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早产超/极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后早期生长发育情况(身长、体重、头围、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患病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12个月的身长、体重及头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疾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开展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患儿早期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种体位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观察组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每24 h 3个循环周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评分、对外界刺激反应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及上臂围增长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仰卧位姿势相比,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过程中采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变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王晓辉 《全科护理》2021,19(2):236-238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技能、患儿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口腔运动干预、抚触、床旁智护指导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42 d时体重、身高、头围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3个月、6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床旁一对一指导可提高产妇早产儿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入院2周、入院4周观察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刺激配合腹部按摩对高危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将高危极低出生体重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丰富环境刺激配合腹部按摩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体格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情况、胃肠功能状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观察组体重、身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心理发展指数(MDI)、心理运动发展指数(P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儿呕吐例数、腹胀例数、每日排便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应用丰富环境刺激配合腹部按摩对高危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体格发育状况、神经发育状况、胃肠功能,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影响及预后评价。[方法]将40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早产低体重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低体重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运动发育指数、智能发育指数、感官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身高(79.06cm±19.54cm)和体重(9.88kg±2.67kg)高于对照组身高(69.32cm±16.76cm)和体重(8.88kg±2.2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低体重儿身体发育、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康复进程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我院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及其家属实施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可缩短患儿康复进程,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运动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1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袋鼠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智能发育[采用儿童智能发展量表(BSID)]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早产儿运动能力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早产儿BSID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运动发育中应用效果满意,不仅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还提高早产儿的运动能力,改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唐晓岚  李春亮 《妇幼护理》2022,2(7):1651-1653
目的 探究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治疗的极 低出生体重儿 50 例患儿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 分析和比较两组的达全肠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NBNA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达全肠喂养 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新生儿纠正胎龄 40 周两组 NBN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 44 周观察组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 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促进体格发育,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d±1.67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d±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谭宝琴  迟春昕  侯海萍  韦婷 《全科护理》2020,18(15):1846-1849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技能的影响。[方法]将4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3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性发育支持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长参与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相关情况、患儿体重变化情况、患儿母乳情况及家长的紧张焦虑感、自护能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出院后体重均不断增长,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15 d、30 d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患儿喂养耐受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出院时紧张焦虑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在早产儿护理中,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及母乳喂养率,缓解早产儿家长紧张、焦虑感,提高家长的护理技能,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别于两组患儿1岁时评估其发育状况,如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感官发育指数,并测量两组患儿身高与体重。结果:观察组患儿1岁时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感官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岁时身高、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助于早产低体重儿身体及智能发育,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延续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探讨延续护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4年10月出生的1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出院时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出院后予延续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护理需求评估、强化健康教育、护理技能培训、居家智能发育训练、团体随访干预、开通护患热线等措施,出院后每季度评价患儿智能与体格发育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母亲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儿母亲护理知识技能评分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7 P0.001),出院12个月后,两组患儿发育商(DQ)均处于中等智能水平;观察组出院6个月、9个月、12个月智能评估各维度得分与DQ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6个月后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34,P=0.004),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u=8.031,P0.001)。结论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护理技能,促进患儿智能发育,但对体格发育影响不大;对低出生体重儿家庭有必要开展系统化延续护理培训与出院后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均应用PICC治疗,观察组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存活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存活率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与护理干预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提高患儿置管成功率和成活率,同时提高其治疗期间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院的41例为观察组,2008年1~12月入院的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格发育、呼吸暂停、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头围、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身长增长及院内感染两组比较盖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支持护理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张亚茜  张艳敏 《妇幼护理》2023,3(24):5885-588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接受音乐水床式鸟巢干预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本院 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取一般 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音乐水床式鸟巢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体重指数、并发症、新生儿摄奶量、临床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正常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摄奶量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 间、出暖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接受音乐水床式鸟巢护理干预,能够加快低体重新生儿发育速度,提高新生儿摄 奶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新生儿稳定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随访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时符合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新生儿门诊随访,观察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建立随访档案,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模式进行出院后管理。收集两组患儿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身长、体重、头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长激素(GH)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身长和体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血清中IGF-1和GH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模式对其进行随访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职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行PICC置管的19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专职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计划拔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陈爽  张楠 《当代护士》2022,(6):47-50
目的探究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出生的1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运动护理,观察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护理;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指标、口腔运动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过渡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口喂养3天后的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吮吸正常形态、失调形态、障碍形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可有效改善其喂养状况和口腔运动功能,同时降低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