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曹岚  唐春炫 《全科护理》2016,(9):917-918
[目的]研究通过有创血压监测病人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的正确方式。[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20例,通过对同一病人分别用四种不同方法各采集动脉血标本一份,将由动脉置管处抽取标本的三种方法得出的血气结果分别与直接穿刺法比较。[结果]通过分别比较,三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血压监测病人通过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可采用弃去2 m L血液的方法,可确保血气结果准确可靠,减少病人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2.
从动脉测压管采血行血电解质及血糖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从动脉测压管采血行血电解质及血糖测定方法。 [方法 ]选择 2 4例心胸手术后带动脉测压管病人 ,采用自身对照 ,每个病人分别从动脉测压管内抽弃 4mL和 8mL血量 ,然后采血样 ,同时从肱动脉取血 ,测定血电解质、血糖及红细胞压积。 [结果 ]从动脉测压管内抽弃 4mL和 8mL血后再采血与直接从肱动脉取血测定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在动脉测压管 (长 3 0cm、内径 0 .18cm)抽弃 4mL血后再采血样 ,对测定血糖及电解质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用于电解质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抽动脉血0.5mL用于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对照组抽动脉血0.5mL用于血气分析,抽静脉血4mL检测血清电解质。比较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和入院时、入院第5天~第7天血常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及入院第5天~第7天的红细胞压积比较均存在差异。[结论]对ICU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可同时测血气、电解质,既减少了病人诊断性失血量,又避免了多次抽血。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 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1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1,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1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 (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性差异(P<0.05),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 值有高度显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抽弃4.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 值,抽弃3.7m1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相似文献   

5.
刘妙 《全科护理》2016,(34):3623-3624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m 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 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用于电解质测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 机械通气病人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抽动脉血0.5mL用于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对照组抽动脉血0.5mL用于血气分析,抽静脉血4mL检测血清电解质.比较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和入院时、入院第5天~第7天血常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日平均采血次数、日平均采血量及入院第5天~第7天的红细胞压积比较均存在差异.[结论]对ICU 危重病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可同时测血气、电解质,既减少了病人诊断性失血量,又避免了多次抽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人血气分析的首选血管.[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2008年1月-2008年12月经肱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肱动脉组病人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人经肱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感轻,行血气分析时应首选肱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外周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微量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需做血气分析的高危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采用外周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B组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微量动脉血。[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较B组高,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微量动脉血采集进行血气分析可采用外周动脉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约束装置在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留置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监护室(ICU)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约束带约束,试验组病人使用改良约束装置。比较两组病人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肢体末梢肿胀、阻塞、移位、滑脱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肢体末梢肿胀、阻塞、移位、滑脱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约束装置能有效减少危重病人桡动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约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内在关系,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ICU病人使用后的呼吸机管路60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套采用清洗消毒机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对照组30套用传统手工清洗加含氯制剂浸泡,清洗后采用三磷腺苷(ATP)检测仪和细菌培养方法监测清洗质量。将ICU病房6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再将实验组清洗的呼吸管及配件应用于A组30例病人,对照组清洗的呼吸管及配件应用于B组30例病人。[结果]实验组ATP检测、细菌培养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A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B组。[结论]控制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能够降低VAP的发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晏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3):2284-228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与有创机械通气联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94例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于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水平、治疗基本情况、撤机成功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PaO_2、PaCO_2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9/47)(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动脉血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的标本弃血量用于危重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2016年1月31日于西安航天总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危重新生儿55例,将从动脉留置针处采集的80个血气标本设为试验组,将同时从同一患儿不同部位外周动脉采集的80个血气标本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碱剩余(ABE)、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氧饱和度(SO2)。[结果]两组pH、PaO2、PaCO2、S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采用普通留置针弃血量0.5mL行动脉血气分析与常规方法结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RCA-CBP)治疗过程中血透管路采血代替血管采血行电解质及血气监测的可行性,以减少危重症患者CBP过程中频繁采血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RCA-CBP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经患者动脉和血液透析管路同时采集血标本,比较2处血标本电解质、血气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采集血标本共400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组血钙、血钠、血氯、血糖、pH值、乳酸、HCO 3-及碱剩余(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路采血组的血钾和CO 2分压(PCO 2)高于动脉采血组[(3.91±0.34)mmol/L vs.(3.56±0.40)mmol/L,P<0.01;(44.95±9.40)mm Hg vs.(36.85±9.34)mm Hg,P<0.01]。结论RCA-CBP治疗时,正确的血液透析管路采血可以代替血管采血进行血钙、血钠、血钾、HCO 3-等指标的监测,但需注意动静脉血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在ICU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ICU 18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入ICU时间分为A组(足背动脉)60例,B组(桡动脉)60例,C组(肱动脉)60例,比较三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和C组;A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1)。结论足背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桡动脉、肱动脉,对于需长时间监测动脉血压的ICU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理想的桡动脉穿刺部位,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258例临床需要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骨性标志结合桡动脉搏动双重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点的定位,并采用逆向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搏动最强部位触摸法顺向采血.[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性标志配合搏动定位逆向穿刺法可以明显提高桡动脉血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吴丽琼  梁巧玲  邱霞  宋玉书  刘苑玲 《全科护理》2020,18(21):2677-2681
[目的]观察不同吸入氧浓度(FiO_2)对接受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肺复张血气指标的影响,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25例。肺复张(RM)时,A组设置吸入氧浓度(FiO_2)为60%,B组为50%,C组为40%,D组为30%。比较RM前、RM后5 min、RM后30 min和RM后1 h4组病人血气指标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力学指标中的肺静态顺应性(Cst)及平台压(Pplat),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结果]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气指标PaO_2、PaCO_2、PaO_2/FiO_2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呼吸力学指标Cst、Pplat均优于A组、D组(P均0.05);RM后5 min、RM后30 min、RM后1 h B组、C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HR均优于A组、D组(P均0.05)。[结论]肺复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通气ARDS病人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血气指标及肺顺应性,肺复张吸入氧浓度设置为40%或50%对ARDS病人心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抽血两种不同进针角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2009,7(29):2642-26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疼痛、淤血淤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进针法可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陈楠  周红蕾 《现代护理》2005,11(20):1760-1760
体外循环术后,医生要根据血气分析对病人进行动态观察,在采集动脉血时,为保证血气结果的准确,常需要将前面测压管内的肝素盐水和约4.7 ml的稀释血弃去[1],然后再抽取0.5 ml动脉血送检,如果一个病人每天抽10次动脉血,那将损失自体血液约50 ml。对于正常人来说,50 ml血丢弃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心脏术后病人,尚需输血补充血容量,50 ml的血丢弃确实可惜,根据我科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避免血液丢弃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1.1在有创压管近端动脉留置针后,常规接1个三通,备橡皮塞1个,用5 ml1、ml注射器各1具,1 000 u/ml肝素盐水0.5 ml湿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留取透前血液标本的合理方法.方法 选取19例深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采用不同的抽血方法 留取透前血液标本.A组方法:透前先抽取10 ml血液丢弃,然后抽血样送检.B组方法:在A组方法 基础上,采血完毕后,将血液透析管路动脉端与深静脉置管动脉接口对接,引血,速度100 ml/min,4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