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落地珍珠異名:土地子,山胡椒,夏無踪,鉄秤錘,金綫弔葫蘆。產地:山原及叢草中。產时:三月生苗,七八月枯。采集时期:四五月間采取,六月后雜草繁茂,往往被遮蔽,不易尋覓。药用部份:根。  相似文献   

2.
民间草药(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公母草異名:人字草,妹子草,地蘭花,紅花草,湿花草。 產地:浅山路旁,田野,郊原湿地。 產时:三月生苗,霜后枯。采集时期:五六月。药用部分:全草形态:莖自根际叢生,圓勁而細,長一二尺,平臥或斜立地面,分枝很多,叶甚細,長椭圓形,全綠,支脉甚密,斜出并行,如倒人字样,將叶扯断,往往成V形,叶柄短,單叶或兩片合成复叶,枝叶皆互生,每节间有老黄色薄衣膜包襯,六、七月间,着生淡紅色小花于叶腋间,根細而硬,入土不深。  相似文献   

3.
利尿药(续)     
灯心草别名灯芯、灯草、辰灯芯、碧玉草、虎鬚草、赤鬚、蓆草、古乙心。科名 屬于灯芯草的植物;入葯为灯芯草的莖髓。 産地 産于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品類本品与石龍岛(龍鬚)同形異物、龍鬚之莖緊小,其髓实,灯芯草则稍粗大,而髓松色白。性狀 为圓形綫狀,長達四五尺之莖髓(或作瓤),內外色白,無气味,性寒,無毒。  相似文献   

4.
<正> 金錢草別名:連錢草、遍地香、鈸兒草、遍地金錢(綱目拾遺)、透骨消(嶺南採葯录)、疳取草(日本)。本品系唇形科(Labiatae)、連錢草(Glechoma hederace(?) L.或Nepeta glechoma Bentn.及N.hederacea(L) Trev.)为多年生蔓草。春季自旧莖發苗,新枝直立,高約三、五寸。莖方形,叶圓、腎臟形,基部心形,边緣有鈍鋸齿,兩面均綠色,上部之叶較小,对生,具長叶柄,莖叶多少被疎毛。三、四月間,梢上叶腋开花,輪生,二至四朵,花冠唇形,淡紫或粉紅色,花瓣有紫色斑点。花后其莖横臥地面,匍匐延伸,長达丈余。莖与叶均带香气。(圖1) 赵学敏說:生郊野湿地,十月二月發苗,蔓生滿地,  相似文献   

5.
續断     
俗名山蘿卜根根,为野生多年草本植物。春季由宿根長出方莖,高1—2尺,羽狀复叶对生,叶片卵圓形前端尖,叶边有鋸齿,花开叶間,白色带紫。根为紅黄色之長根,叢生于莖下即是續断。挖掘时間最好是农曆七、八月,挖来續断根即洗浄泥沙,切去須蘆和小尾,用带烟的微火燻干,使外呈黄色,內呈藍綠色,干后再切去兩头小的部份。每根約長3—5寸,按其長短綑为小把,以木箱裝紧。品質以粗壯性軟,內呈藍綠色为佳。  相似文献   

6.
瓜蒌为多年生籐类,根和果实均入藥用。根名“天花粉”,果实連同皮、子及瓤名“溏瓜蔞”。一般多去掉瓤子,用其皮、籽,即瓜蒌皮和瓜蒌仁。我省气候适宜瓜蒌生長。种植方法 1.土壤:适宜生長于沙質壤土。以选擇向阳25度以下傾斜山地为最好,忌水澇。 2.种植时間:常年均可栽植。以霜降至冬至为最适宜。种后第二年即可結瓜蒌。如种植时間不适宜,第一年只長梗叶,不結瓜蒌。  相似文献   

7.
綠润台的科屬、形态 綠潤臺是我地民間藥用植物之一,因为它能治淋病,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綠淋臺”。是一年生草本,依其形态,当屬菊科植物。野生于近水边的堤岸間,或水田附近、肥沃带湿的土壤生長颇旺盛,高达三、四尺。农历二月間萌芽,初生窄長形小叶兩片,叶緣呈不規則的来囘弯曲狀,斜臥地上;其后叶片逐漸增生,五月間抽莖直立,而五分枝,中空,里壁为淡白茸狀,叶互生,叶柄不显,从逼近莖部  相似文献   

