0.000)。[结论]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眼科护理教学可行且有效,在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RL)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影响。方法在护理本科生的内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开展PBL与CBL结合的模式教学,将135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5名,采用PBL与CBL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70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分别于教学前后对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综合技能的主观评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经过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试验课程前(P<0.05),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试验课程前(P<0.05);对照组学生课程结束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课程结束后,试验组总体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维度得分除寻求真理、系统化能力外,其余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整体评价尚好,在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技能、专业精神方面试验组学生大多持肯定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与CBL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技能、专业精神方面的自我评价也有明显提高,而且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认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在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级116名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理论考核与问卷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6.93±10.22)分和(70.40±17.54)分、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75.47±5.56)分和(71.24±5.1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总体反馈较好。结论专题研讨结合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模拟情境演练法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模拟情境演练法进行操作总练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授课前后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评分和授课后两组护生对授课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授课后CCTDI总分比较、护生对授课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授课前后CCTD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情境演练法可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合乙  )  刘以娟  毛靖 《护理研究》2013,27(19):2022-2024
[目的]比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69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护理学导论》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护理学导论》某些章节的教学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教学。采用书面理论考核、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进行评价。[结果]教学后试验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应用题较高;试验组CTDI-CV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5%以上的学生认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案例设计合理,能促进课前预习、巩固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知识理解和增强协作能力。[结论]《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护生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小寒  李小妹  吕爱莉 《护理研究》2006,20(17):1521-1523
[目的]对中国、日本及萨摩亚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采用加利佛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为研究工具,应用方便抽样法共抽取53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果]3个国家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中等水平;中国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高于日本学生,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国学生与萨摩亚学生、萨摩亚与日本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与教育体制及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穆晓云  王一博  梁彬 《护理研究》2015,(11):1376-1377
[目的]评价结合"学习共同体"的任务型教学(TBL)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级"3+2"护理专业护生分成两班,A班118人采用TBL整合教学法,B班123人采用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班教学效果。[结果]两班护生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分布、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总均分及学习动机、学习合作能力两个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学习共同体"的TBL教学法,能有效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提升"3+2"护理专业护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琳  宁艳花  买红娟  任佳楠 《护理研究》2011,25(19):1711-1713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状况,分析护生个人因素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TDI-CV)对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平均为216.74分,总体表现较弱。经单因素分析,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人因素有年龄、性别、年级、交友情况和阅读习惯(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人因素有年龄、交友情况、阅读习惯和年级等。[结论]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较弱,年龄、年级、交友情况和阅读习惯是影响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践课程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国际护理协会临床模拟与学习协会(INACSL)发布的《最佳模拟实践标准:模拟设计》指导下,从山西省某高校2014级4年制护理本科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另一个班为试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分,并对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临床思维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践课程中实施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肖归  邢蓓蓓  陈亚飞  邓丽  张秀英 《护理研究》2013,(27):3047-3049
[目的]测量并比较我院5年制护理本科生实习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探究如何在实习期间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为临床实习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中文版)对我院2008级(实习前)和2007级(实习后)9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为277.07分±30.11分,其中求知欲得分(42.50分±6.06分)最高,寻找真相得分(36.07分±6.15分)最低。临床实习前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开放思想和寻找真相得分较实习后高(P<0.05)。[结论]我院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实习后,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降低趋势,开放思想和寻找真相较实习前有所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医院管理存在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习护生从属性和依赖性较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