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更进一步对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单纯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与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手段对慢性抗心衰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差异。结果较之单纯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对照组,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无论在力竭时间、LVEF方面,还是在VO2max与最大功率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期安静心率、NYHA分级以及RDW等指标均有显著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采取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药物及器械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心衰患者病死率不断下降,患者预期寿命延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或能成为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新选择。现对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慢性心衰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4%(80/84),治疗后患者HR、SBP、DBP、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慢性心衰患者中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再住院率高的特点。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新型治疗药物的涌现, 慢性心衰治疗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有关心衰诊疗指南和共识也不断推出与更新。本文梳理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历史沿革和研究进展, 以便温故而知新, 并为心衰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历史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急、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综述的方法阐明新活素作为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在急、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得出新活素作为新型抗心衰药物对急、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可以迅速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中医组(40例)和西医组(39例)。中医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复方治疗,西医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和7.5%,与西医组患者的71.8%和23.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心衰起搏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心衰的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降低心衰相关死亡风险,起搏技术的发展如多位点起搏、左室心内膜起搏、单左室起搏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His-浦肯野系统起搏、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心肌收缩力调节器、神经刺激治疗等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大型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从起搏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省陆川县人民医院在2016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和实验组(3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水平、心率水平、BNP(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hs-CPR(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水平、BNP水平、hs-CP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且能够积极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新四联”规范化心衰药物治疗模式,能够大幅度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而SGLT2i和ARNI能够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本共识提出简洁明了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着重阐述“新四联”药物的启动顺序、启动时机、使用剂量及调整原则、临床注意事项等,强调对慢性心衰患者院内-院外的全程、长期管理,以促进广大临床医师更规范地应用改善心衰预后药物,以期降低中国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心衰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 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80例,入院后给予心衰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上述患者均经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