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2014年,北京)》、《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指出:大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占全部大肠癌癌前病变的85%~90%,甚至更高。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不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恶变极其缓慢,发展到早期大肠癌常常需要5~10年。这就给我们阻断大肠癌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越早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就能越有效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建议从50岁开始,无论有无症状,做一次肠镜,如果没问题,可以3~5年复查;如果发现息肉等癌前病变,就及时干掉它,并定期复查,让它根本没机会变坏!为普及相关预防知识,本期编辑部走访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王翔,请王主任给大家科普一下肠镜筛查和治疗肠息肉阻断大肠癌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结肠息肉的内镜检查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福君  王晖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89-1991
结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切除结肠息肉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应用结肠镜检查是发现切除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结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诊断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内镜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激光、射频、微波的使用。1内镜检查结肠息肉的重要性在结肠镜检查中与结直肠癌关系最大的系结肠息肉的发现了,息肉是在组织结构不明确的情况下对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与肿瘤有关的是腺瘤性息肉。有研究认为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腺瘤可作为结肠癌的早期征兆,约1/3的病人患有右半结肠腺瘤,其中27%有恶性表现[1];有报告认为50岁以上无症状…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诱癌、促癌及演进等多个阶段。其外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素等,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等,明确结直肠癌高危外因对进一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结直肠癌高发区嘉善县经过群体干预摘除直肠息肉、腺瘤等,10年内直肠癌病死率降低了31.7%。在海宁现场20年随访定期摘除复发腺瘤、息肉,虽然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31.42%[1],但仍有60%~70%的大肠癌患者未能被预防。显然外因不止其一,内因必然也是一潜在因素。从流行病学已明确的高危因素中,饮用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生活习惯等因素与结直肠腺瘤病例的关系,为结直肠癌预防控制关口前移提供线索。方法以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为平台,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12例,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海宁地区结直肠腺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红烧肉经常摄入者为16.35%,对照组为11.86%(χ~2=9.401,P<0.05);病例组吸烟率为39.74%,对照组为29.81%(χ~2=6.790,P<0.01);病例组经常饮酒者为24.04%,对照组为15.71%(χ~2=6.804,P<0.01);病例组肠道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3.846,P<0.05)。相关病史及家族史、身高、体重、饮茶、糖尿病史等因素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宁地区结直肠腺瘤危险因素主要有经常吃红烧肉、吸烟和饮酒。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正常黏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结直肠癌序列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非肿瘤性息肉、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共124例病人的标本中GHR表达.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GH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01);半定量RT-PCR结果同样表明,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GHR 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0.001). 结论:GH/GHR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结直肠癌病人应谨慎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盐城大丰人民医院结直肠息肉患者病理诊断及临床表现结果。结果:258例检出息肉患者病理结果中腺瘤174例(67.68%),非腺瘤82例(32.31%);腺瘤组平均年龄、便血、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与患者便血、年龄、息肉大小、发生部位、癌变状况等情况有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尽早完善全结肠镜检查及时发现息肉并给予摘除,同时应注重监测及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浙江省嘉善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初筛阳性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问卷信息和结直肠镜检查结果。根据肠镜检查结果,纳入11 232例无病变健康对照和3 89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之间的联系。结果 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吸烟、饮酒、肥胖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值(95% CI)分别为1.38(1.24~1.54)、1.37(1.24~1.51)和1.38(1.20~1.59);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值(95% CI)为0.65(0.53~0.80)。以性别和年龄为分层因素的分析发现,吸烟、饮酒与结直肠腺瘤的关联效应仅在男性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腺瘤的关联效应则在老年人(≥60岁)中更强。结论 吸烟、饮酒、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肥胖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结直肠腺瘤患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患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 分析 1995-2 0 0 2年 60岁以上 47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期行右半结肠切除 14例 , 期行横结肠切除 10例 , 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 ,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 期吻合 11例 ,行双腔造瘘 12例 ;术后并发症 3 2 % ,围手术期病死率 4%。结论 重视对高龄老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认识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64例65岁以上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言听计从率高(56.25%),伴随疾病多(57.8%),肿瘤切除率约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9%,围手术期病死率6%.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重视伴随疾病的处理,有效防治并发症,充分的肠道准备,恰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底物1(ras-related C3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 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4年5月75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蜡块及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Rac 1蛋白表达情况,了解Rac 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7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73例(97.3%),在5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ac 1蛋白染色阳性19例(32.8%),4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Rac l蛋白染色阳性2例(4.3%)。