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特征,为密切接触者管理和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2日—4月10日重庆市九龙坡区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收集人口学信息、接触史和临床诊断等资料,描述性分析密切接触者的发现时间分布、人口学特征、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排查密切接触者602人,检出COVID-19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30例,罹患率为4.98%,其中27例在2月10日前确诊。密切接触者年龄集中于20~60岁,457人占75.91%。医务人员64人,占10.63%。与接触病例大多为亲属关系,219人占36.38%。接触频率以偶尔为主,338人占56.15%。接触地点以家庭为主,190人占31.56%。接触方式以同餐为主,181人占30.07%。≥40岁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7.49%,高于40岁的2.37%(P0.05)。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随接触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接触病例关系、接触地点、接触方式不同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事、亲属关系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较高,分别为20.41%和8.68%;工作场所和家庭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较高,分别为17.54%和10.00%;同床、同住和同室工作学习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较高,分别为44.44%、18.60%和17.24%。结论重庆市九龙坡区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以家庭内、亲属间接触为主,≥40岁及家庭、工作场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估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评估不同暴露状况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收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估算不同暴露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结果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流行曲线呈现持续的人传人特征。共追踪调查了2 147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15%,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中,以朋友/香客(22.31%)、家庭成员(18.01%)、亲戚(4.73%)感染较高率,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各密切接触者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病例同住(13.26%)、乘坐同一个交通工具(11.91%)、聚餐娱乐(7.18%)均是感染高危因素。医院诊疗环境下的交叉感染也不容忽视(1.94%)。潜伏期中位数为5 d。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高,需严格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转为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通过信息系统及现场调查,收集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特征、接触史等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9-02-20,四川省累计报告5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204例(39.23%)具有明确的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204例密切接触者转确诊病例中,170例(86.12%)为轻型及普通型,34例(13.88%)为重型及危重型,平均年龄为44.9±18.7岁,男性96例(47.06%),15岁以下儿童12例(5.88%),职业类型以农民及民工为主(32.84%)。自2月以来,密切接触者转确诊病例占新增病例的比例不断上升,2月中旬后比例有所下降。174例具有完整接触信息的病例中,在上代病例发病前已与其发生接触的病例占33.91%,与上代病例的关系主要为亲属(79.31%),密切接触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51.15%)和聚餐时(20.11%),且多为高频接触(77.59%)。单日接触病例中平均潜伏期长达9.5天。结论早期识别、隔离和保护密切接触者对于防止本地感染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前防控工作重点,建议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连续核酸检测,进一步加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特征,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3日—2月16日扬州市报告的2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性别、年龄、职业、首次发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排查密切接触者,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 V-2)核酸,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三间分布和暴露史等流行特征。结果扬州市报告的23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临床分型为普通型12例,占52.17%;轻型10例,占43.48%;重型1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17例占73.91%;所有病例胸部CT均显示肺部有磨玻璃影。男性10例,女性13例,男女比为0.77∶1,40~59岁14例,占60.87%;职业以工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各4例占17.39%。病例发病高峰为1月23日—29日,分布在江都区、宝应县、邗江区和广陵区4个地区。发病前14 d有武汉市旅居史14例,有本地COVID-19确诊病例接触史6例,有武汉市归来人员接触史2例,有太原市旅居史1例。2例病例肛拭子检出SARS-Co V-2核酸阳性。结论扬州市23例COVID-19确诊病例症状较轻,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均存在肺部影像学改变;病例年龄集中在40岁及以上,多数为输入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COVID-19)密切接触者(密接者)感染与发病状况,分析COVID-19密接者续发流行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武汉市新冠肺炎密接管理系统(EDC)报告的密接者发病信息,收集截止2020年4月18日其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某区3 807名密接者感染率为6.23%,其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疑似病例的密接者感染率分别为9.43%、4.46%、0.56%及0.94%,不同暴露类型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0,P <0.001),均为本地感染,且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及普通型占病例的绝大多数为86.08%,粗病死率为2.7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占72.57%。家人是感染与发病的主要人群,占94.94%,夫妻关系发病率最高达11.88%,在其他病例中医患关系发病率为10.81%。密接者末次暴露至开始观察日期时间间隔中位数较其末次暴露至发病日期中位数时间提前3 d(F=2.89,P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舟山市2020年1月19日—2月17日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COVID-19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COVID-19诊断标准,以2020年1月19日—2月17日舟山市传染病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感染途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病例流行病学关联及病例发现途径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1月19日—2月17日舟山市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均为成年人,平均年龄(50.90±15.00)岁。截至2月17日5例治愈出院。潜伏期中位数为5 d,最短为2 d,最长为12 d。首发症状为发热8例,咳嗽7例,肌肉痛2例;CT显示肺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阴影。6例病例存在与武汉有关的暴露。10例病例均从痰液或咽拭子标本中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同时在4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有5例病例的最后一次可疑暴露发生在母代确诊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前,另5例的最后一次可疑暴露发生在母代确诊病例出现临床症状后。3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主动就诊发现,另7例为密切接触者主动采样监测发现。