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肋问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将100例择期传统切El开胸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肛50),使用北京K001AND公司JT—I型冷冻治疗仪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作50),采用Et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epiduralanalgesia,PCEA)。二组病人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后2h、4h、12h、24h、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搔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如恶心(10.3%VS23.3%)、呕吐(10.0%VS26.7%)、头晕(6.7%VS20.0%)等]发生率也低于B组。结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黄矾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52-5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4月~2009年3月对76例胸部手术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冷冻的方法进行镇痛。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冷冻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8例。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评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对于预防开胸术后疼痛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止痛的新方法。方法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实验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注入亚甲蓝。对照组:在周围静脉置止痛药泵。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两组止痛效果。结果术后6h、12h、24h、48h、72h两组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毁损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然  刘军  石文君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3):181-181,133
目的观察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对开胸术后的冷冻止痛效果。方法100例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冷冻治疗组患者在关胸前,分别将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部位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术后胸痛进行评级,并观察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进行术后肋间神经功能恢复的随访。结果冷冻治疗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4级)为92%,平均VAS评分2.40;对照组无0级及1~2级病例,轻微疼痛仅为4%,平均VAS评分8.56。两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肋间神经冷冻进行开胸术止痛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其他止痛方法不具备的临床应用优势,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磊  张毅  刘宝东 《中国医药》2014,(5):640-642
目的 总结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治疗体会.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治疗,干预组术中实施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 (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对改良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对比,证实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能有效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方法:2004年5月~2011年5月阳江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100例择期传统切口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改良肋间神经冷冻组(n=50)利用杭州K001AND公司JT-1型冷冻治疗,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个肋间神经进行冷冻治疗;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5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u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2、4、12、24、48h时的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肠麻痹等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少于B组,传统开胸手术后镇痛,改良肋间神经冷冻优于PCEA。结论:证明改良肋间神经冷冻技术在促进传统开胸手术后恢复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和镇痛泵止痛在开胸术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手术后剧烈胸痛的方法。方法对1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镇痛泵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以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价术后切口疼痛以及镇痛药使用情况,并于术后第3,7,15,30,90天测定肺功能。结果冷冻组止痛总有效率(0~6级)为98%,显著优于镇痛泵组的54%(P<0.01)。三组术后肺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神经的病理改变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局麻药物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差异。方法选择120例行择期开胸术患者应用完全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A组患者接受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薄荷脑注射液(克泽普)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接受左旋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c组患者采用肌注镇痛药。并对三组患者分别于清醒即刻、4h,8h、12h、24h、48h和72h,进行疼痛程度、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术后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5.0%、80.0%和40.0%,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c组;VAS评分A组与B组8h内无明显差别,8h后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h内P。。=0.11,8h后P。。=0.014);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术后8h内。对术后咳痰能力、镇痛药物用量及肺部并发症的监测:A组明显好于B、C两组,B组优于C组,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用克泽普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经济、简便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开胸术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烫肋间神经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开胸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电烫肋间神经镇痛组(A组)及自控静脉镇痛泵组(B组)各30例。A组在关胸之际将切121上、下肋间神经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用电刀电烫4s,或重复烫4s;B组用芬太尼0.8mg+吗啡20mg+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通过静脉(BD针)持续泵入。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A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4~72h观察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尿潴留、出汗多等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烫肋间神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实用、无副作用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减轻和消除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方法。 方法 对100例后外侧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病人常规手术后行冷冻切口及切口为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冷冻时间为90秒,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记录使用哌替啶针的用量,术后随访3~6个月。对照组病人除不用冷冻治疗外,其他同研究组。 结果 研究组止痛效果满意,总的有效率(0~6级)为92%,平均VAS评分2.12,使用哌替啶针平均40.0mg/例;对照组总的止痛有效率(0~6级)为24%,平均VAS评分7.54,使用哌替啶针平均205.0mg/例。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诊3~6个月,两组病人切口处感觉无明显差别。 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能有效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11.
