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莹  杨扬  李晓静 《全科护理》2020,18(6):716-719
[目的]观察流程再造优化在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入院时间的影响,为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医院电话接诊152例脑卒中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出诊-院前急救-急诊分诊-绿色通道入院治疗,选择2017年8月—2018年2月医院电话接诊149例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经流程再造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成功率、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病人入院时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静脉溶栓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电话接诊至实施院前急救时间、电话接诊至入院救治时间、病人入院至病情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入院前临床资料收集完整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电话指导家属救治措施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病死率、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实施早期静脉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流程再造优化脑卒中病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病人从发病至施救的时间窗,提升急救效率,使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
魏勇珍  缪碧云  蔡小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581-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对腹部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行普外科护理常规干预,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良事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异物遗漏、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急性事件处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李亚欣  陈文莺  叶静逸 《全科护理》2020,18(15):1837-1840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对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8年9月在医院行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的60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行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的6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础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人文关怀护理感知度评分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精益化应用模式对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施加干预,可提高病人人文关怀护理感知度,缓解病人围术期焦虑程度,降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6月成立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救治,比较对照组实施前(2017年7月—12月)及观察组实施后(2018年1月—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诊断时间、等候给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分级分区分诊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6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急救时实施急诊分级分诊救治模式,并与未实施前急性脑卒中病人(60例)候诊时间、救治成功率、病人家属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病人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漏诊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级分诊能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抢救时间,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总结其院内转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潜在风险因素,建立新的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无缝隙护理模式。选择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200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给予无缝隙院内转运模式。对比两组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纠纷发生率、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10.32min±4.21min)、科室间交接时间(3.71min±0.48min)及检查等待时间(0.42min±0.18min)低于对照组的16.54min±5.73min、7.76min±1.29min、1.56min±0.25min(P0.05);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合格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3.5%(P0.05);观察组转运科室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院内转运急诊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降低病人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节省转运时间、科室间交接时间及检查等待时间,降低纠纷发生率,提高交接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与接收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机软件指导下流程改进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D2B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某医院收治的42例急诊STEMI病人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流程,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急诊STEMI病人为观察组,采取以手机微信APP为指导的改进流程。对两组病人的D2B时间以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D2B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8.58±9.27)min和(7.98±1.87)d,均短于对照组的(96.62±12.38)min和(9.12±2.96)d,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院内病死率为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P0.05);病人出院1个月、3个月的不良心脏事件及累计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手机软件为指导的改进流程可缩短急诊STEMI病人的D2B时间,有效改善病人的救治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救护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后2017年5月—2018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样随机抽样选取胸痛中心成立前2016年5月—2017年4月4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大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期间病人病死率和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胸痛中心为STEMI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缩短了病人急诊滞留和D-to-B时间,使其能够尽早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规范病人救治流程,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做好转运前风险评估,环环相扣,降低了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院内病死率,让病人、家属及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链式流程进行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急救情况、护理质量、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护理风险、护理纠纷、病人满意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预警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可提高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护理质量及救治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2例为对照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急救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GCS评分及急救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12.46±3.78)min及急诊科救治时间(18.38±5.67)min均短于对照组(15.53±5.52)min、(25.53±7.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GCS评分(13.43±1.02)分高于对照组(11.57±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1.54%高于对照组66.13%,住院前死亡率4.62%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急救期间不良事件,提高急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分级分区分流对救治多发性创伤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多发性创伤病人66例,采用急诊分级分区分流模式进行干预,随访1个月,对比临床救治效果。[结果]救治成功52例(78.79%),救治成功组和失败组病人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创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急诊分流等待时间、检查结果回示时间、专科医师访视时间明显缩短,转入专科正确率和急诊手术开展率较高(P0.05);影响救治成功的危险因素为分诊时疾病级别、急诊分流等待时间、专科医师访视时间和转入专科正确率。[结论]急诊分级分区分流模式对提高多发性创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智敏 《妇幼护理》2022,2(17):4088-409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 治的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2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急救 2h 后 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时间、急诊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FMC2B 时间、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 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 血管不良事件率及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引入精益管理策略对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室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行CRRT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行CRRT病人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引入精益管理策略进行管理,两组均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准备时间、上机时间、下机时间短于对照组,滤器寿命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病人引入精益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8%,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流程管理能够缩短病人抢救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急诊胸痛中心的救治模式。方法将2015年1-7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7月STEMI患者8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原有就诊抢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专科护士提前介入,急诊医护团队化抢救模式,比较两组STEMI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候诊时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护互评满意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2B时间、DIDO时间、急诊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专科护士主导的医护配合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提高医护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性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文书记录、消毒隔离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有效提高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许艳 《全科护理》2021,19(9):1229-1231
目的:探讨环式管理流程在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52例为观察组,实施环式管理流程干预;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5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预后、呼吸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救治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活量、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救治成功率、救治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环式管理流程能有效改善急性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功能,促进病人改善预后,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格林(PRECEDE)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RECEDE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健康行为、不良心脏事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遵医嘱用药、饮食管理、运动管理、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再入院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ECEDE模式能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健康行为,降低病人再入院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急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在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选取9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绿色通道模式指导下的一站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就诊效率[从入院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分诊时间、转诊时间、CT检查时间、标本检测时间]、住院时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NT、分诊时间、CT检查时间、标本检测时间、转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可提高ACI患者急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有助于病情稳定,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