8.
<正> 谷精草以“谷精草”为名的商品,在我国南北各地發現三种不同的品种。地方慣称又按其产地与特征之区別,致有不同的俗称,如:“谷精珠”、“广谷精”、“谷精草”。茲分別介紹如下,以供研究参考。(一)谷精珠:大江南北多有分怖。主产于太湖週圍,江苏溧陽、宜兴、苏州,浙江湖州、吳兴、崇德、長安鎮一带。为一年生草本,生水田或池澤傍都氶L,叢生锶諈踩~間挺生長4—5寸的細莖,顶結小球(似綠豆大),白色,半圓形,内有多数鱗片,各片間均藏一花。通常在8—9月間农历秋分前后採集?虺龊笕ジ?取  相似文献   

9.
<正> [麦門冬] 产地:浙江余姚(現划为慈谿)、杭州筧橋;四川綿陽、酉陽、巴县、渠河、江津、綦江、万县、垫江;湖北黄岡,以及貴州等省均有出产。概述:本品系多年生草,有野生与种植二种。野产者俗称“土麦冬”。浙江全区、苏北濱海、松江、崇明島,以及湖北、四川等地皆有野产。叶叢生,常綠,叶片狹長而扁,長1—2尺,莖長尺余,花紫紅色,麦冬附鬚根而生如連珠狀,入葯部即其塊根。适宜于松軟的硷性沙土  相似文献   

10.
辣蓼草又名水蓼,屬蓼科,多生于河滨水湿的地方。茎高四、五尺,叶長尖形,中部宽闊,茎上近稍处有柔輭的白色葺毛。八月間,开始于稍头开淡紅色如稍穗样的花;至九、十月間,其花盛开。花有辛味,叶及茎有苦濇味。其花及子和面作圆,即酿甜酒用的甜酒藥。  相似文献   

11.
<正> “蒼耳草”是目前發掘出来的,治疗麻疯病有显著効果的,一种中葯。通过这一事例,再一次說明了祖国医葯学遺产是一个豐富的宝藏。同时亦再一次的証明了党的中医葯政策的正确和偉大。“蒼耳草”是一种野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南昌郊区野生甚多)高1—2米,全株綠色,密生毛茸,在莖及叶柄下部有棕黑色的点狀及短桿狀的縱直花紋。叶互生,叶腋間分枝,叶柄長3—10厘米,叶心臟形呈三角狀,叶片有3—5浅裂,叶緣卷曲有不規則的波形齿牙,叶端尖銳,叶身長3—10厘米,寬3—8厘米;叶面有明显突出的叶脈三条;由基部分出,叶背綠色較葉正面略淡,但茸毛較叶正面为多。8—9月間开花,花为綠色  相似文献   

12.
“土牛膝”系野生植物,好生于山溝、牆头、菜园、竹园等有杂草叢生的地方。其节对生,俗称对节草。因其有治疗喉痹和堕胎的功效,故又称喉痹草和打胎草。根据医書記載和民間傳說,該草能治疗喉风,故我們用以試治白喉,从本年一月份起,我院曾用以治疗白喉病三例,均获得完滿的疗效,茲將三例治疗情况摘绿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强心药(续)     
附子 別名熟附子,生附子,淡附子,附片,明附片,鳥附片,黑附片,川附片,次附片。科屬 屬於毛莨科的植物;爲鳥頭根旁附生之塊根。 産地 産於四川中霸之河東舆河西,均爲家種。品類及规格本品因塊根之老稚及形熊之差異,分爲下列各類:老根(母根)叫鳥頭,冬至附老根而旁生的叫附子;附子連生的小者叫側子;更小的叫漏蘭子;獨生而長大的叫天雄;兩頭尖嘴的叫鳥嘴。此外又有川鳥頭及草鳥頭兩類:前者爲産於四川彰明的野生種;後者野生於別省,其母根與子根均比較细小。附子在商品上,又分爲鹽附子與泥附子兩  相似文献   

