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经历和态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武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64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告知经历:71.0%医生和50.4%护士有主动告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经历;68.3%的医生和57.1%的护士对告知结果感到满意;3.3%的医生和2.6%的护士表示主动告知对医患、护患关系有消极影响;55.2%的医生和59.3%的护士表示主动告知得到了领导支持;86.3%的医生和56.6%的护士赞成将主动告知作为一项规定。培训经历:74.3%的护士和86.3%的医生没有相关培训经历;64.5%的医生和87.1%的护士表示将来愿意参加相关培训。告知态度:对Ⅰ级事件(警告事件)、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事件(隐患事件),医护人员支持主动告知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378名(67.0%)、348名(61.7%)、327名(58.0%)、219名(38.8%)。告知程度:医护人员对Ⅰ~Ⅳ级事件选择部分告知的比例和人数分别为359名(63.7%)、384名(68.1%)、330名(58.5%)、237名(42.0%)。结论 部分医护人员有过主动告知的经历且结果较好,医护人员对主动告知持支持态度,但仍有较多的医护人员有所顾虑。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关于主动告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构建符合JCI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方法]依据JCI评审标准,完善不良事件管理的制度和不良事件上报、分析、记录及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方法。[结果]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例数和百分比,从2013年11月的85例(8.48%)上升到2014年7月的110例(10.98%)。实施管理前后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知识理论知识得分为(51.64±2.84)分、(87.46±2.87)分,不良事件督查得分为(43.27±1.97)分、(74.82±1.79)分。[结论]基于JCI标准下构建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理论知识和督查水平,对维护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及病人的关系。[方法]回顾某二级甲等医院2011年-2013年主动上报护理部的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对其涉及病人的住院护理级别、住院时间、责任护士职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34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责任护士班次、职称及病人护理级别、住院时间、年龄有关(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是N班(21:00至次日08:00),护师级别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48.7%),Ⅰ级护理的住院病人、住院时间≤3d、老年病人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科学合理安排N班护士人力、加强护师级别护士评估能力和风险意识的职业培训、关注Ⅰ级护理住院病人、刚住院病人、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消除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SBAR交接表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选取100例(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比较应用改良SBAR交接表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安全屏障系统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安全屏障管理机构,构建三级网络化监控体系,分析安全屏障失效原因,构建物理屏障、管理屏障(分类标准化、增加主动监测提醒功能、自动填写表单、闭环管理、构建文化屏障)。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住院病人257281例作为对照组,在住院过程中未实施安全屏障系统;2018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病人247706例作为研究组,在住院过程中实施了安全屏障系统。比较安全屏障系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从对照组的0.24‰下降到研究组的0.16‰,用药错误发生率从对照组的0.16‰下降到研究组的0.09‰,安全屏障系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环节稽查得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构建护理不良事件安全屏障体系,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强化环节管理,提升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丽英  胡雁  陆箴琦  顾文英 《护理研究》2012,26(13):1177-1181
[目的]调查肿瘤科医护人员对晚期肿瘤病人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情告知态度及行为问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态度及行为问卷对上海市某肿瘤医院3个科室医护人员109人进行调查。[结果]62.4%医护人员认为告知真实病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98.2%医护人员会在家属反对的情况下选择不予告知,98.2%医护人员认为告知病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考虑多方面因素;68.8%医护人员不赞同心肺复苏,16.5%医护人员对此不确定,14.7%医护人员则赞同心肺复苏。整体而言,87.2%医护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表示赞同,4.6%反对,8.3%持回避态度;影响相关态度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科室、学历、职称及婚姻状况。[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表现积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但在具体实施之前仍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跌倒事件伤害风险因素,提高病人安全管理。[方法]回顾142起跌倒不良事件,对再次跌倒病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病人再次跌倒与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否服用药物及视力障碍有关(P0.05),跌倒造成伤害的暴露因素有高龄(OR=1.483)、跌倒地点(OR=1.770)、服用特殊药物(OR=2.29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OR=1.903)。[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年龄≥70岁、跌倒地点(卫生间)、服用特殊药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0分住院病人的关注,防止跌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责直报系统联合激励机制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由护理部与信息部共同构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并结合激励机制对上报者进行奖励,比较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与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护理部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坠床、新发压疮、管路滑脱、医院感染、用药错误、文书书写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对医疗环境、护理安全管理、文书记录、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能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免责直报系统联合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护理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我院已发生烫伤不良事件进行根因与近端原因分析,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系统预防措施,以有效预防和降低住院病人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住院安全性。[方法]应用头脑风暴法、原因型鱼骨图分析法、两步递进式追问根因确认法及系统因素追溯法(根本原因分析法工具)对我院2004年-2012年主动上报的14例烫伤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住院病人烫伤不良事件实行专项管理,效果明显。实施改进措施2年后无一例烫伤事件发生。[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有助于确认住院病人烫伤根本原因,建立、实施完整的系统对应措施,有效减少住院病人烫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晔  张华  张国红 《护理研究》2012,26(9):806-807
