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共6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伴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伴PDA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为:先行PDA封堵,再行ASD或VSD封堵。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电图检查,以后每年定期随访。结果6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均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较单纯型复杂,但如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7月-2009年5月共有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VSD)(膜部)8例,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结果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缺损小于3mm,终止介入治疗;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两个小缺损,面积共4mm,后转心胸外科行室缺修补术;余18例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成功率为90%。有一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第五天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地塞米松10mgIV3天后CAVB恢复正常,其他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4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心脏彩超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过程的全程监测来综合评价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通过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并筛选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患者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动脉导管未闭合患者16例。结果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有61例患者手术成功,封堵器安置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并无残余血液分流。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导致手术失败。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因治疗前监测不当,三尖瓣轻度反流,导致手术失败。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重要的监测评价作用,对封堵术的正确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艳秋 《医药世界》2010,(8):955-955,958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1例的临床资料及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99%~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可大大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和介入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4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患者无并发症出现,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47例,死亡1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48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费用低等优点,对于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筛选52例先心病患者,在心脏彩超配合X线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结果 51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6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ASD因术前评估测量有误,封堵失败。1例VSD术后出现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监测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到我院产前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20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对产后新生儿做好随访记录。结果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单心室和单心房患者3例(15%),室间隔缺损4例(20%),左右室发育不全2例(10%),房间隔缺损3例(15%),肺动脉狭窄3例(15%),主动脉缩窄3例(15%),法鲁氏四联1例(5%),左室双出口1例(5%)。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高,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2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均行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90例中,手术成功88例,成功率97.8%,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采用Cardiacure—TM封堵器介入治疗,技术成功96例,2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7.96%。ASD患者46例中,45例封堵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VSD患者5例,4例介入治疗成功,发生并发症1例。PDA患者37例,均封堵成功,7例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PS患者10例行PBPV均成功扩张,均使用单球囊扩张,术后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紧急手术及死亡病例。随访所有患者1-19个月,复查心脏杂音消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心胸外科医师掌握该项技术有其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61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同样为61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封堵器移位,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而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②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心脏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大,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小,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手术原则是清除感染病灶,矫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5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17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随访24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108个月,无1例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施行外科治疗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98.3%,58例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封堵器破损、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其成功率较高,对患儿的创伤小,术后患儿恢复较快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治疗的理想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方法 6215例足月新生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测心脏四腔观、心脏各腔血流,将产后B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与其产前B型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31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房缺)236例、室间隔缺损(室缺)57例、房缺并发室缺1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房缺6例、法乐四联征合并主动脉瓣少量返流3例。漏诊290例,漏诊率91.19%。无误诊。结论彩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8例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94例,房间隔缺损(ASD)123例,室间隔缺损(VSD)148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PDA ASD)3例。均在X线指引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按Amplatzer方法经导管置入封堵器。结果全组成功率95.4%,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达到完全封堵治疗目的;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及安全性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术前诊断:法洛四联症1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3例,右心窜双出口合并窒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 24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院内死亡1例.其余2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60个月,无远期死亡,23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示植入的同种肺动脉无明显钙化、衰败.结论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肺动脉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具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金华  项云 《安徽医药》2008,12(8):758-759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影响小儿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为8‰~12‰^[1]。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具有可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和危险,且缩短住院时间、患者痛苦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与此同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安全性亦越来越引起关注^[3]。熟悉和掌握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李志刚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27-1628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病例经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筛选,左室造影最终筛选确定。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36岁,平均30岁,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随访3个月~1年,胸超声心动图、X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反流、房室瓣反流,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随访无房室传导阻滞也无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封堵伞位置良好。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西藏地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方法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临床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并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完全封堵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西藏地区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总结,主要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的46例患者全部顺利的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8.6±2.2)d。结论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