李同  徐军  裴学坤  王维林  管宏俊 《江苏医药》2012,38(23):2848-2850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用于食管癌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B组则在关胸前实施肋间神经冷冻.记录术后72 h患者口述疼痛数字评分(NRS);测定麻醉前、手术2h、术毕、术后12、24 h血浆P物质浓度.结果 A、B组镇痛有效率相仿(96.6% vs.93.3%)(P>0.05).A组术后48 h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但A组术中和术后血浆P物质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在开胸后即刻行肋间神经冷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冯淑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4-214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仪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表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阴道锥体训练(对照组)50例和神经肌肉刺激+阴道锥体训练(观察组)50例进行治疗,每疗程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SUI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23.11,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4.88±0.77)分,高于对照组的(3.88±0.69)分(t=3.55,P〈0.05);观察组治疗后12周UI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18%)(x^2=4.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电收缩强度(37.55±7.98)μV,较对照组的(30.55±7.45)μV明显增强(t=5.13,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治疗能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增高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注射液应用于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5例确诊为唇裂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双盲分为布比卡因组(B组)47例和布比卡因、吗啡复合组(BM组)48例。常规诱导气管插管后,B组取0.25%布比卡因2ml;BM组取0.25%布比卡因2ml+1μg/kg吗啡注射液;两组均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每侧1ml。观察两组术后FLACC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6小时FLAC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BM组16.67%。结论采用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行眶下神经阻滞对小儿唇裂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张晓群  付英  孟维艳  郭向辉  孟令田 《河北医药》2011,33(20):3104-3105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对照组)和吗啡联合氯胺酮组(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泵入镇痛液的方法控制癌痛,对照组:吗啡100mg4-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观察组:吗啡100mg+氯胺酮50mg+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3、5、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吗啡持续静脉泵入具有用量小、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甲状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剂组和吗啡组各40例。芬太尼组术后予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吗啡组术后予吗啡片口服止痛。观察2组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第8天,芬太尼组明显缓解和完全缓解者比例达87.5%(35/40)。用药后,芬太尼组VAS评分低于用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用药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甲状腺术后镇痛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邹飞娥  黄涵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129-1130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应用于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63眼原发闭角型青光眼,随机治疗组25例36眼和对照组25例27眼,治疗组行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视力进行对照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97.2)%,对照组(74.1)%(X2=3.95,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眼压(11.2±2.3)mmHg、10.5±2.1)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37.5±13.7)mmHg、(36.7±12.4)mmHg(t=2。234,t=2.437,P均〈0.05);治疗组术后视力(0.19±0.21)较术前视力(0.11±0.13)提高明显(t=2.043,P〈0.05);对照组术后视力(0.12±0.24)较术前(0.10±0.15)变化不大(t=1.543,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2%和81.5%,无显著性差异(X2=2.241,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23例(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80%)(x^2=3.87,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和S—T段、T波恢复分别为21例(84%)、22例(88%),高于对照组的15例(60%)、16例(64%)(x^2=4.80,x^2=4.87,P〈0.05);两组治疗后IL-6、CK—MB和TNF-α水平高于治疗前(t=2.75,t=2.82,t=2:83,t=2.72,t=282,t=2.8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K—MB、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t=2.45,t=2.53,t=2.59,t=2.57,均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CD3^+和CD4^+含量、CD4^+/CD8^+比值增高。结论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影响,探讨减少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宫颈癌手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2周残余尿量、尿潴留例数、HAMD评分和HAM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例数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x^2=4.019,P〈0.05);术后2周观察组平均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例数、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3.115,x^2=4.360,t=2.804,t=2.731,P〈0.05);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例数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x^2=4.703,t=2.913,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应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吗啡合剂在颈丛阻滞中的体会。方法随机将6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三组(A: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吗啡合剂组,B: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合剂组,C:利多卡因-丁卡因组),颈丛阻滞后,观察三组药物的作用维持时间,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神经阻滞后4h后疼痛程度A=B〈C组,12h后疼痛程度A〈B=C组。结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吗啡合剂在颈丛阻滞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液氮冷冻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跖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及时照组(58例),治疗组予甘露聚糖肽口服,疣体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对照组仅行液氮冷冻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有效率为66.9%,对照组为52.8%,复发率治疗组为2.5%,对照组为10.0%,两组有效率,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冷冻治疗跖疣疗效确切,预防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