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1~6月的135例DVT中、高危患者分为观察组,进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2010年1~12月的148例DVT中、高危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DVT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有效提高患者预防下肢DVT发生的意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FMEA对术后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危急值(RPN),找出需要优先干预的高风险因素,并针对各高风险因素,制定防范的优先计划和应对措施,且与实施FMEA前(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RPN值进行比较.结果 危急值FMEA在实施后明显降低,DVT发生率由实施前6例降至实施后0例,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对骨科大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施FMEA后6个高危因子的RPN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组患者对预防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3例下肢DVT。结论: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准确的把握相应流程中的重点工作,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0例下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有4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DVT,发生率为1.05%,其中3例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另1例为股骨髁骨折,给予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骨科下肢大手术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 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 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岩  梁伟  王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61-62
为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136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7~10d,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发生下肢DVT,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表明下肢DVT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才可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羽 《临床医学》2009,29(5):69-7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骨科手术后出现的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6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97例,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抗凝药物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下肢静脉血检发生情况。结果:197例患者中,191例(96.95%)完全依从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余6例经宣教后完成了抗凝治疗。197例患者中有1例(0.51%)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0.51%)出现牙龈出血,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预防骨科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红艳  荆珂  刘艳红 《全科护理》2012,10(3):201-202
介绍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围治疗期间配合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及预防长期卧床潜在并发症的护理等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泵在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经常按摩双下肢;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77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4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静脉泵可有效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68例于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及家属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6.1%和15.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8d全血黏度低比分别为8.34mPa·s±1.19mPa·s和10.26mPa·s±1.28mPa·s,全血黏度高比分别为3.48mPa·s±0.76mPa·s和4.26mPa·s±1.01mPa·s,血浆黏度比1.38±0.11和1.54±0.10,红细胞压积38.05%±2.94%和40.68%±3.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提升护理质量,且可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矫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DVT一旦形成,将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肢体肿胀影响术后康复,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我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为285例患者实施矫形手术,有3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3.
刘红利  郭桂英  周桂芬 《家庭护士》2009,7(13):1158-1158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2例骨科术后DV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DVT病人,治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骨科术后DVT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丽春  林小玲  李雅琴 《全科护理》2011,9(19):1702-1703
[目的]总结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对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病人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溶栓的护理、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DVT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对12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病人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溶栓的护理、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结果]12例病人均治愈,未发生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DVT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流峰速度,干预后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干预后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D-二聚体、NIHSS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风险防范护理模式作为一种预见性的前瞻性护理,可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性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72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和药物护理.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系统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预防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按摩治疗,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患肢肿胀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骨科病人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