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儿肠炎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临床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腹泻常可分为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侵袭性肠炎是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渗出性腹泻,临床上常以脓血便、血便、黏液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伴随症状,其病情进展快、常  相似文献   

2.
<正>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分别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根据肠道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黏液脓血便甚至鲜血便。早期症状多在放射治疗的第2~3周出现,约有0.5%~15%患者症状迁延不愈,3个月以上或放  相似文献   

3.
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5天,于2007-03-29入院。5天前,晚饭后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以下腹部为主,同时出现腹泻,开始为3~5次稀水便,后便中以黏液、脓血为主,每日10余次,伴里急后重、恶心,未吐,无发热。在卫生队口服“氟哌酸”等药治疗,无好转。在本院门诊  相似文献   

4.
第三节婴幼儿腹泻一、诊断要点(一)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二)临床类型1.急性婴幼儿腹泻(发病后两周内治愈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重两种类型⑴轻型:偶有呕吐、腹泻(每日大便次数10次以内),呈稀便、水样便、少许黏液便。⑵重型:呕吐较严重;腹泻(每日大便次数10~20次),呈稀便、水样便、少许黏液便或脓血便;可伴有不同程度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昏迷、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①脱水:指体液总量减少,尤其是细胞外也减少,除丢失水分外还丢失一部分电解质。引起脱水常见的原因有:呕吐不能…  相似文献   

5.
鱼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93-1094
小儿腹泻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的多发病,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采取治疗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本研究对小儿腹泻常见疾病及其相应治疗进展进行梳理如下. 1小儿腹泻临床的常见病 1.1感染性腹泻《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披露,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达156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5%,居死因第3位[1].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应按病原学诊断可分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致泻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腺病毒、小圆病毒以及冠状病毒肠炎等.不同感染病因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症候特点是不一样.菌痢多发在夏季,其他感染性腹泻多见秋季发病,寒冷季节80%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发热、里急后重、黏液便、脓血便及左下腹压痛是菌痢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其他感染多以恶心呕吐、水样便及稀便为临床表现[2].近年来,对腹泻的病原菌菌型研究表明,一般细菌性腹泻显著下降、耐药菌增加,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这对抗菌药的选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3];另外一些非肠道外感染也能引起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或中耳炎等肠道外感染,分泌的病原体毒素可使肠道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可引起腹泻[4].  相似文献   

6.
知道“胃肠型感冒”的人不少。所谓“胃肠型感冒”,实际上就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往往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一般呈水样便,无脓血,每天腹泻次数可达十多次甚至数十次,多有发热、不适、乏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患者除腹泻外还表现为哭闹和拒食。最常见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更多见,这与细菌性腹泻多见于夏季有别。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发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杜涛 《贵州医药》2009,33(4):334-335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腹泻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以腹泻稀水样、蛋花汤样便,呕吐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脱水,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和心肌损害的程度,我们对60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万长生 《河北医药》2014,(6):896-897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钟淑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07-908
笔者自1999年8月~2000年12月在门诊工作中用思密达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9年8月~2000年12月小儿病毒性肠炎门诊病例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 ,男24例 ,女26例 ,4个月~1岁30例 ,13个月~2岁17例 ,25个月~3岁3例 ;对照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4个月~1岁27例 ,13个月~2岁18例 ,25个月~3岁5例。1 2诊断标准 :(1)秋冬季发病 ,有腹泻 ,多伴有发热或呕吐 ;(2)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糊状便或蛋花样便…  相似文献   

10.
1病历摘要患儿男,6岁,藏族。因腹痛伴腹泻半天以"急性细菌性痢疾"于2006年9月10日收入我科。入院前半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伴有腹泻4次,均为棕黄色稀便,带有少许黏液,无脓血便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9年9月~2000年2月秋冬腹泻流行期间,用穿琥宁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肠炎68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病例均系1999年9月~200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共132例,病程在3天以内,年龄6~12个月58例,12~24个月74例,伴呕吐103例,发热78例.大便≥10次/日,为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无粘液脓血便,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未见红细胞及脓球,大便细菌培养未见致病菌.根据1994年腹泻病诊断分类[1],均为中~重型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4例,两组在病程、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它又有多种证型。风寒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烂,色淡稍臭,夹泡沫,肠鸣腹痛,面色淡白,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口不渴,小便清长。治疗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为主。荆芥、防风各5克,生姜1  相似文献   

13.
罗立军 《贵州医药》2011,35(12):1111-1112
病毒性肠炎是夏秋季小儿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以水样便为主要表现,容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以往采用口服思密达、抗生素、病毒唑或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但疗程长,腹泻次数多、腹水严重,病人经济花费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常发生于秋冬季节 ,又称秋季腹泻 ,多见于 2岁以下幼儿。我院儿科在 1999年10月~ 2 0 0 0年 2月及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2月两个病毒性肠炎流行季节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0例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 8例作了对照观察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流行季节期间 ,在我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 5 8例 ,标准如下 :1患儿年龄小于 2周岁 ;2体温正常或发热 ;3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5~ 6次 /日以上 ;大便镜检正常或白细胞 + / HP以下 ,脂肪球 +~ / HP,大便培…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因"腹痛腹泻5d,发现双上肢无力3d"于2011年7月入院。5d左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腹泻,为粘液便,无脓血及稀水便。到当地医院行尿便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为"肠炎",给予收敛、止泻及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2d起床时发现双上肢无力,双上肢可以抬起,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疑难病症之一,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稀便或大便带脓血,多伴有纳差、腹胀、里急后重、神疲乏力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的特点。笔者自2004-2007年,运用中医理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47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肠炎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83例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前主要症状为腹泻,并伴呕吐、发热。用该药治疗2天内伴呕吐患儿95.6%停止呕吐,伴发热惠儿75%体温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在治疗的第二天起腹泻逐渐好转,治疗4天内80.7%患儿停止腹泻。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诱导干扰素、调节免疫等功能,在目前病毒性肠炎尚无满意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黄芪注射液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我院儿科用小剂量α干扰素与思密达联合治疗108例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患儿年龄均在4岁以下,病程在7天以上,且发病至就诊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基本相近。均以稀水便或蛋花样便就诊,大便常规检查偶见脂肪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12例经大便培养明确诊断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1岁50例(44.6%);1~3岁54例(48.2%);>3岁8例(7.1%)。发病高峰时期为6-10月,共100例(89.3%)。主要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寒颤、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排便不尽,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绝大部分可见白细胞及吞噬细胞,隐血阳性率100%。大便培养结果以B群沙门菌及D群沙门菌常见,药敏试验提示上述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结论:B群及D群沙门菌是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血清型;3岁以下小儿是主要发病人群;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腹泻(黏液脓血便);本地区非伤寒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及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较高;经积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苏公典 《北方药学》2011,8(10):68+58-68,58
急性出血性肠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肠炎,其病因尚未确定。以腹痛、腹泻、血便、发热为主要表现,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而且也无特异性辅助检查,故早期易误诊。本文对在1986~2009年间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5例误诊的急性出血性肠炎患者进行剖析。以期能引起同道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