结论舟山市确诊的10例COVID-19病例均为成年人,大多有武汉暴露史;部分病例粪便标本可以检出SARS-CoV-2核酸阳性,粪口传播是否存在尚需进一步研究;SARS-Co V-2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在疾病症状前期(潜伏期末期)可能也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和早期采样监测有利于病例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9月22日河北省报告的所有COVID-19病例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9月22日河北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65例,本地确诊339例,境外输入26例,其中危重型18例,重型34例,死亡6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共198例,女性共167例,男女比例1.19∶1;河北省疫情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22日至4月6日)以湖北输入性病例为主,报告病例318例,占病例总数的87.12%,病死率1.89%;第二阶段(6月14日至7月25日)是由北京新发地市场病例导致的传播,报告病例21例,占病例总数的5.75%,病死率0%;第三阶段(7月26日至9月22日)以境外输入病例为主,报告病例26例,占病例总数的7.12%,病死率0%。结论河北省COVID-19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鉴于境外国家疫情继续蔓延,应高度关注疫情从国外输入情况,严密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8.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1):33-36
【目的】分析咸阳市2020年1月—2月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例COVID-19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7例COVID-19确诊病例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59±17.31)岁;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最短1 d,最长10 d,中位数4 d;病程最短3 d,最长23 d,中位数16 d。17例确诊病例中轻症病例6例,普通肺炎10例,重症肺炎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15例,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咽痛、咳痰、呕吐、肌肉酸痛,首发非发热症状者2例;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偏低;胸部CT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玻璃样阴影。11例有武汉地区旅居史,4例有接触过武汉旅居史的人,2例未发现有明确接触史;17例确诊病例中4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结论】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大多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T检查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刘建  闫佳  黄琳  潘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28-103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疾病流行规律的认识。 方法 通过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获得139例确诊病例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发病确诊情况及聚集性疫情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39例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30~59岁年龄组占71.94%;男女性别比为1.53∶1;农民/工人占56.83%;普通型和轻型病例各占59.71%和30.2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各占66.19%和33.81%,两类病例发病时间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34,P<0.001),疫情由输入传播模式向输入与本地共同传播模式转变。2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性聚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涉及聚集性疫情的比例分别为33.70%和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46,P<0.001)。发病后报告时间、发病后确诊时间和首次就诊后确诊时间的M(P25, P75)分别为4(2,7)d、6(4,9)d和3(2,4)d。首次就诊在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例报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长于首次就诊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者。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应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对来自疫情高发国家的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 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病种数(OR=1.709,95% 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川省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四川省2020年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数据,分析密切接触者的场所分布、转归情况、与病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2020年1月21日—3月10日24时,四川省报告新冠肺炎病例累计密切接触者26 646人,其中追踪到位留观24 184人;539例确诊病例的累计密切接触者13 217人,其中追踪到位留观11 148人,居家隔离占19.05%(2 124/11 148),集中隔离占80.95%(9 024/11 148)。密切接触者转归确诊226例,转归率为0.93%(226/24 184),各市州中攀枝花市的转归率最高为9.29%(13/140)。密切接触者转确诊占总的确诊病例的41.93%(226/539),密切接触者转确诊病例的普通型/轻型病例占比较大(87.61%,198/226)。结论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四川省对新型冠状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较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48%(23/927);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男479名,女448名,年龄为6个月-77岁,中位年龄为33岁;不同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0.001),老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相对较高;与关联病例不同接触方式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8,P<0.001),其中与病例为配偶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最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应尽早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发现病人,并通过严格隔离措施控制管理密切接触者,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公共卫生教育对于加强临床医师的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公共卫生技能及培养防治结合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了解和分析发达国家临床教育中公共卫生教育有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日本、美国3个国家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流行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选取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析包括:①患者特征;②病死率;③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④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⑤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结果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023例,粗病死率为2.3%。个案调查结果提示,疫情在2019年12月从湖北向外传播,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31个省的1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3-26日达到峰值,并且观察到发病数下降趋势。截至2月11日,共有1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流行迅速,从首次报告病例日后30 d蔓延至31个省(区/市),疫情在1月24-26日达到首个流行峰,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异常高值,而后逐渐下降。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5.
方法

