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52例外科ICU和综合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情况,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于拔管后4~6 h对病人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52例气管插管病人中,39例(25.7%)出现了拔管后吞咽障碍。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是气管插管病人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H-L检验P值为0.099,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18(0.739,0.898)。取6分为临界值时,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高龄(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5分、留置气管插管时间≥72 h以及留置胃管时间≥72 h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较高,建议使用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对于得分≥6分的高危病人应尽早给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概况、相关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及对护理干预的启示4方面对由于气管插管导致的拔管后获得性吞咽困难进行综述,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的重视和相关领域内容的探索研究,从而提高拔管后获得性吞咽困难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拔管后喉喘鸣的危险因素,探讨气囊漏气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住院的气管插管患者共311例,分析拔管后喉喘鸣的危险因素;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结果共311例患者,其中2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喉喘鸣,拔管后喉喘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气管插管时间≥1周,困难气管插管为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喉喘鸣的独立危险因素;气囊漏气试验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9.7%。结论女性,插管时间≥1周,困难气管插管为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喉喘鸣的独立危险因素;气囊漏气试验预测拔管后喉喘鸣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发生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607例颅脑外伤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中167例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的直接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痰液阻塞、舌根后坠、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及原发疾病加重是导致再次插管的直接原因;与拔管成功患者比较,再次插管患者肥胖、格拉斯哥评分、吸烟等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评估患者、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可以早期预见再次气管插管的可能性;对已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要积极做好气道护理,避免患者再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带管时间48 h、进行过气管插管拔管操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拔管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拔管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因素的差异,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08例,拔管失败19例,成功89例。2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咳嗽反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浅快指数及咳嗽反射可能是影响气管插管计划拔管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3例神经危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时的基本临床资料、重要脏器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呼吸参数、肺部感染控制情况、营养状况、咳嗽反射、插管时间以及有无进行堵管试验之间的差异。结果 223例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198例,拔管失败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呼吸过快、咳嗽反射差共6个危险因素与拔管失败有显著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与拔管失败较为密切,其中咳嗽反射差相对危险度最大,是预测拔管失败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性质、意识障碍程度呼吸参数、插管时间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拔管时除重视肺部感染控制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呼吸功能储备,特别是咳嗽是否有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名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行气管插管,且插管时间大于6h的患者.排除了资料不完整,及治疗无效或脑死亡或个别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基本临床资料、呼吸参数、24 h出入量、痰液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四分法评分(Four Scale)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GCS评分及Four评分在拔管成功及拔管失败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评估拔管结果时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与插管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1),发生癫痫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GCS评分及Four评分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及常用呼吸参数及痰液性状、痰液量、24 h出入量等在传统拔管指征基础上的分级研究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而其他因素对NICU患者,能否起到预测拔管失败的作用,尚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发生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41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分为吞咽障碍(n=36)和吞咽正常(n=105)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吞咽障碍组高于吞咽正常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与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拔管后发生上气道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ICU)内267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病人按照传统方式评估后即可拔除经口气管插管;观察组病人在拔除经口气管插管前需进行气囊漏气试验,试验阳性时分析其原因、评估拔管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试验转为阴性时拔除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上气道梗阻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上气道梗阻的原因,评估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老年病人拔管后发生上气道梗阻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病人上气道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15.8%和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预测老年病人拔除经口气管插管后发生上气道梗阻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预防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上气道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预防气管套管滑脱.方法 通过术前详细的评估及术后密切的观察,了解气管切开病人金属套管滑脱的可能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及时消除了各种危险因素,有效地避免了气管套管的滑脱.结论 气管套管滑脱是气管切开术后危险的并发症,抢救处理不及对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只有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并有效采取对策才有可能避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外伤病人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68例脑外伤病人抑郁障碍情况进行评价,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脑外伤病人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抑郁障碍病人行认知干预,比较病人干预前后HAMD评分变化。[结果]168例脑外伤病人中抑郁障碍发生率为60.71%(102/1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3 000元、医疗方式为自费、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多发性血管瘤、术后残疾、术后并发症、术前无行健康宣教等病人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3 000元、医疗方式为社保/商业保险、文化程度高中或以上、单发性血管瘤、术后无残疾、术后无并发症及术前行健康宣教的病人(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医疗方式为自费、术后残疾、术后并发症、术前无行健康宣教是脑外伤病人术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认知干预后,脑外伤抑郁障碍病人HAMD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病人术后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年龄60岁、医疗方式为自费、术后残疾、术后并发症、术前无行健康宣教是脑外伤病人术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抑郁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2.
