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春花  崔兰  李雪莲 《医学综述》2003,9(11):675-67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的前向血流 ,可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梗死后心功能 ,影响左室重构及改善AMI患者的预后。AMI后左室重构 (leftventricularremodeling ,LVRM)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反映心肌梗死 (MI)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也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20a来,由于加强了监护、溶栓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从30%降至8%以下,但再梗死或多次梗死的患者增多,成为心肌梗死(MI)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MI急性期后的病情评估和处理,是临床中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急症.老年人心肌梗死症状往往不典型,极易误诊.我院自2005年~2008年收治7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首发症状特点及常见的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4.
1993年至2000年我科收治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2例,其中无痛型心肌梗死患者56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21.4%,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段,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AMI的方法逐渐完善,其早期死亡率已逐渐下降。心肌梗死(MI)后还需要正确的评价预后,帮助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选择性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有许多益处,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MI)病死率,对MI合并高血压、心衰疗效佳。能有效控制梗死延展,心室重构和预防心脏破裂,预防再梗塞。本通过AMI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QRS积分的影响,旨在探讨卡托普利能否限制、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7.
杂志信息     
据《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4月37卷第4期报道 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等,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室重塑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将81例次首次AMI恢复期患者分成前、侧壁和下、后壁心肌梗死(MI)未通及再通各两组,对比未通和再通组的结果,并与正常组(25名)进行对比,分析左室重塑和心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1.前、侧壁和下、后壁MI未  相似文献   

8.
以胸部无痛性为特点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老年患者中并不少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洪树坤  杨坤兴 《医学综述》2012,18(15):2518-2519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胆绞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首诊误诊为不典型AMI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不典型AMI患者病初时均被误诊为胆绞痛。其中4例死亡。结论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AMI的重视,对减少AMI误诊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特征,尤其是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常延误诊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现对1993年10月~2008年10月间2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进行反思,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期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背景:已知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参与血管发生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被动员。为了检验以下假设——EPC的血管生成功能会影响心肌梗死(MI)后的心肌挽救,作者评估了EPC的数量和分化能力,并与MI 6个月后的临床数据相比较。方法和结果:纳入了51例初次发生AMI并成功放置支架的连续患者(年龄61±8岁;x±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34、CD133和VEGFR2来定量研究EPC。  相似文献   

12.
急性腹型心肌梗死,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或突出症状,无典型胸痛表现,临床上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近10年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6例,腹型心梗28例,其中2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诊和误诊。本文浅析漏诊、误诊原因,探讨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急性腹型心梗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误诊、误治,笔者回顾我院自2001年1月-21304年12月住院收治的9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者较多,易误诊,现根据其有无典型AMI的首发症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4.
蔡克锋 《海南医学》2009,20(6):77-7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归、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分析归纳其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常相似,易被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1999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70例不典型AMI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数十年,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认识和治疗已发生显著变化。目前认为,AMI和不稳定心绞痛只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其中的部分,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MI和Q波MI。病理上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机化。心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脑分水岭梗死(CWSI)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伴发的脑血管意外.是脑内相邻的较大的血管供应区之间的脑组织发生坏死.也称边缘带梗死。有些患者CSWI为首发临床表现.AMI反被掩盖,易被误诊。若能早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1992年至2002年我院共收治16例AMI和CWSI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与氯沙坦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中期因子干预组(MI+MK组)和中期因子+氯沙坦干预组(MI+MK+L0S组)。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并对MI+MK组、MI+MK+LOS组分5点梗死周围注射中期因子(1μg/200 g),MI+MK+LOS组每日给予氯沙坦灌胃(15 mg/kg),4周后进行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MI+MK组较MI组、MI+MK+LOS组较MI+MK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重量显著减小(P0.01);梗死周边新生血管及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多(P0.01),左心室功能显著改善。结论中期因子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联用氯沙坦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而老年人AMI症状常不典型或无症状,为减少漏诊误诊、贻误治疗,我对收治的36例不典型AMI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较高,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65岁以上老年人AMI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