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恬静等。另一种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绪,如焦急、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我们把后者叫做负性情绪。愉快情  相似文献   

2.
梁栋 《保健医苑》2003,(4):31-31
<正> 所谓情绪,就是人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所处的一种状态。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绪,如希望、快乐、恬静等;另一类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绪,如焦急、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  相似文献   

3.
四十岁是人生的中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讲究养生,主动积极地去面对和适应这个人生新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克服负性情绪 人的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欢乐、兴奋、积极等健康情绪;一类是抑郁、愤怒、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思想的消极,造成难以消除的精神压力.因此要学会正视现实,控制情感,笑对人生,使生活得以充实愉快.  相似文献   

4.
人的情绪有愉快情绪和不愉快情绪之分。不愉快情绪一般是指焦虑、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紧张等,心理学家将上述情绪均称为负性情绪。据近代研究负性情绪不仅有损健康也对安全开车影响较大。据国外汽车交通事故分析发现,司机因负性情绪开车而发生车祸占有相当比例。因为负性情绪影响司机迅速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视觉、听觉的反应减慢,动作不协调所致。另外,研究者还观察到负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长寿的专家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快乐、喜悦等);另一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悲伤、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不愉  相似文献   

6.
四十岁是人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讲究养生,主动积极地去面对和适应这个人生新阶段,显得十分重视和必要。 克服负性情绪 人的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欢乐、兴奋等健康情绪;一类是抑郁、愤怒、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思想的消  相似文献   

7.
所谓“负性情绪”,专家认为,即焦躁、怨恨、悲伤、恐惧、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的综合反应,属心理疾病范畴。“负性情绪”经常出现或持续日久,可击溃人体生理保护阀限,给疾病敞开方便之门。“负性情绪”所产生的后果,首先是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大脑机能失调,导致兴奋和抑制平衡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其次,使植物神经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均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少年负性情绪与物质滥用的现状及其关系,为采取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南阳市城区13所学校3636名大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南阳市青少年在过去1a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心情不愉快、持续2周以上时间伤心绝望等负性情绪的人高达36.47%,女生高于男生。负性情绪人群尝试吸烟、饮酒、吸毒的物质滥用行为报告率分别为44.95%,77.75%,1.58%,而非负性情绪人群的报告率分别为34.72%,67.01,0.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长期负性情绪增加了物质滥用的风险,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学校、家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物质滥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抑郁情绪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且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不同程度抑郁情绪的检出率较高,性别、专业、  相似文献   

10.
正负性情绪是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一些精神、情绪和心理方面的波动与变化。常见的负性情绪包括紧张、烦躁、担忧、恐惧、焦虑、沮丧、抑郁等,而以焦虑和抑郁最为突出。负性情绪可通过干扰脑神经的正常调节或引起内分泌的失调,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及病理改变,形成对机体的伤害,诱发新的疾病或促使原有疾病加重及恶化。众所周知,冠心病是一类病  相似文献   

11.
梁栋 《现代养生》2002,(11):32-32
医学专家把焦虑、抑郁、愤怒、恐惧、沮丧、悲伤、痛苦、紧张等不良情绪叫作"负性情绪".负性情绪若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可能与其它内外因交织在一起,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约有80%的老年性疾病与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究其机理,系由于不良心理因素影响机体的生化代谢,使免疫功能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2.
宋洪春 《泰山卫生》2005,29(4):16-17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不符合主体需要的情绪体验是消极的,即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可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如紧张时微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减慢等。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机体长时间处于防御应激状态,降低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容易致病。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妇女身心健康除了妊娠本身对孕产妇的影响外,一些不利的社会因素也会引起孕产妇紧张、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与心理状态[1]。怀孕期间孕产妇过度的焦虑或抑郁与某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妊高征、早产、胎儿窘迫、难产、产后出血和剖宫产等[2]。但是  相似文献   

14.
赵烨 《医药与保健》2004,12(8):25-25
在生活中,尽管每个人的经历和境况有千差万别的小同之处,但人的情绪总是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两种。大量事实证明,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能经常保持乐观态度、情绪愉快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相反,心情不佳时产生的悲伤、抑郁、焦虑、恐惧、愤怒、暴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成为疾病或灾祸的诱因,给身心健康带来毁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和负性情绪对睡眠质量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睡眠、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辽宁医学院7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为(5.13±2.16)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15.8%,智能手机成瘾总分为(36.94±8.28)分,负性情绪总分为(20.80±5.99)分;不同睡眠质量大学生日常生活干扰、戒断症状、过度使用、耐受性、智能手机成瘾总分和负性情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睡眠质量与智能手机成瘾和负性情绪部分相关(P0.05);结构方程建模显示,负性情绪即可直接作用于睡眠质量,也可通过智能手机成瘾间接作用于睡眠质量(直接效应为0.43,间接效应为0.04),智能手机成瘾和负性情绪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总效应为0.58。结论智能手机成瘾和负性情绪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预防智能手机成瘾和调控负性情绪是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与其他的心理过程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1].情绪可以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2个基本类别:正性情绪(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2];负性情绪(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负面影响,引起的一些情志波动,从而导致体内气机紊乱[3].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及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1,4].严重的焦虑、恐惧和抑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5-7];体验到较多负性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低[8].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心理,乐观豁达的情绪,无论对健康或者体弱多病的老人都极其有益。乐观豁达的情绪,坦荡的胸怀,可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较好地调动生理功能,使神经、内分泌、免疫、心脑血管等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对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各种老年病至为重要。据学者研究,当人们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时,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  相似文献   

18.
焦躁、怨恨、悲伤、恐惧、忧郁和愤怒等均属“负性情绪”。若经常出现或持续日久,可击溃人体生理保护防线,给疾病敞开方便之门。首先会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大脑机能失调,导致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其次,会使植物神经功能及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出现心跳、呼吸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成年居民经常性负性情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个街道6个居委共572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和χ2分析的方法。结果存在一种及以上经常性负性情绪的居民的比例占12.9%,男性高于女性。经常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居民比例最高,为9.4%。从年龄组看,存在一种及以上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最高的是40~49岁组,为15.1%。离婚或分居的居民存在负性情绪的比例高于丧偶、在婚和未婚的居民,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庭月收入〈1000元的居民存在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高于收入〉1000元的居民(χ2=6.69,P〈0.05)。结论居民存在经常性负性情绪的比例高,有必要开展心理干预,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情感转正     
海波 《保健医苑》2002,(3):34-35
<正> 情感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 情感的产生经常伴随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因而情感既是人致病的因素,也有治疗的作用。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绪、情感状态,则可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愉快、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状态能使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人体的潜能,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相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情绪激动造成人猝死的事例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