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耳聋的防治     
认识耳聋 各种原因引起的听力功能的减退或者听力功能的损失称为耳聋.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程度,轻度耳聋称为"重听",极重度的耳聋称为"全聋",也就是说,耳聋不代表都没有听力.耳聋可以是单耳,也可以是双耳. 耳聋又有很多种类,如果从出现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顾名思义,先天性耳聋是一出生就有的,而后天性聋是因为出生以后受到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损伤导致的耳聋.  相似文献   

2.
南方 《健康人生》2003,(3):11-11
聋哑分为先天性聋哑和后天性聋哑。先天性聋哑是指出生时就是全聋,由于从小就听不到人们的声音,故必然是哑,多炎遗传性。后天性聋哑,是指出生时发音器官和听觉均正常,但由于感染或药物中毒等原因导致了聋哑。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每年约新增3万以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先天性耳聋所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聋",还在于"哑",而"聋"致"哑",往往会进一步导致听障患者在社交、智力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众多不利影响。然而,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使患儿获得语言能力并进入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围婚期、新婚期及早孕妇女的健康教育,减少先天性耳聋及后天药物性耳聋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上海市第四聋校120名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引起后天性耳聋可能的因素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药物性致聋是聋哑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全组的29.36%,并且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先天性聋哑遗传占了全组的12.85%,仍是聋哑儿童构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多年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已十分关注药物致聋的问题。结论通过医务人员及家长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聋哑儿童的发生率可以减少。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耳聋是指服用耳毒性药物后,引起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或平衡障碍,属于感觉神经性耳聋,目前还是难治之症。据统计,全国每年因药物致聋的达几万人之多,这不仅是个人及家庭的灾难,而且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资料表明:后天性聋哑人中因药物引起的占35.4%,而因感冒发热使用抗菌素药物致聋的占药物性聋的68.6%。可见药物使用不当,尤其是抗菌素的滥用造成中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耳聋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天性耳聋系胎儿期受各种因素影响 ,使听觉器官发育障碍或受损 ,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听力障碍者。先天性聋儿多为感音神经性聋 ,治疗十分困难 ,故早期干预对聋儿的康复极其重要。在康复听力学领域中 ,早期主预主要分为早期听力筛查、早期验配助听器进行矫正、早期进行言语训练。然而 ,限于国内各方面的条件 ,不少聋儿迟至 1周岁才发现 ,迟至7岁或更大才配助听器 ,甚至不配助听器 ,结果失去了学习言语的最佳时机 ,导致了十聋九哑的现状【1】。1 早期听力筛查1.1 观察婴儿的听觉言语行为 听觉功能正常的新生儿可对突然出现的≥ 6 0dB声压水…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生儿出生时有先天性耳聋的占所有新生儿的比例是1%,而出生后轻度听力损失和儿童期发生耳聋的比例更高。据我国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00多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80多万。若按每年出生1900万人口计算,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听力障碍儿童约4万人。与成人相比,耳聋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更严重。耳聋会延误儿童语言的正常发育。新生儿则不能通过耳朵获得外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从出生至6岁期间,孩子从周围环境中接受声音刺激,同时结合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发育完成.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便发生非常严重的耳聋,则影响儿童言语发育,就导致了语前聋.如果是能够说话以后发生非常严重的耳聋,就导致了语后聋.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聋残患者2700万人。在6岁以下儿童中,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聋儿达10万左右。先天性耳聋是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耳蜗听觉细胞发育不良,不能将声波转换为听神经生物电信号,无法刺激大脑产生听力所致。患儿常有严重耳聋,听不到声音,自然就不能学会讲话。即使部分患儿有残余听力,但由于高频分辨率差,发音常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聋哑患者约有1770万,居残疾人之首。耳聋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在后天性耳聋中,药物性致聋发生率占40%。而在药物引起的耳聋者中,3岁前发病为50%,7岁前可达80%。其元凶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如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与庆大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7岁以下儿童听力障碍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因素,为后期防治干预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8月在浙江衢化医院体检就诊的儿童15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相关资料及儿童听力检查,分析年龄分布及性别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听力障碍分级情况及发病原因。结果 15 000例儿童中听力障碍患儿158例,占1. 05%。其中4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3岁及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6~7岁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岁患儿听力障碍严重情况明显轻于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听力障碍患儿所占比例与女性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接触噪声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及原因不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分析,服用耳毒性药物、高烧、家族先天性耳聋史、出生时窒息或严重缺氧、接触噪声是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于3岁儿童的听力障碍发生情况较高,且接触噪声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应强化儿童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省患听力语言障碍的0~7岁的儿童多达5.6万人,且每年还在以7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这些患儿的听力语言障碍,一部分是先天遗传,另一部分是后天性所致,后天性耳聋,主要是由病毒性高烧、庆霉素或链霉素用药中毒和外伤性中耳炎等引起的,其中感觉神经性耳聋最重.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耳聋",都将给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带来极大不幸.过去是"十聋九哑",现在的聋儿呢?  相似文献   

