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对抑郁症出院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84例心身医学科抑郁症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微信平台对病人服药进行6个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服药依从性,出院后6个月社会支持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与社会支持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6,-3.655,P0.01)。[结论]微信干预可提高出院抑郁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对颈椎病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给予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对比两组病人服药治疗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出院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均低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12个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出院时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出院指导可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降低复发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青年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提供微信教育。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复发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及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能够提高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接受肾移植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指导、日常生活护理指导、个人卫生、饮食及运动健康指导,通知病人定期入院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肾移植病人进行干预,具体包含家属及病人服药依从性院内教育、设立药物服用监督表、出院后随访指导及复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同期生活质量总分及其维度躯体健康/功能、心理/精神、社会/经济及家庭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逐渐提高。[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肾移植病人服药依从性,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出院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94例冠心病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两组病人均在PCI出院6个月时进行复查,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结果]出院当天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健康状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可改善PCI出院病人的健康状况,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天疱疮病人出院后激素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系统激素治疗皮疹控制后门诊随访治疗的天疱疮病人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健康宣教和出院后电话回访指导。采用Morisky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激素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1个月、6个月激素服药依从性均好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出院6个月激素服药依从性较出院1个月差(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激素服药依从性与出院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疱疮病人出院后激素服药依从性不容乐观,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疾病知识和规则使用激素的认知,出院后的长期回访干预,可提高激素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单号出院癫痫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双号出院癫痫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和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癫痫病人管理中应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控制癫痫发作,防止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姚旭  韩英 《全科护理》2014,(18):1680-1680
[目的]探讨药物模型教育处方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的老年住院病人按方便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由护士根据病人用药情况,向病人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和出院服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模型教育处方进行出院药物指导。根据改良后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估病人入院时和出院后第7天的服药依从性。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后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模型教育处方可指导老年病人正确服药,提高了服药依从性,保证了治疗效果,简单方便易被老年病人接受和采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期为3个月。干预后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江雅  蔡莉  黄水英 《家庭护士》2009,7(13):1132-1133
[目的]观察出院后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0例经住院治疗后出院的中青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不定期随诊.6个月后问卷调查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出院后中青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调节理论(SR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6月住院的90例ACS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SRT进行干预,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及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分别于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对干预后ACS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出院后2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出院后2个月、3个月用药知识与用药信念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T可有效提高ACS病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出院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对照组常规予以每月1次电话随访干预,观察组由延续护理小组通过微信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项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病人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信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延续护理管理中能提高出院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保持血压稳定,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助于延续护理的持续化。  相似文献   

13.
黎慧娟  王素平  陈青怡 《全科护理》2020,18(17):2134-2138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在肿瘤内科病房癌痛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3月住院癌痛且有使用止痛药的78例病人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的癌痛健康教育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癌痛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控制程度、镇痛用药依从性、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疼痛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护患沟通,提高健康宣教效率,帮助病人掌握用药相关知识,更好地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14.
安玲  熊佳  陈秀珍  李淑玲 《全科护理》2016,(32):3390-3392
[目的]观察电话随访对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的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5个工作日内对病人进行1次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随访的时间为病人出院后的5个工作日内、1个月、3个月、6个月各1次,内容包括用药、饮食、康复锻炼、日常生活等,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的生活能力情况,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正确服药、合理饮食、积极康复锻炼、按时复诊、不适及时随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人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若琰  郑小敏 《全科护理》2016,(30):3145-3147
[目的]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电话及短信干预随访在乳腺癌病人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乳腺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和短信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希望理论的电话随访和短信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后的希望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希望水平、病人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结论]基于希望理论的电话及短信干预随访可提高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罗学会 《全科护理》2014,(19):1760-1761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病人的服药行为进行院内、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出院后2周、4周、3个月对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均降低,但观察组出院后4周和3个月药物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人的服药行为进行持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心力衰竭病人长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延伸服务对外伤后癫痫病人的癫痫发作情况、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外伤性癫痫病人99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9)。研究组进行基于IMB模型的延伸服务,分别从信息支撑、动机性访谈和行为技巧训练3个方面展开,对照组为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评价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病人的癫痫发作情况、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研究组的生存质量和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及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内,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癫痫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病人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和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时BPRS评分相当,但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TAQ 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病人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病人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和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时BPRS评分相当,但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TAQ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病人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赖伟珍  黄捷 《护理研究》2005,19(12):1085-1086
[目的]探讨出院指导对艾滋病出院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 2例艾滋病出院病人作为观察组,3 1例艾滋病出院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出院前均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出院指导。观察两组病人的机会感染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病人机会性感染率及服药依从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强化出院指导能降低艾滋病出院病人的机会性感染率,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