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房颤动患者40例,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2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 (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13/20) (P <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其缓解期使用胺碘酮进行预防性治疗疗效较好,并能改善其愈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周0.6g/d,第2周0.4g/d,第3周后为0.2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1次,晚上服用。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8.5%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可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维持窦性心律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42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72)、胺碘酮+厄贝沙坦组(n=72),治疗随访时间为18个月,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6、12、18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内径大于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组(P〈0.05)。试验终点时单用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04%,联合用药组为8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维持窦性心律作用优于胺碘酮,且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h…136、12个月转复窦性心律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窦性心律转复率为20.0%(8/40),对照组为15.O%(6/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6,P=0.556);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7.5%(23/40)、67.5%(27/40)、62.5%(25/40)、57.5%(23/40),对照组分别为32.5%(13/40)、40.0%(16/40)、27.5%(11/40)、30.0%(1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51、6.084、9.899、6.146,P=0.025、0.014、0.002、0.013)。观察组发生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心动过缓4例,QT问期延长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600,P=0.018)。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在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163-163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32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双盲对比的观察。胺碘酮组:15例,胺碘酮200mg3次/a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安慰剂组:17例,安慰剂(维生素c)200mg3次/d口服3d,第4天起改为200mg,1次/d,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并复查B、T4、胸片、肝肾功能。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6.7%(4/15),而安慰剂组为88.2%(15/17)(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一般处理后,房颤在24~48h内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为临床常用复律药物。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用;普罗帕酮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不加重心力衰竭,适合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本文将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30例的转归情况分析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胺碘酮400mg/d,分2次口服,2周后做24h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次/分)较前明显降低[(81.2±6.8)vs(66.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及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方法选择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毛花甙C组30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结果胺碘酮组4h、8h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毛花甙C组,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结论本研究表明:阵发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静脉应用胺碘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其临床疗效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两组根据病情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抗心衰、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胺碘酮第一周1日600mg,第二周1日400mg,此后1日200mg至试验结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1日20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平均水平(3.52±0.84)VS(3.45±0.79)mg·L-1;左房内径平均为(38.49±2.45)VS(38.51±3.05)mm无显著性差异;随访12月~3年,平均(17.67±4.23)月,观察组CRP平均水平(2.23±0.45)mg·L-1、左房内径平均(35.32±3.12)mm低于对照组的(3.31±0.46)mg·L-1、左房内径平均(38.48±3.26)mm(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78.57%高于对照组的54.26%(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普伐他汀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明显疗效,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75例分为两组.单用组:乙胺碘吠酮0.2g,每日3次.连服7天后改为0.2g,1日2次,再连服7d。后减为0.2g,1日1次,维持治疗。联用组:口服胺碘酮的方法同上,同时加服卡托普利,12.5mg.1日3次,5d后改为25mg。1日3次。结果单用组和联用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7、12、3和27、5、2。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0.6%,P〉0.05。结论胺碘酮与卡托普利联用在控制阵发性房颤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12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62例:胺碘酮5mg/kg10min内静脉推注;普罗帕酮组60例:普罗帕酮70mg静脉推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69·4%(43/62),普罗帕酮组60%(36/60),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相似文献
17.
陈秀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14-14
与窦性心律相比,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增加32倍。恢复窦性心律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64)和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组(Ⅱ组,n=65),治疗随访时间为1年,研究终点为房颤发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计算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治疗前分别为(35.21±1.76)mm、(35.84±1.69)mm,治疗后分别为(38.76±2.14)mm、(36.27-I-1.91)mm,治疗后IⅠ组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小于Ⅰ组。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治疗结束时,Ⅰ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2.3%,Ⅱ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80.6%,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对延缓左心房扩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比较两组窦性心率转复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1.6%(31/38),对照组为73.7%(2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复时间、心室率控制所需时间为(4.3±1.2)d、(3.4±1.1)d,对照组分别为(5.8±1.4)d、(5.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1、2.855,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为89.5%(34/38),对照组为81.6%(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观察组LAD及LVEF分别为(43.6±4.1)mm、(57.8±5.6)%,均较治疗前的(48.9±4.3)mm、(50.1±5.2)%有显著改善(t=5.499、6.211,均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抑制心肌重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并发阵发性快速AF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静脉缓慢注射75~150mg负荷量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观察控制心室率、AF转复及症状、体征消失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21例患者(84%)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患者出现长间歇,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均经停药或减量后恢复。血压多在正常范围,无心功能恶化及死亡。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阵发性快速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