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科学、系统、合理、可执行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专科护士并轨培养的思路及可行性,为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国专科护士的学历水平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专科护士培养进行了现状分析,然后阐明了两者并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接着从招生对象、培养学制、导师制度、课程设置、临床护理实践、考试与考核、学位授予及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共7个方面探讨了并轨培养的具体思路设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结果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专科护士并轨培养可行,可考虑在合理衔接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两者间的差异基础上加强政府、护理院校、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交流协作,构建并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培养体系。结论 与专科护士培训并轨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业化、高层次化发展的需求,是我国护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并轨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护理领域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的启发下,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可行性,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型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的认知及态度。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采用便利抽样,从全国东北、东、中、西部部分省市调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50名、专科护士250名和护理专家50名。结果专科护士和护理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了解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专硕和护理专家对专科护士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三组人群普遍对并轨相关政策不太了解。三组人群普遍认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并轨是可行的,且支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轨。从临床实践环节实施并轨是三组人群认可度最高的并轨方式。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是可行的,但护理专业型硕士与专科护士之间的了解不足。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尝试与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轨,从临床实践环节实现接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与专科护士并轨培养方案设置的建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采用便利抽样,对全国部分省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50名、专科护士250名和护理专家50名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型硕士、专科护士、护理专家对并轨培养方案中的生源要求、学制、导师制、专业方向设置、学位授予条件设置方法的倾向和建议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的部分培养环节存在差异,求同存异是实现两者并轨培养的关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与国家级专科护士培训并轨,并轨培养模式可先在部分院校试行,与现行培养模式共存。  相似文献   

5.
专科护士培养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均是我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专科护士培养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定位、专业方向设置、使用和管理对两者进行探讨,提出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并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经验,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基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实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并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拟定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和89.3%,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各项内容变异系数为0.06~0.24.ICU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临床实践内容3部分.结论 培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设计出适合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目标,为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包括政治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掌握专业外语;培养方案为学位课程学习、临床工作能力、科研与教学能力的培养。[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及方案合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洪玮欷  王妤  左菲菲  林婧 《全科护理》2020,18(14):1754-1757
[目的]探讨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与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的教学互动模式、教学互动质量及影响教学互动的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4名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和8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互动模式、教学互动质量以及影响教学互动的因素。所得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结果]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互动模式主要包括任务驱动模式、树立模范模式、问题导向模式;教学互动质量包括无效互动、非信息互动、良性互动;影响教学互动的因素包括临床带教老师工作量大缺少互动时间、带教老师的特性、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自我定位不清、缺乏系统的临床实践计划。[结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互动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应重视师生教学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况与期望需求间的差异,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2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教育培养现况及对教育期望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考模式与学生期望需求(除小组讨论、提交论文或报告、开卷考试外)存在差异(P0.0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与学生期望需求(除护士长外)存在差异(P0.01);学生希望临床带教老师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75.2%)和教育能力(63.3%);54.0%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及相关能力素质的期望是课题及经费问题;35.8%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穿插于持续3年临床能力训练中进行,各环节之间不需要明确的时间。[结论]在教考模式、师资队伍方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况与期望需求存在差异,不能满足其期望的教育需求。应充分考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期望与需求,积极探索符合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教育质量保障现况的评价,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方法]对全国首批28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院校226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3%~96.0%的研究生对目前国内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况持基本认同态度;优良质量保障条目包括课题研究环节质量的评审保障(76.5%)、导师实践经验保障(74.8%)、导师指导态度保障(68.1%)及支持环境保障(68.1%);不良质量保障条目包括临床带教师资针对性训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8.5%)、专业硕士与科学硕士课程设置有较大区别(37.2%)、临床带教老师科研能力(36.7%)、临床实践模式(33.2%)。[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现况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临床师资队伍亟待进一步建设与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整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专科护士培训纳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组织16名二年级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其培养方向和是否有临床工作经验,让其参加相应的专科护士培训和考核。专科护士培训由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管理,方向有PICC、康复、儿科、移植、肿瘤、急诊、手术室、ICU、老年、呼吸、精神心理,培训过程包括1个月专科理论和1个月专科实践(ICU、老年、儿科专科护士培训为2个月专科实践)。培训结束后,通过访谈了解参加培训研究生的反馈。结果16名研究生均按照计划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成绩为(90.25±1.18)分。学生认为培训丰富了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职业规划。结论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整合有可行性、实践性,整合过程可进一步完善并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准视域下危重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内容。[方法]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比较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制定精准视域下危重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内容问卷,并采用Delphi法进行函询。[结果]经过2轮函询后形成的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技术、方法、情感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结论]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明确的学习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和医院培养危重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是培养"应用型、专科型、高层次"的护理人才,MNS区别于护理硕士科学学位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的职业性——注重人才培养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相适应[1]。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因而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术学位培养模式的影响,同时由于师资结构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目前我国MNS教育未能较好地彰显职业特色且社会认可度不高[2-3]。  相似文献   

15.
鉴于护士规范化培训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冲突,造成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本研究对两者并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思路与面临困难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的统一,建立适应毕业后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曾兢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13,27(10):884-886
[目的]调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对专业学位认知情况及临床实践培养的看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中应届毕业生占78.9%,有临床工作经历的护士仅占19.3%;只有21.1%的学生对专业学位有所了解;18.9%的学生是通过学校的宣讲获得专业学位的相关知识;攻读完MNS愿意去医院工作的学生仅为36.8%。[结论]MNS研究生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学校及政策部门需要加强专业学位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中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分设置等5个要素。[结论]最终构建的培养模式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可为高等院校中医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现状。[方法]自制问卷对重庆市某三家医院的40名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92.5%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目的是培养临床科研能力,60.0%临床带教老师认为临床轮转时间为1年,大多数带教教师认为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为: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结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对护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认知不足,需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化的临床指导老师的准入标准,提高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培养目标、培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横向比较当前国内外专科护士培养及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指出在专科护士培养与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角色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国外已形成规范、科学的培养框架体系,但国内尚未构建统一、规范化的培养方案,建议我国明确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角色定位,从培养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着手,构建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构建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方法:应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形成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结果:共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96.15%、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9,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51,0.234,0.268。根据专家函询意见修订而成的方案包括教育、评审、认证、注册4部分,其中教育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110项,评审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4项、三级指标8项,认证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15项,注册部分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4项。结论:构建的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精神卫生方向专科护理人才规范化、专业化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