结直肠癌组织中Rac 1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c l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Duke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50、0.281、0.314,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癌灶原发部位、性别及瘤体大小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c 1蛋白在肠癌组织中表达最高,结直肠腺瘤中表达低,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不表达。Rac 1蛋白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Duke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的部位及肿瘤的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结肠直肠癌通常继发于腺瘤性息肉,人们认为抑制结肠直肠腺瘤的发展或切除已经发生的腺瘤,可以抑制结肠直肠癌,每天补充含热量低而含水果蔬菜高的饮食连续3年至4年,对新生结肠直肠腺瘤的发生率并无影响,研究发现提示其与抑制结肠直肠癌的相关性还不很确定。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双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进行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作用。结果全组术中直肠闭合和结直肠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吻合瘘4例(5.1%)吻合口狭窄7例(9%)。患者随访率89.7%(70/78),局部复发5例7%(5/70)5年生存率为58.5%(41/70)。结论TME是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结肠镜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健康体检(含结肠镜检查)者1 500名,对其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体病变检出845例,检出率56.33%,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最高(42.80%)。男性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慢性炎症、结直肠憩室检出率高于女性,女性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结直肠息肉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且这些部位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40~69岁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46例进行病理检查,检出腺瘤259例(40.09%),主要为管状腺瘤189例(29.26%)。60~69岁男性腺瘤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 郑州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存在较高的结直肠息肉与腺瘤检出率风险,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重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长伟  熊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01-2502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80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1年复查情况。结果 80例患者结肠镜联合腹腔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后,腺瘤均被切除,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肠穿孔等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异常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1年纤维直肠镜复查结果显示原息肉部位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腺瘤(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结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30例腺瘤性息肉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TAT3蛋白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6.7%和30.0%。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织(P〈0.05)。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组织电。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浆膜浸润、肿瘤远处转移、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夏恶性演进有关。在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检测STAT3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诱癌、促癌及演进等多个阶段。其外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致癌因素等,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等,明确结直肠癌高危外因对进一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结直肠癌高发区嘉善县经过群体干预摘除直肠息内、腺瘤等,10年内直肠癌病死率降低了31.7%。在海宁现场20年随访定期摘除复发腺瘤、息肉,虽然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了31.42%,但仍有60%~70%的大肠癌患者未能被预防。显然外因不止其一,内因必然也是一潜在因素。从流行病学已明确的高危因素中,饮用受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LR)污染的不洁水和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可能是我国农村、江南水乡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外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及结肠镜检查的人群804例。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以发现有进展期腺瘤的患者为病例组,以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便秘影响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发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651,P=0.002)、年龄(OR=1.336,P0.001)、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史(OR=1.534,P=0.048)、粪便隐血阳性(OR=1.442,P=0.043)是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越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粪便隐血阳性的人群患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刘庚 《中国校医》2013,27(1):62-63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治疗直肠肿瘤相对较新的,经内镜能完成切除、止血、缝合等系列操作的微创外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经肛门切除术和一般的内镜下肿瘤电切术。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术野暴露更加清晰;手术范围更加精准;能够实现肿瘤及直肠粘膜的"全层"切除,避免局部肿瘤残留,利于病理分析;且患者术后舒适性好,并发症低;长期随访表现出良好的生存率和低复发率。TEM主要适应于距肛门4~18 cm范围内的腺瘤或早期直肠癌。而我国大肠癌病人的特点是早期直肠癌占74%,且70%以上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这就使应用和  相似文献   

20.
1983年,Waddell和Loughry首次报道,苏灵达(sulindac)使4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sis polyposis,FAP)患者直肠腺瘤性息肉消退。近10年来,一些动物癌发生模型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 matory drugs,NSAIDS)治疗的结果支持上述的报道。而且,一些病例报告和有关人的对照性研究也证实NSAIDS可使腺瘤消退,虽然有几种假说已取得了某些进展,但NSAIDS化学预防结直肠癌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直肠腺瘤消退主要在FAP患者中得到证实。FAP及一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