14.
民间草药     
民間草葯,是廣大劳动人民在長期和疾病作斗爭中創造的宝貴經驗,也是我們祖國丰富的医学遺産的重要部分。它的産地普遍,取之不竭,用于适当場合,往往收到特異效果,可是这些草葯知識,大都流傳在民間,或为个別識者所掌握,过去由于少数医生倚为專業,  相似文献   

15.
(40)田边菊異名:路边菊、路边黄花草,寸金草。 產地:田野低温地、田塍间。 產时:四月生苗,八月枯。药用部分:全草。形态:莖方形,直上,高四五寸以至七八寸,叶卵形而短,全緣,無叶柄,相对生,叶基部互相接近,茎叶绿或紅色,五六月间,莖梢分枝开小花,花瓣五片,長橢圆形,黄色,根细如鬚亦作黄白色,农民在夏季常采取,同青(?)晒干,烧烟以驱蚊。  相似文献   

16.
明党参     
<正> 毛知母,带油性,不易干,晾晒时間較長,一般須要3—4个月才能晒干。这样旣浪费蓆子、工費、埸地,又因时間过長及不断翻晒、捣垜,原来質量受到一定影响。根据各地加工晾晒毛知母积累的經驗,介紹以下几个簡易的晾晒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药杂志》1959,5(1):11-12
<正> 我省家种茯苓多以漿引或木引窖种.將帶漿嫩茯苓切成片塊者为漿引。用六成熟帶有茯苓菌的松段,取出晒干切成五寸長左右小段,再与苓料混合埋入窖內引其發菌,到种茯苓时取出放入苓料中間下窖这叫木引。此外,还有老引、奶引、泡引我省極少使用。一一般种植方法以松木为原料,第一年十、十一月間伐木削椏去皮,削成5—7方形,去皮十之八九,楞部留皮牛寸寬,放在露天晒干。次年二、三月間將此木料鋸成2.5—3尺長松树段(即苓料)堆放在向陽山地晒干,到五、六月間种植,这段时間为备料时間。下种时,窖場选擇向陽沙土地(生荒地)挖成小窖,  相似文献   

18.
<正> 白及是蘭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莖和须根;通常生長在山腰或山脚下的陰爽地方,幼苗頗似出土的小棕树,叶3—5枚,長披針形,全緣;中抽小莖,莖的頂端生总狀花序,四、五月間开淡紅或黄白色的花,結蒴果。  相似文献   

19.
木賊     
本品为木贼科(Equisetaceae)植物木贼草(Equisei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辽宁省清原、本溪、新宾、鳳城、宽甸、桓仁、海城等旦,以清原、本溪产量較多。在森林內或山溝等地成片生長。[植物形态] 多年生長綠草木。营养莖与繁殖莖同型,莖直立,單出或叢生,不分枝,高50—100厘米,直徑5—6毫米,深綠色,圓柱形,中空,表面有明显的节,具有縱溝和縱稜,稜約20余条左右,表面粗糙。叶生于节上,系由输生的鱗片狀叶連合而成,呈短筒狀或漏斗狀,先端具齿,質坚脆,齿片先端尖銳,易脫落,而遺留一平截狀基部。夏日莖端生孢子囊穗,呈長圓形,頂端有小凸突,初綠褐色,后变黄色。孢子叶特化成孢子囊托,如一盾狀体,平頂,六角形;頂的下面中央生一柄,周圍生有  相似文献   

20.
(12)繡花針異名:老鼠刺,天針,黄脚鷄,鷄脚黃,鳥不踏。產地:深山樹林中,及深山陰处。產时:四季長有。采集时期:不拘时。药用部分:根,或連枝叶。形态:木質,莖高尺余,粗不及箸,枝横向擴張;叶厚,大如小指面,卵圓形,末端尖,叶面深青背淡;枝叶間有細刺,亦对生,六七月間,結紅色圓形較綠豆稍大之果实,經久不落,根細硬,作深黄色。主治及用法:1.湿热黄疸,久病風湿痛,每次用根三至五錢,或連枝叶三倍量,水煎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