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上腺素用于预防PICC穿刺点渗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2008年3月,我们为59例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应用肾上腺素预防穿刺点渗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临床上由于留置时间较长、穿刺部位活动、肝素封管次数较多,部分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等因素均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渗血,以针眼渗血居多,一般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为绷带或沙袋压迫止血,我科使用蘸取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止血,临床应用32例,方法简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64例患儿413例次导管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口渗血的176(42.6%)例次,其中轻中度出血164例次,重度出血12例次;穿刺后24 h内渗血29(7.2%)例次;开始出现渗血时间为(4.19±2.95)d;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的脱落、导管移位、管道留置时间4 d是穿刺口渗血的危险因素,患儿年龄3岁是保护因素。结论患儿的年龄、管道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穿刺口渗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全科护理》2013,(35):3290-3290
对114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妥善固定中心静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堵塞,严密观察患儿局部、全身情况,结果无非计划拔管发生,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综述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口渗血的护理研究进展,从全方位、多因素分析肿瘤病人PICC后发生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对渗血的概念、渗血的出血量判断及渗血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提出预防出血和护理措施以减少穿刺口渗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金梅  唐梦琳  王春霞 《华西医学》2014,(11):2099-2101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经颈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9月入住的2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CRBSI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患儿(16.07%)发生CRBSI,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外循环时间〉60 min(OR=14.400,P〈0.001)、经导管操作次数〉6次/d(OR=2.692,P=0.006)、导管留置时间〉10 d(OR=5.439,P〈0.001)、未采取抗生素治疗(OR=3.992,P〈0.001)是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60 min(OR=14.109,P〈0.001)、导管留置时间〉10 d(OR=4.878,P=0.001)、未采取抗生素治疗(OR=3.828,P=0.005)是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体外循环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10 d,应该采取针对性干预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积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胸片和超声诊断为胸腔积液的2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儿。通过床旁超声先行定位,局麻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估操作的安全性。结果 29例病儿均一次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时间为3~24 d,累计引流量120~3 300 mL。所有病儿耐受性良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消失或减少,有效率达100%,未出现出血、气胸、导管脱出、感染、堵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渗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从89.7%降至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的手法有效地降低了老年病人PICC穿刺点渗血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团队凝聚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聚维酮碘湿敷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局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 ,对照组98例采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抗菌药膏局部涂抹穿刺点感染部位;实验组137例采用聚维酮碘湿敷,每组病例观察3 d,记录穿刺点感染及或全身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穿刺点感染治疗有效率为72.7%,实验组为93.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湿敷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局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筱英  吴敏 《全科护理》2013,(36):3418-3419
[目的]探讨不同扩皮方法可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的渗血.[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227例病人,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19例,两组均采用赛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穿刺点扩皮方向与皮纹垂直,解剖刀刀锋背向导丝,尖端横向切开皮肤0.3 cm为标准;观察组采用穿刺点扩皮方向与皮纹平行,解剖刀刀锋背向导丝,尖端垂直进入皮肤0.2 cm为标准,比较两组穿刺后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PICC置管时穿刺点扩皮沿皮纹方向可减少穿刺点的渗血,降低病人高风险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deep venous thromboses,CADVT)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月—11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住院的234例患儿作为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CADVT,将其分为CADVT组(53例)和非CADVT组(1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并绘制列线图。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2月同一所医院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作为验证组,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CADVT发生率为22.65%。CVC留置时长(OR=1.172)、D-二聚体浓度(OR=1.169)、纤维蛋白原浓度(OR=3.888)、镇静天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7,专家熟悉程度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最终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3个。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较为全面,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自创无缝合固定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患儿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采用自创无缝合固定法,使用透明敷贴加3M自粘性胶布加水胶体敷料固定。结果两组患儿各有2例中心静脉导管移位,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牢固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固定部位皮肤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皮肤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采用自创无缝合固定法代替缝合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对照组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比较两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48h出血量及置管后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较对照组高(95.71%vs 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48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行钝性分离,可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低体重儿静脉营养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0例低体重儿在静脉营养中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 80例使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有效使用率为85%。结论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是低体重儿静脉营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它不仅使患儿免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保证管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是保证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有效使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胸腔积液(简称胸液)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内液体的代谢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本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由于胸膜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外伤等引起。胸腔积液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其中漏出液治疗原发病多可吸收,大量渗出液时多需加用胸腔穿刺(简称胸穿)抽液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皮肤保护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穿刺点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4.41%和1.47%,低于对照组的23.53%和17.6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53%,高于对照组的85.29%,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乐扣联合IV3000皮肤保护膜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降低穿刺点接触性皮炎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PICC操作规范和从业标准,对于置管正确维护和管理细节存在较多争议[1],使用时所遇问题及处理方法尚在实践中。从2008年,我院将PICC置管技术做为新  相似文献   

20.
黄素玲 《护理与康复》2007,6(7):477-478
为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中的应用及护理的安全性,对15例心包积液中到大量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间断抽液的资料进行总结.认为护理上要认真做好穿刺前准备,穿刺过程医护密切配合,穿刺后加强观察,重视引流管及穿刺部位护理.15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没有1例发生导管脱出、堵塞和心包液外渗,也未发生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