高露青  黄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8,17(1):63-69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非计划性拔管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纳入关于成人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研究的中英文文献,采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相关文献等级与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49篇有关成人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文献,其中IB级1篇、ⅡA级1篇、ⅡB级6篇、ⅢA级30篇、ⅢB级7篇、IVA级4篇。危险因素: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躁动/谵妄、意识水平、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其他因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男性)等;护理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气管导管的固定方法、床边监测减少、护理操作程序、护患比例及护士经验;镇静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镇静不充分、镇静药物;身体约束具的使用和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时间段。结论通过系统评价形成的成人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4例机械通气患者于拔管后48 h内进行电视X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6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中仅年龄> 65岁,气管切开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气管切开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咳嗽效力评级与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成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颅脑疾病96例,均行气管切开插管术,按照拔管成功与否分为观察组(拔管成功)58例和对照组(拔管失败)38例。比较2组吞咽功能、GCS评分以及咳嗽效力评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有吞咽反射患者占比、GCS评分13~14分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无吞咽反射患者占比、GCS评分3~8分及<3分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效力评级0级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5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反射、GCS评分及咳嗽效力评级是影响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GCS评分及咳嗽效力评级是影响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重点关注并加以干预,以提高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后颅窝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吞咽障碍和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月—9月在我院住院的后颅窝手术治疗病人29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吞咽障碍相关指标,对拔除气管插管后4 h的病人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曲线。结果:290例后颅窝术后病人中113例(38.97%)发生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为(9.49±10.06)d。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面瘫分级是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病变范围和面瘫分级可联合诊断后颅窝术后病人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护理人员应重视后颅窝病变术后病人的吞咽功能,早期实施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外科病人围术期压疮风险评估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外科病人围术期压疮风险以及分析引发压疮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病人48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由研究者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对病人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进行Braden评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Braden得分提示有高度或中度的压疮危险;术后72 h除感觉知觉因素(P=0.520)外,其他时间各因素均与Braden得分显著相关(P<0.01);术后72 h Braden得分变化趋势图与感觉知觉、潮湿两个危险因素相似,术后48 h内Braden得分与移动、摩擦力和剪切力变化趋势相似.[结论]术后3 d是病人压疮的高发时段,皮肤潮湿、感觉知觉变化和移动、摩擦力和剪切力是引发压疮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拔管失败的发生风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结果:共纳入159例AECOPD患者,拔管成功125例,失败34例,失败率为21.38%。高龄、Hb水平低、ALB水平低、MODS、主动咳嗽力量弱和通气时间长是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预测ICU内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失败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90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AUC为0.916(95%CI:0.895~0.938),在2%~75%范围内,预测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龄、Hb水平、ALB水平、MODS、主动咳嗽力量和通气时间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失败显著相关,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拔管失败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并分析小儿后颅窝肿瘤术后留置胃管拔管后再置管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后颅窝肿瘤术后留置胃管62例,拔管后再置管21例,研究其胃管再置的影响因素包括胃管重置评估、多元化健康教育、术后卧位、术后镇痛、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拔管指征选择、非计划性脱管。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管重置评估、多元化健康教育、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训练、拔管指征选择、非计划性脱管与发生小儿后颅窝肿瘤术后胃管重置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管重置评估、多元化健康教育、早期吞咽功能训练、非计划性脱管是发生小儿后颅窝肿瘤术后胃管重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明确小儿后颅窝肿瘤术后留置胃管拔除后再置管的风险因素,严格对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胃管重置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苏英  刘清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3):276-279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插管相关资料,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吞咽功能障碍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弯曲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支气管镜)在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和治疗的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拔管困难患者,除1例脑外伤气管上端瘢痕挛缩伴闭锁拔管失败外;其余16例患者均成功拔管,拔管成功率94.1%。除1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外,余无不良事件发生,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诊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