13.
了解近年来听力障碍儿童的致聋因素.方法 对1061例2月~<7岁听力障碍儿童病例进行致聋因素、年龄特声、分析. 结果 后天因素致聋为主,其中药物中毒致聋居首位,占30.0%.以氨基甙类为多;腮腺炎或腮腺炎脑炎引起听力障碍68.4%分布在3岁以上组,遗传性聋的51.8%分布于3岁以下组. 结论 药物中毒致聋应引起高度重视,3岁以上儿童注意预防传染病,3岁以下儿童注意早期发现遗传性聋.  相似文献   

14.
语前聋已成为儿童语言学习、正常言语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获得的最大障碍。在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大约50%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如何找出遗传基因突变在语前聋患儿中的分布规律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GJB2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G突变等均可导致出生时不表现听力损失、出生后出现迟发性听力损失。这些基因突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对遗传基因突变与语前聋的研究成果,综述遗传基因突变与语前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给孩子掏耳朵、打孩子一记耳光甚至燃放鞭炮不当,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听力障碍,因此一定要当心孩子身边的"听力杀手". 每个阶段都存在致聋因素 从胚胎发育到青少年时期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造成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这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胎儿期:胎儿期特别是胎儿生长的前12周,是听觉器官发育的关键期,对外界不良刺激特别敏感,许多先天性耳聋就产生于这一时期.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了某些病原微生物或使用了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异常.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罹患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以及有重大精神创伤、严重营养不良等,也可能造成胎儿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6.
《健康大视野》2009,(7):8-8
来自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除了60%的先天性儿童听力障碍与遗传有关外,还有20%与母亲怀孕期间状况有关,有大量的后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在门诊被发现。专家呼吁,母亲和孩子共同努力科学预防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十聋九哑”,反映了聋与哑的关系,即聋是因,哑为果,正是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了语言障碍。临床研究表明,聋哑人不会说话,并不是发音器官异常,更不是所谓舌头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小儿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无法学习说话。因为人类的语言是后天学习来的。耳聋的原因分为先天性耳  相似文献   

18.
孙艳 《药物与人》2010,(6):22-22
耳聋是指听力障碍,以至不能听到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按病变部位可分成传导性、神经性和混合性三种。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或中耳病变或损害,使声音不能传导到内耳造成的;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听神经或大脑听中枢病变造成的;混合性耳聋是传导性耳聋及神经性耳聋并存,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可引起传导性耳聋外,还可因内耳中毒及长期废用导致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9.
夏寅  邝舒 《大众健康》2005,(7):49-49
老年性聋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或是指在老年人中出现的而非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毛发变白。牙齿脱落.肌肉萎缩、血管硬化等衰老现象.因听觉系统衰老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即为老年性聋。但是,临床上所见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不仅包括听觉系统衰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还与人体在其生命历程中所经受的各种环境、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在临床上很难将它们与听觉系统的单纯衰老过程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20.
人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而一旦这种功能出现障碍就称为耳聋。对儿童来讲,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但因药物致聋的数量最多。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些抗生素可以治病,但也能使听神经细胞造成中毒和损坏。病人可出现头晕、恶心,持续性耳鸣、进行性听力下降,导致耳聋。这种耳聋叫感音神经性耳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神经性耳聋。把能引起听神经损伤的抗生素称之为耳毒性抗生素,其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