通过上海市“健康云”心理咨询服务 平台对1 194名上海市主动心理咨询者开展线上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COVID⁃19疫情期间生活状态和压力状况。

结果

所有完成心理压力自测问卷的咨询者中压力很小、压力正常、压力较大、压力很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1%(395/1 194)、34.6%(413/1 194)、25.4%(303/1 194)和7.0%(83/1 194)。女性且年龄为18~30岁的咨询者更易出现压力很大的情况(Z=-5.368,P<0.001;Z=35.822,P<0.001)。疫情期间心理压力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关注疫情信息过多(OR=2.057,95%CI:1.012~4.181)、睡眠状态有较大变化(OR=3.496,95%CI:1.669~7.325)、几乎失去兴趣爱好(OR=2.852,95%CI:1.252~6.500)和极易焦虑/烦躁/忧伤(OR=4.098,95%CI:1.772~9.480)。

结论

心理咨询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心理压力。女性、18~30岁、关注疫情信息过多、睡眠状态下降、几乎失去兴趣爱好、极易焦虑/烦躁/忧伤的心理咨询者容易出现压力造成的身体不适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行为及心理状况,为学校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和开学准备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冠肺炎防控问卷对2 338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总知晓率为88.79%,知识得分为(10.65±1.09)分,其中卫生老师高于其他岗位老师(F=23.87,P=0.000 1),答题时IP地址为湖北地区的高于江浙沪地区(F=10.69,P=0.014)。知识获取途径前3位为新闻类App(头条、腾讯) 87.25%、微信78.06%、电视广播74.94%。健康行为总得分为(43.59±3.12)分,卫生老师高于其他岗位老师(F=11.48,P=0.02),身处湖北地区高于江浙沪地区(F=17.08,P=0.000 7)。疫情期间不同场合口罩佩戴比例,最高为乘坐公共交通时100%,最低为在家亲朋好友聚会时90.93%;口罩类型前3位为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89.14%、医用外科口罩43.63%、N95医用防护口罩34.09%。手卫生行为最高为如厕后洗手99.83%,最低为触摸头发、耳、鼻后洗手75.92%。其他健康行为的比例,最高为减少亲友聚会94.14%,最低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遮住口鼻71.60%。健康行为与知识掌握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81,P < 0.001)。教师与本次疫情关注度、担忧度与教学影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关注度与教学影响程度有关(r=0.768,P=0.000 2);担忧度与教学影响程度有关(r=0.175,P < 0.001);关注度与担忧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中小学教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得分普遍较高,口罩佩戴行为较好,尚需加强手卫生健康教育。另外存在教师关注并担忧本次疫情对教学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上海市一起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链。  方法   2020年1月 — 2月,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发病前14天内暴露史和危险因素、密切接触者等信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rRT-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病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及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4例确诊病例,其中3例曾在同一公共场所内活动。病例一2020年1月11日 — 16日至武汉出差,1月21日确诊;1月17日,病例一发病后至某客户服务中心,与病例二、病例三之间在未佩戴口罩和手套的情况下有多次接触;病例二1月28日发病,2月2日确诊;病例三1月21日发病,2月1日确诊;病例三的妻子病例四2月2日发病,2月4日确诊。与病例一的接触可能为病例二、病例三的感染来源,与病例三的共同生活可能为病例四的感染来源。  结论   COVID-19可通过在公共场所的接触而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需关注室内公共场所可能的传播风险、加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州市新冠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4日 — 3月2日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者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共2 593人,收集密切接触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等信息。比较不同转归密切接触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127例转归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阳性检测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6.71 %(127/346);与关联病例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为家庭亲属关系(88.98 %,113/127);最主要的接触地点为家中(81.89 %,104/127);90.55 %(115/127)的密接感染者与关联病例经常接触,主要接触方式依次是同餐、同住、同屋,分别占84.25 %(107/127)、69.29 %(88/127)和60.63 %(77/1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人亲属关系(OR = 4.331,95 % CI = 1.009~17.063))、同餐(OR = 2.030,95 % CI = 1.037~3.975)、年龄(OR = 1.205,95 % CI = 1.095~1.326)和经常接触(OR = 5.516,95 % CI = 3.180~9.569)是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提倡家庭内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物表消毒、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及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切断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措施。建立密接者管理的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可指导分类管理、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9.
冠状病毒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病毒,在疫情早期常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给医务人员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医院由于空间相对密闭且人流量大,一些医疗操作可导致气溶胶的产生,是冠状病毒传播和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理想场所。本文探讨医院内冠状病毒气溶胶产生机制及感染风险,总结三种医院内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的证据和空气流向的影响,同时评估此条件下个人防护的有效性,以期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与行为情况,为制定防控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3月2 — 12日对朝阳区居民15 391人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电子问卷调查。  结果  朝阳区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率最高的两项为“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98.83 %,15 211人)、“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乏力”(97.23 %,14 964人),知晓率最低的2项分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43.45 %,6 688人)、“洗手关键步骤是充分揉搓”(46.05 %,7 087人)。防控认知总体呈现男性低于女性,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P < 0.01)。朝阳区居民对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2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8.82 %(15 209人次)和84.47 %(13 001人次)。疫情期间98.02 %(15 086人)的居民洗手频率增加。  结论  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应针对呼吸礼仪、正确洗手、传播途径等核心信息加强宣传,针对重点人群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