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广贵 《安徽医药》2014,(5):949-95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按是否符合溶栓条件分两组,溶栓组50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胸痛缓解迅速、明显,但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确切、安全,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61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后60min内12导联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抬高ST段回降程度(以回降≥50%为标准)分为两组,A组(ST段快速回降组)36例,B组(ST段缓慢回降组)25例,比较两组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的发生率、住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所有患者均于3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B两组患者比较,B组心功能(Killp分级)不全发生率(48%)、住院恶性窒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4%)、住院病死率(16%)较高,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6%)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80%)较高(P〈0.01)。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缓慢回降患者,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较高,血管再通率较低,原因可能与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及梗塞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cTnT、LDH、CK—MB和SO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梗死后心绞痛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水肿、死亡和出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疗效确切、并可以降低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5.47%、88.68%、13.21%、3.77%;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89%、57.78%、35.56%、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42例,为UK溶栓观察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7%,常规对照组为15.8%,UK溶栓观察组4周病死率为4.8%,常规对照组为1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6%,未溶栓对照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AMI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6例无溶栓禁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瑞替普酶治疗组38例,静脉推注瑞替普酶18 mg。尿激酶治疗组38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半小时内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以及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再通率及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更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方法通过对收治的32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动态观察。结果通过对3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赛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2例中再通28例,4例溶栓失败。结论静脉溶栓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其出血等并发症极低,基层医院只要具备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等主要设备,医师具备急性心肌梗死识别能力即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再通率8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ST段再抬高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中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间伴发疾病、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时ST段再抬高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再灌注损伤有关;根本原因是冠脉存在多只病变及梗死血管狭窄程度重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药物及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比发病6h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42例心梗患者,发病6h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0例患者,发病在6~12 h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4例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 三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9.5%、80.0%、29.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发病6h内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通率高,效果优于尿激酶.而溶栓时间越早,可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3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完,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5~7天。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6.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直接相关,发病距溶栓3小时内再通率达86.7%。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选择14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果接受院前溶栓治疗20例,PCI治疗86例,院前溶栓联合急诊PCI手术32例,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4例,1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4.7%、98.8%、96.8%、100.0%。结论院前进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助于降低血管再通时间,利于进行院内治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U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入选病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静脉溶检治疗患者82例。其中UK组46倒,r-PA组36例。分析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闭塞率、病死率、出血率、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r-PA组86.11%,UK组56.7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再闭塞率、病死率、出血率、急性左心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UK组略高于r-PA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和非静脉溶栓组(B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22例,占73.3%,非静脉溶栓组再通率为12例,占40%,静脉溶栓组30d死亡2例(6.7%),非静脉溶栓30d死亡8例(26.7%),(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静脉溶栓组均低于非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及早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5):1057-1059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再通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6 h内再通率、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提高用药后6 h内的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174例,分为溶栓组68例和PCI组106例,对比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RA)再通率、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PCI组IRA再通率明显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病死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直接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1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再梗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更佳,有利于冠状动脉尽早开通,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肝素的使用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方法:收治住院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均给予尿激酶1500000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观察组于溶栓前即刻给予普通肝素5000U静推。结果:观察组尿激酶溶栓后再通率为87.88%,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率为6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前即刻静脉输注肝素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不会增加临床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