目前,病人安全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积极作用已经被人们所肯定和接受,《2008年度病人安全目标》明确提出了"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我院护理部制定了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临床涉及病人安全的、非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点关注式安全护理在高龄食管异物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点关注式安全护理应用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应用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龄食管异物病人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前后高龄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控制率、基础疾病控制率和安全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食管异物住院病人采取重点关注式安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病人的住院安全性及其对安全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赵丽萍  李乐之  黄金  范伟娟  陈谊月  刘娟 《护理研究》2013,27(22):2381-2383
[目的]探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SAFE-CARE体系对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创建并运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SAFE-CARE体系,对比运行前及运行1年后住院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运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SAFE-CARE体系前出院病人满意度总分为(82.88±8.38)分;运行1年后为(94.73±7.49)分,运行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行该管理体系后病人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知晓率、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和态度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运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SAFE-CARE体系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韦美娟 《全科护理》2015,(4):320-322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对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安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实施安全护理可减少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4.
欧阳江英  吴瑜虹 《全科护理》2012,10(12):1087-108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估,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找出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常见安全隐患,从思想上重视,主动实施相应防范措施,无一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住院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高效顺利安全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院共40个普通病区收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09 623例住院病人,观察组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23 020例住院病人。对照组按医院质量控制要求的相关制度进行不良事件管理,主要是鼓励主动上报;观察组则是运用国家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制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相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不良事件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漏报率、月度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住院病人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性拔管、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重病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不良事件漏报率、病人满意度和月度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于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率,有利于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张伟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1,(36):3359-3360
[目的]探讨和总结78例重症病人实施安全转运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病人在实施转运前进行全面评估,配备有经验的转运医护人员及转运抢救设备,转运途中保持与ICU同等水平的监测,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78例重症病人均得到安全转运,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可确保病人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试行病人安全目标护理专项考核的效果,为保障病人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人安全目标专项考核方案,以"护理质量安全月"为契机,加大考核力度,比较实施病人安全目标护理专项考核前后病人安全目标考核评分表各维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病人安全目标专项考核后,在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严格落实手卫生、防患于减少跌倒事件等维度得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病人安全目标考核评分表纳入护理质量常规考核体系,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障了病人安全,能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在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人安全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住院病人发生跌倒是病人住院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本文总结了住院病人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注意事项等,并形成书面材料“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发放并告知每位住院病人。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的使用,能有效防止跌倒并在安全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朱诗瑶  闫城 《全科护理》2020,18(10):1274-1276,1280
[目的]探讨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在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住院病人参与用药安全行为量表、用药差错调查表、合理服药自我效能量表、病人积极度量表对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组病人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未参与组,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积极度显著高于未参与组;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参与用药安全行为得分不高,自觉参与重要性、自评医护人员态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5个因素是影响其参与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人中应用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十分必要,要以低学历、独居、经济负担重、参与度低病人为重点做好干预,促进病人参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护理不良事件占医疗不良事件的40%<'[2]>.根据美国医学会调查结果显示<'[3]>,向更加安全医疗体系转变的最大挑战是改变医院患者的安全文化.员工在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及自己或别人出现了失误之后,采取主动报告还是隐瞒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医院安全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