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对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采取追踪法追踪洗手全过程,并调查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及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后6个月对手术室护士感染防控管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手卫生操作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医院性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晓率,降低手术室护士手部感染率,提高手术室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眼科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6—1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手术室应用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的2 905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感染控制的3 682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日间手术室感染控制指标, 并调查52名工作人员对质量改进后感染控制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室空气培养检测合格率、外科手消毒检测合格率、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和手卫生依从性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以上的日间手术室工作人员认为感染控制的管理架构、结构和效果方面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结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能提高眼科日间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感染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手术室空气质量及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控制能有效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含量,提高手术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能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某院应用传统常规管理法进行感染控制期间的12 869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1929件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院应用结构-过程-结果模式进行感染控制期间的12 376例手术患者和手术室卫生学监测样本2148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和卫生学监测样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中Ⅰ类手术、Ⅱ类手术的切口感染率和总感染率分别为0.17%、0.35%和0.22%,均低于对照组的0.36%、0.72%和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除物体表面和消毒液两项指标外,其他各指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和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是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有效手段,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4 831例患者和238名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卫生员)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1月起对我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比率及手卫生合格率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后,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43%,与控制前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比率和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93.80%、93.02%,显著高于控制前的77.06%、70.64%(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手卫生合格率,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各种制度的切实执行及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手术室患者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与未实施风险因素管理的100例手术室患者及医护人员进行比较,分析2组的相关检测合格率、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效率以及满意度。结果风险因素管理后,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检测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感染率低于管理前,物品管理和消毒隔离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后,手术时间短于管理前,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有利于控制手术室感染水平,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模型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医院感染管理。以2017年1月~12月手术室收治的161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及两组流程风险指数(RPN)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后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模型管理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洗手依从率,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对阳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护士开展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比较实施前(2017年1~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12月)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实施前,而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有效降低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48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6月就诊的156例病人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管理,研究组给予门诊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卫生合格率、感染率、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情况及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卫生合格率、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得分、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医院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中效果较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卫生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高病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二级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4个阶段,提高手术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强化手术室器械的管理及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等,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并提出整改措施,计划实施,最后进行阶段性评价、总结.结果 在实施本方法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2%、98%;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7.42%、3.46%;手卫生依从率方面也有明显改善,在实施本方法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二级医院手术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医院感染与控制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医院感染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手术室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针对性干预、管理,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手术切口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结果 干预后手术室空气质量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进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消毒灭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62名手术室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现场考核其七步洗手法;随机挑选11名保洁员手部采样,做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室保洁员在清洁洗手池前后、擦拭手术病人接送平车后手卫生执行率偏低,为40%、20%;接受过手卫生培训的保洁员七步洗手法的合格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8,P0.05);七步洗手法大拇指、指间和手腕等部位的漏洗率最高,分别为64.2%、42.8%及78.5%;手卫生前手部细菌学监测无人合格,手卫生后有64%的保洁员合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4,P0.05)。[结论]手术室保洁人员是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人群,加强对保洁员的手卫生培训并定期监测其手卫生效果极其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追踪方法学的微信公众号管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6月对手术室实施基于追踪方法学的微信公众号管理,分析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消毒灭菌合理率、满意率则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知识知晓率、6s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洗手操作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微信公众号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感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率、感染后治愈率、感染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医疗污染物处理合格情况,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MDRO感染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病人感染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医疗污染物处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可降低ICU病人MDRO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实施常规管理期间(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1 100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循证管理期间(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1 250台手术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病人对管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管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和护理中应用循证管理可降低医院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追踪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源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针对NICU发生医源感染的环节及原因采用全程追踪管理,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评价实施前(2017年6月—2017年12月)至实施后(2018年1月—2018年6月)NICU护士护理操作执行情况及NICU医源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NICU护士手卫生执行率、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掌握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实施后医疗废弃物处理、无菌技术操作、环境卫生管理、仪器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等护理操作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感染、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追踪管理能有效提高NICU护士医源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及无菌操作技能,从而能有效降低NICU医源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体共建强化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手术室2016年4月开始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实施立体共建强化模式,选取实施前(2016年1~3月)和实施后(2016年4~6月)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实施前后各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性管理3个维度的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室空气细菌菌落数和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物体表面、手术室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和消毒剂4大项目的采样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将立体共建强化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性管理水平,改善手术室卫生学检测指标,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郭华 《当代护士》2016,(10):172-173
目的应用格林模式提高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应用格林模式中的系统评估、确定诊断、提出干预策略、进行评价来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格林模式后,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护士洗手依从性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林模式运用于手术室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中,可明显改善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做法。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感染监控小组,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科学管理手术物品,合理使用手术室。结果医院手术室空气灭菌合格率平均为98.9%,灭菌物品与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100.0%,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100.0%,手术室消毒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手术无菌切口感染率均小于0.2%。结论加强对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可以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390例(给予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消毒合格率、护理质量、手术切口感染及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恒温箱、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消毒隔离、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性、护理人员培训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显著减少了本院手术室感染,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进而优化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