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忠晏 《全科护理》2012,10(17):1594-1595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36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名,观察组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管理体制,对照组实施传统护士长—护士管理体制。[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考核得分、技术操作得分、病区护理质量得分、医患满意度得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结论]通过专业组长的管理,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得到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吴翠玲 《全科护理》2013,11(14):1317-1318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对照组630例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80例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即从改革护理模式、明确护士护理职责、培训学习3方面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再从识别病人需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方面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结果]观察组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人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邵振莉  刘君  吴蓓蓓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5):133-134,F0003
目的:探讨分组分层排班法在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对25名心内科护士实行分组分层排班法作为观察组,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对25名心内科护士实行传统排班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共情能力[采用临床医务人员共情能力调查表(JES-HP)]、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并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JES-HP中观点采纳、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对观察组护士在质量设施、护士服务、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上班时间、晋升福利及同事交流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组分层排班法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及工作积极性,减少不良事件,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韩智培  张晓娜  凌雁  李文涛  张红梅 《全科护理》2021,19(17):2443-2446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4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行常规培训及临床考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危险预知训练结合OSCE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岗位胜任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及考核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风险识别能力总评分、岗位胜任能力总评分、综合护理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险预知训练结合OSCE考核模式可明显提高新入职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及综合护理能力,使护士入职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降低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患者列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丁冯喆 《全科护理》2016,(28):2990-2992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程如虹 《全科护理》2013,11(17):1583-158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3例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乳腺癌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 PDCA 循环的过渡期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转普通病房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经 ICU 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 PDCA 循环管理的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 ICU 率、医院感染率、住院时间、抑郁量表(SDS)评分和焦虑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SDS 评分、SAS 评分、重返 ICU 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 ICU 转普通病房病人临床预后。PDCA 循环管理模式可提高过渡期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38位护理人员,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名,对照组18名。试验组20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患者的管理具体到人,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该组护理人员一起协作患者完成治疗工作与护理任务;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采取"护士长 ̄责任护士"护理层级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士的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20位护理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的得分,还是护理的质量与患者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均明显比对照组18位护理人员的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层级管理中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与综合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和应用的优质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疾病知识、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自拟的冠心病PCI病人疾病知识调查问卷、慢性疾病药物依从性量表、自拟冠心病PCI疾病管理调查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管理能力,降低病人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ICNSS计算每班护理工作量,护理组长依据小组内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位分配方法,护理组长根据组内成员工作年限分配一定数量的床位。比较两组病人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情况和病人、家属对ICU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入住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ICNSS评估ICU护理工作量并配置护理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6年1-12月对护理组长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比较实施前一年护理组长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组长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优质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组长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曾佼 《妇幼护理》2022,2(4):751-753
目的 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我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 80 例子宫肌 瘤患者,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在社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式的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相结合的社区延续性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安全度,提高病人自护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龚丽欢 《全科护理》2016,(23):2452-2454
[目的]观察六到位管理法在儿科病房夜间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六到位管理法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收治于儿科住院患儿和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儿科夜间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六到位管理法控制下的夜间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度及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夜间护理安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夜间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到位管理法对儿科病区夜间护理实施安全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儿科夜间护理安全度,降低夜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夜间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程莉 《妇幼护理》2024,4(10):2496-2498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护理管理工作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前来本院就诊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 服务干预方式。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差 错、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服务意识、护理能力、沟通技巧、护理效率各项护理质量 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 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对分级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内外科两个病区,按病人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由医生开具护理级别医嘱,护士实施常规分级护理;实验组由医生开具护理级别医嘱,护士按医嘱实施病情观察,同时护士根据ADL评分落实分级护理。采用"分级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收集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级护理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ADL量表实施分级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0例腹部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科室责任分组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为观察组,第二大组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标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专科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满意度、护士交接班所需时间、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专科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及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床前交接所需时间、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专科护理安全标识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性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文书记录、消毒隔离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有效提高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孟伟伟  徐涛 《妇幼护理》2022,2(1):192-194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对小儿外科护理的意义。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儿科接受手术 治疗的患儿 54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27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 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生活 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前,两组的躯体能力、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能力、行为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生活质 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