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翁永林 《全科护理》2015,(5):409-4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方法应用于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58例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生理盐水组(30例)和肝素盐水组(28例),予以持续冲洗管路,比较两种不同冲洗方法在48h内的临床效果。[结果]生理盐水组和肝素盐水组在24h内均未发生管路堵塞,在36h内分别堵塞2例(6.6%)和1例(3.6%),在48h内分别累计堵塞3例(9.9%)和2例(7.1%)。两种护理方法在血栓形成和患儿使用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盐水冲洗管路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在血栓形成和患儿凝血功能方面差异不明显,对于儿童特别是低体重患儿建议使用生理盐水1mL/h冲洗。  相似文献   

2.
邱文娟  杨婧  孙洁 《全科护理》2022,20(3):431-432
对1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DFPP)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认为ECMO联合DFPP治疗操作复杂且并发症较多,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做好ECMO及DFPP参数观察及管路护理,预见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徐月利 《全科护理》2014,(16):1484-148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治疗24h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24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可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有创插管,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准确的血压参数,为治疗护理提供方便,为医生制定及修改治疗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测量有创血压,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准确的血压参数,记录每次监测显示数值。结果有效检测大手术及休克病人有效血液循环,加强手术期的护理,及时发现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为抢救患者创造时间,保证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成功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综合护理。启动重症小组专人监护,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出入量、末梢循环等;加强各动静脉管道护理、呼吸道管理、肾功能的管理;密切观察循环系统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和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经过10天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谢清云  张立力  李杏 《全科护理》2016,(19):1997-1998
[目的]观察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用无创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红蛋白监测护理,观察组连续性无创血红蛋白监测,时间均超过48h。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80.0%,P0.05);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采用连续性无创血红蛋白监测的效果优于常规血红蛋白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4年30例使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护理并追踪治疗结果。[结果]对病人实施良好的护理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关键。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是使用NIPPV的前提;各项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通气参数是治疗时的监测重点。[结论]血气分析结果是判断NIPPV疗效的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秀静  商全梅  常文胜  张玥伟 《全科护理》2020,18(22):2826-2828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管路不同血液抽弃量对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ICU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在有创动脉管路三通肝素帽处先抽取1 mL血液标本丢弃,用3个动脉血气针连续再各抽取1 mL血液,分别标记为A组、B组、C组,同时抽取病人对侧手臂桡动脉血液行血气分析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分析血气结果。[结果]A组、B组病人血液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高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病人的血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血钙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血气标本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_2、PaCO_2、血pH值、血钠、血钙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管路抽弃3 mL血液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直接桡动脉取血后血气分析结果一致,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ICU病人可以抽弃3 mL原始血液后进行血气分析,既能够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病人诊断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4例SAP患者在行CVVH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生命体征、血滤机参数及治疗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和尿量,均能平稳清除多余水分和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SAP的救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结论CVVH治疗SAP的重点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监测血滤机参数,加强管路护理,预防CVVH的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发生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57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采取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5例患者腹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促进了无创正压通气的配合,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并发腹胀与护理人员对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掌握、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病人的配合有关,正确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并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能缓解腹胀程度,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本文总结了76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管道固定通畅;注意压力及各波型变化;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及时准确记录生命体征,预防出血。有创血压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补液速度及量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为病情观察及治疗方案提供动态信息,为抢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正确应用和护理桡动脉置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本文总结了76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护理的重点是保持管道固定通畅;注意压力及各波型变化;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现;及时准确记录生命体征,预防出血。有创血压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补液速度及量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为病情观察及治疗方案提供动态信息,为抢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正确应用和护理桡动脉置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发生腹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57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采取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5例患者腹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促进了无创正压通气的配合,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并发腹胀与护理人员对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掌握、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和病人的配合有关,正确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并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能缓解腹胀程度,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总结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病人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俯卧位翻身前的准备、翻身过程中生命体征的观察、体位管理、并发症的预防、血气分析监测、无创通气护理等,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回顾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中为病人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护理经验。配合麻醉科对326例全麻下鼻内窥镜手术病人实施控制性降压,降压前注意心理护理,做好各种监测的准备,尤其是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术中通过加强输液的管理,良好的体位安放,连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加强循环系统管理等。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护理。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有创呼吸机更换管路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及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神经科、呼吸科ICU采用有创呼吸机方式维持呼吸的病人21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病人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周期为每7d更换1次,研究组病人更换时间为当呼吸机管路系统出现功能障碍或是显著污染时予以更换,对比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两组病人在抗生素使用、耐药菌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下呼吸道及呼吸机管道检出菌均包含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两组病人在更换管道次数、费用及总耗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内出现功能障碍或者明显污染时进行更换,不会增加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同时也能够相应减少临床住院病人经济负担,降低医疗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76例机械通气病人采用桡动脉置管,接通测压装置,常规抗凝,定时冲管,做好置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无出血、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持续地观察机械通气病人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时准确地了解血压和组织灌注,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对照组(常规颅内压监测)各41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及其对预后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甘露醇使用剂量相对更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急诊ICU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7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经验和教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合理地选择模式和调整参数。增强病人的依从性,密切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面色、神志及呼吸改善情况。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经皮SaO2、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观察面罩的松紧度、漏气情况及做好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加强拍背助咳及吸痰护理。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5例病人有效,2例失败。后改为有创通气。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需要有较高应用技术的通气。护理观察规范与否对无创正压通气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7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实施每天2次无创通气辅助治疗联合吸入舒利迭、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以及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同时对于并发症先兆症状给予积极、恰当的处理及护理.[结果]舒利迭联合BiPAP治疗后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呼吸困难和发绀消失,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而正确的使用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防治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只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确保病人有效地通气就能够迅速改善病人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