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经验,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部进行颈椎X线片、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根据不同表现特点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非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5.8%,手术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9%。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其X线片及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特点,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延晓勇  杨兴亮  崔胜宏 《安徽医药》2013,34(9):1389-139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6例患者,全部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检查,对MRA、DSA对后循环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A检查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1例,左椎动脉起始变异3例,左椎动脉迂曲5例。右椎动脉狭窄8,右椎动脉迂曲2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MRA检查血管后循环血管异常率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可良好显示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走行情况,异常血管检出率与DSA无显著差异,可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3.
郭艳  杨志杰  王茜 《江西医药》2011,46(9):857-858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3.5-10mHz),对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1124例患者中行椎动脉彩超检查,对椎动脉的内径,走形,血流参数,起源位置进行检查。结果对临床已经诊断了的1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彩超检查的诊断率达83.2%,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参数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超检查椎动脉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经济,重复性好,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颈椎椎间盘病变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骨质增生,均能挤压椎动脉,并在X线照片上表现出来,且有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通过颈椎的X线表现及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就可做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高平 《哈尔滨医药》2002,22(1):13-13
目的 通过对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摄片、TCD检测资料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CD常规检查及部分患者转颈试验检查。X线摄片。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较为复杂,有颈椎退变骨质改变本身的症状,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不足,缺血所产生的脑部症状。结论 X线的摄片是诊断椎动脉颈椎病的基本手段。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提供了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薛枫  叶新春  何龙锦 《中国医药》2008,3(12):759-760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40例VBI患者的椎动脉MRA及TCD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价值。结果VBI患者TCD的阳性率为92.5%,椎动脉MRA的阳性率为62.5%。结论椎动脉MRA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应用HDI型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组及对照组各200例颅外段椎动脉。结果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组椎动脉狭窄、迂曲、入横突孔位置异常、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彩色多谱勒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敏感性为90%。结论:彩色多谱勒检查可为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200例颈椎病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进一步加强对颈椎病的认识和提高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配合临床,对可疑颈椎病病人有侧重地进行X线、CT、MRI、TCD、彩超检查。结果根据病人体征,将颈椎病分成六型:颈椎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结论影像检查对显示各型颈椎病的形态表现、严重程度有很大帮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5例行MRI检查。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有18例;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12例、食管型颈椎病9例;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小/分隔的有12例、混合型颈椎病54例。结论 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颈椎椎间盘病变导致颈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的改变,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及横突骨质增生,均能挤压椎动脉,并在X线照片上表现出来,且有相应临床症状。结论通过颈椎的X线表现及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就可做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颈椎病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对椎动脉从形态、结构、血流显像及动力学方面观测分析,确诊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单侧椎动脉内径〈2.7mm的患者(28例),测定其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与健侧对比分析。结果 B-flow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血管壁结构及周围软组织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超声表现为椎动脉普遍狭窄,内径〈3mm,椎动脉中段走行弯曲,血流束在管腔狭窄处变细,RI、PI增高,颈段PI〉1.48、RI〉0.75,椎骨段RI〉0.71、PI〉1.23,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流速降低,中段PSV〈35cm/s、Vm〈20cm/s、EDV〈10cm/s,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结论 B-flow以其高频和高分辨率,能直接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无血流外溢,不依赖扫描角度、没有彩色取样框,全屏显示血管的分布和血流状态,因而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100例,应用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本组100例病人痊愈46例,显效40例,好转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予以活血化瘀之中药治疗,辅以气囊牵引。结果66例中显效41例,有效1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方面的不符合率。方法对80例拟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CDFI和MRI检查,记录共160支椎动脉的检查结果,结果正常的设为阴性,结果正常的设为阳性,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χ2检验,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不等, P〈0.05,且CDFI检测的阳性率较高,二者的不符合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FI检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方面具备很高的准确性,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超声波血流定量检测仪(QFM-1000型)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采用Fisher氏判别分析,确认此法是早期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价值的辅助诊断工具。 1.诊断条件:患颈椎病组具备(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如头疼、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经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频普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有异常28例,异常率为68.29%,主要以低流速为主。结论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低(低于正常范围以下)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特征之一,TCD检测能够为CSA的临床提供迅速的血流动力学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诊治近况155医院(河南开封475003)吴桂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晕、眩晕、头痛、耳鸣,听力减退、视力异常、平衡障碍等征象。根据病史,年龄及临床表现诊断不难。治疗方法较多。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椎动脉型颈...  相似文献   

18.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作者关于其发展原因,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CT、DSA和MRA的临床应用[1~4],扩大和丰富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内容,但本病仍是较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闪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闪扳法为主的推拿手法对1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痊愈95例,显效3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单,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引起的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来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的血管性眩晕60例与100例非眩晕症状的椎动脉横轴位图像;分别测量其椎动脉的直径作对比分析。结果:在60例中,左侧椎动脉狭窄2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8mm,右侧椎动脉狭窄40例,直径狭小平均值为1.6mm。100例非眩晕症状椎动脉测量数据:左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9mm,右侧椎动脉直径平均值为2.5mm。结论:椎动脉直径在1.8mm以下,血管的信号减弱,即可提示狭窄的存在。MRA是诊断本症的一项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其图像的清晰度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类似,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