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09-12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延缓脑血栓形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Smax)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少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应用抗凝联合降血脂治疗对胰岛素水平及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门诊治疗的128例糖尿病AS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检测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HbAlc、FINS和HOMA-IRI均比对照组低(P0.05);TC、TG、LDL-C和HDL-C比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5);IMT、斑块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AS通过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并延缓AS进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05-160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面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79-2580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治疗组TG、TC、HDL-C、LDL-C等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8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斑块面积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斑块面积均明显缩小,观察组缩小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17-1418
研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6%,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可更加有效的控制血压,还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且安全性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在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可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6.11±0.73)分、斑块数量(1.24±0.14)个、斑块面积(1.53±0.23)mm^(2)、斑块厚度(1.41±0.26)mm、IMT(1.01±0.03)mm均低于对照组的(10.74±1.52)分、(1.60±0.19)个、(2.64±0.32)mm^(2)、(1.80±0.29)mm、(1.21±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心理(70.62±7.88)分、生理(72.35±6.90)分、社会(73.31±7.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77±7.43)分、(62.84±6.11)分、(66.71±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提升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8例高脂血症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银杏叶片+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脂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结果2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LDL-C、TG、TC等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TG、TC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消退,改善血管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所有患者到院后均接受常规降糖、降压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动脉硬化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而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胆固醇、三酰甘油、脂蛋白水平及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及LVEF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肽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35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回声斑块比例、混合回声斑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通过降低患者血脂指标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低回声斑块比例和混合回声斑块比例,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心肌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疗效,血糖、血脂代谢以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心肌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给予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血糖、血脂代谢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比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糖尿病并发心肌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及血脂代谢变化,加倍剂量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48-3849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20mg/d,治疗组患者40mg/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D)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症状性ICAD性狭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阿司匹林作为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用药前后动脉斑块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用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颅内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高分辨磁共振下狭窄段动脉内斑块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症状性ICAD性狭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大动脉斑块厚度,减小动脉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汤。比较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LBV、HGX、PF及LDL-C、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血脂,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血清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心率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RP、LVEDD和心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钠和LVE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王洪涛 《临床医学》2017,(6):123-12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恢复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血栓及斑块形成,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