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老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8月对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的750名居家老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老人一般资料以及对医养结合相关政策知晓程度、对健康及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被调查的750名社区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2.62±8.17)岁,87.5%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9.1%的老人缺乏照护人员,74.1%的老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79.4%的老人不知晓医养结合,92.1%的老人对提供居家护理服务项目所知甚少。护理需求中排序前3位的是输液(52.5%)、抽血检验(42.2%)和疼痛护理(9.9%),83.0%的接受过相关服务的老人对目前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结论目前居家养老的老人年龄偏大、合并的慢性疾病多,且缺乏照护人员,对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高。今后需针对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其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的滞后已经跟不上目前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脚步,新的老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适应了我国老龄化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展以及智慧型养老的影响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模式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借鉴。文章主要通过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有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各方面建设的介绍,指出、分析和总结了国外的特点和经验。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包括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的家庭养老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的筹资模式、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护理保险机制以及培养专门的医护人员,从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7.
8.
1389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5月,抽取经济和人口特征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3个城市,每个城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3个区/县,每个区/县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中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村。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在每个社区/村内抽取老年人,最终共抽取1 38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安德森行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决、促能和需求三类因素对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影响。结果 1 389名老年人中,1 172名(84.38%)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3个先决因素:性别(OR=1.478,P=0.016)、退休前职业(OR=2.388,P<0.001)、文化程度(OR=2.037,P<0.001),2个促能因素:子女数量(1~2人组:OR=3.857,P=0.005;≥3人组:OR=6.870,P<0.001)、社区有无医疗服务(OR=2.157,P<0.001),1个需求因素:过去1月就医次数(OR=1.863,P<0.001)。结论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养老传统和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未来我国的养老政策应强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基础地位,更多地集中于为女性、农林牧渔水利业等生产人员、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子女数量较多、社区医疗服务健全、就医需求较小的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入社区和入户。鉴于我国医护人员和养老照护人员的不足,建议在精准确定服务对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黄冈市福利院2015年养老护理人员护理知识调查,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分别调查2015年、2016年福利院养老护理员护理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养老护理员护理知识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后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和福利院老人满意率对比。结果与2015年未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培训前比较,护理知识知晓率由45.43%提高到93.14%(P0.05),养老院老人满意率由82.30%提升到96.70%(P0.05)。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里的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生活护理以外,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医疗和养老护理相结合,按照各自的职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所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方式是现在重点实行的社会养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构建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回应,是优化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在医养结合养老发展创新过程中,“虚拟养老院”、“时间银行”与“互联网+”三种新型模式脱颖而出,并在信息化管理、市场化管理、组织化管理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作者致力研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提出要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切实加大政策引导、信息平台建设与社会组织激励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医养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及其实现途径。结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探讨如何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养老、护理、康复等问题,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提出构建"医院-社区-家庭(或养老机构)"延续护理模式,建立了老年患者延续护理统筹管理体制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高水平的延续护理多学科团队,多层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以实现老年慢性病患者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延续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近十年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其中失智失能的老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2014年上海开始“医养结合”新模式试点工作。本文以上海某老年护理院主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的实践,探索其主要做法、效果、特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为“医养结合”模式推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基于"医"视角探究并分析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现状、模式及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方法]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座谈、查阅台账资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云南边境3个多民族州市、6个县(市、区)的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个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养老机构主要有3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结论]经济欠发达且卫生资源较缺乏,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通过建立多种医养结合模式、落实医养服务规范和政策扶持、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探索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促进边境州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态度和意愿。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态度与意愿调查表,对203例城乡老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11例(5.4%)老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了解,其中最不了解的内容是收费标准;有151例(74.4%)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表示支持,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老有所养;177例(87.2%)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其主要动机是家中无人照顾。结论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了解较少,但大多数持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科学、可行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胜任特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法拟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指标及各指标权重分值,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工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应答率分别为90%和100%,协调系数为0.423;变异系数0.10~0.20;通过德尔菲法确定问卷有3个维度、26个条目。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理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养老机构培训、考评护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