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地震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沈钺 《天津护理》2009,17(1):35-35
四川里氏8.0级地震造成37万多人身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由于受伤的人员较多,伤者在当地进行初步的诊治后,被及时转送到全国许多省市的医院继续接受诊治。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四川地震重灾区患者,诊断为颅内血肿合并左前臂骨折。经过医生精湛的诊治和护士细心的护理,病情逐渐好转。由于生活家园在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该患者的心灵也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情绪极不稳定。表现为进餐没有食欲,不愿与人交流,反应偶有迟缓,情绪较为低落。为了帮助患者尽快驱散笼罩在心灵的阴影,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对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后的效果.对一例由5.12汶川地震致植物生存状态患者从预防并发症、长期坚持促醒护理、家属健康教育并参与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经过近2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目前为止无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并且由最初的护理人员照顾模式成功转型为家属照顾模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对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并对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维持家庭的社会功能,降低医疗消耗.  相似文献   

3.
探讨对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后的效果.对一例由5.12汶川地震致植物生存状态患者从预防并发症、长期坚持促醒护理、家属健康教育并参与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经过近2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目前为止无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并且由最初的护理人员照顾模式成功转型为家属照顾模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对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并对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维持家庭的社会功能,降低医疗消耗.  相似文献   

4.
术中输液、输血是维持术中病人有效循环的重要手段,因此,术中输液、输血的护理也是保证危重病人安全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就有关术中危重病人的输液、输血的护理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总结地震伤住院病人的护理.回顾性分析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收治的92例地震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地震伤病人住院期间的观察和护理重点如:入院护理,骨折的护理,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内脏器官损伤的护理,外转病人的护理等,并提出了今后护理地震伤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震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地震伤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充分尊重其宗教信仰及生活习惯,细心观察病情,做好安全护理及个性化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护理可大大提高地震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护士的业务知识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四川汶川地震伤病员的寻亲护理实践,探索突发灾害时,对医院地震伤病员寻亲的护理支持方法,使地震伤员及时、快捷的找到亲人,有利于减轻地震伤员的心理反应,促进社会稳定,为灾害救援护理新模式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静 《天津护理》2011,19(3):161-16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笔者参加天津抗震救灾医疗队被分配到海西州第二人民医院救治伤员。其中一名藏族小伤员,为了帮助他尽快地驱散幼小心灵的阴影,早日快乐起来,在护理过程中,将有价值的、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以及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与患者需求相结合,通过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65例地震后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本组急救过程中出现心搏骤停4例,现场心肺复苏成功1例,死亡3例,未出现因急救处理不当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护理并发症发生.认为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钟灵  晏瑛  黄玲炜  廖俊辉 《华西医学》2012,(8):1254-1256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地震伤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6月,选取都江堰市多家医院共87例康复期地震伤截瘫患者,其中观察组选取在社区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对照组选取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时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F=8.042,P=0.009),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χ2=6.464,P=0.01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U=598.500,P=0.001)。结论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地震伤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伤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会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15-1117
地震伤护理是现代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地震伤护理的现实应用意义,本文对地震伤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指出现代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地震伤救护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及注重灾后伤员的持续护理等问题,对降低病人伤残和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使伤员被砸压后长时间掩埋,人体肌肉丰富部位受到打击、挤压等钝性外力作用,致使软组织变性、坏死,肢体解压后大量毒素进入体内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等,常导致急性肾功能障碍,出现挤压综合征(crash syndrome,CS)[1].我科在汶川地震后手术救治19例CS伤员,其中13例同时予输血治疗,术中及时、高质量的血液输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现总结输血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地震伤致胸腰椎骨折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伤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采取心理特征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住院时间12~59 d,平均23 d,不完全瘫痪患者功能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心理问题及其他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心理及机体损伤的特点,针对性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康复时间,最大限度地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危重全身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以进一步提高全身复合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危重全身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通过积极救治最终救治成功9例,死亡1例。结论对全身复合伤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手术指征,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伤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采取心理特征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结果:本组住院时间12-59 d,平均23 d,不完全瘫痪患者功能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心理问题及其他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心理及机体损伤的特点,针对性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康复时间,最大限度地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27例玉树地震伤员的救护,总结应对成批不同民族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措施包括根据玉树地震伤员的情况,合理安排,统筹分工;尊重民族生活习惯;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心理调节;施以中医特色医疗,教会伤员功能锻炼的方法,使伤员得到身心健康的护理,从而早日康复出院.认为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安排、有效的中医护理是成批伤员康复的重要保障,可以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护理达到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后,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通过空运迅速抵达指定地点,积极协助并指导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主要收治重灾区北川县、清川县、平武县下送的大批伤员。由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力大,我们克服当地余震不断、医疗药品和器械设施匮乏带来的不便,积极组织救护工作,成功抢救了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现将救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童英  刘榴  辛文琼  黄砒砒  安婷 《华西医学》2009,(5):1257-1259
目的:通过对地震伤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分析及心里疏导,探讨地震伤患儿家属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12日后收治的116例地震伤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给与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116例地震伤患儿及家属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救治和护理,无心理障碍引起的过激反应,护理满意度达99%。结论:对患儿家属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不仅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还可以缩短与患儿及家属间的距离,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疗与护理,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危重创伤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输血相关因素对危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50例输血治疗危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患者分为A组(输血量>2000 m L )、B组(输血量≤2000 m L ),分析两组输血量、年龄及性别对死亡率、感染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A 组:死亡率为26.92%,感染率为80.77%;B组:死亡率为4.17%,感染率为58.33%,死亡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对感染率和死亡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危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增加输血量会提高死亡率,大量输血可能是危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